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天堂是一座巨大图书馆,在这里的人穿梭其中,享受书中的乐趣。

真是绝妙的想象。

古代写地理的书籍(天帝的图书馆叫琅嬛福地)(1)

图书馆

我们中国人的神话里没有把天堂想象成图书馆的模样,不过也天上也有专门的藏书地,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叫琅嬛福地。

第一个去过这里的人晋朝的张华。

他有一次在路上遇见一个人,问他你读过多少书,张华是晋朝的才子,也不谦虚,说:“二十年来新出的书,我可能没有读过,二十年之外的书,我已经读完了。”

天书奇谭里的袁公就是一个看图书馆的

进到一个房间,这里满架子的书,这人说,这是历朝的历史,又到一个地方,这人说这是万国地方志……如此走了好几个屋,每个屋都有奇书。

但是有一个特别高大的房间最吸引张华注意,门口贴着封条,还有两条狗看门。张华就问这是什么房间,这人说这里面都是天书啊,全是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紫字等秘籍(基本上都是算卦炼丹的)。这人指着那两条狗说:“这是龙啊。”

我要是张华就会说:“你当我傻啊,连狗都不认识。”

不过张华就是张华,毫不怀疑,走进这个屋子,果然都是好书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是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书)都有,张华十分高兴,想要在这里多住几天,这人说:“你傻啊,这地怎能长期停留呢。”就让一个小孩把张华送了出来。

古代写地理的书籍(天帝的图书馆叫琅嬛福地)(2)

张华问:“这到底是哪儿?”

这人说:“琅嬛福地。”

张华出来,听得身后砰地一声,石门关闭。张华回头看去,就见杂草藤萝遍布,石头长满苔藓,似乎就没有打开过。

张华徘徊良久,拜石而去。

后来张华写了一本书叫《博物志》,大部分都是他在琅嬛福地抄来的,天帝生气了,就把这本书给毁了(其实也是版权之争吧,玉帝说你抄我图书馆里的东西怎么不经我允许),现在只留下来一鳞半爪。

这个故事记载在《琅嬛记》,显然这琅嬛福地就是天庭的图书馆,那个人就是图书馆长。

这简直就是张华版的《桃花源记》啊。

如果让我选择,张华的琅嬛福地比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要好,桃花源记里只有耕地,琅嬛福地却有读不尽的好书。

这成了后来许多读书人的梦想。

古代写地理的书籍(天帝的图书馆叫琅嬛福地)(3)

明清之际的张岱就写诗说:“琅嬛真福地,南面有书城”,所以他为自己的花园取名为琅嬛福地。

他在《陶庵梦忆》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梦想,他遥奉张华为祖先,希望自己像先祖一样能进入这乐土看上一看。

那是异族入侵之时,作为读书人,沧海横流之际,有个书桌便是这浊世之中的天堂了。

其实早在琅嬛福地之前,读书人就想象过一个图书馆,在大酉山和小酉山上是当年穆天子藏书的地方。梁元帝萧绎还曾想去找找,不过幸亏他没去,否则都得给他最后烧掉。

到了唐朝有个读书人段成式特别向往这个地方,他将自己的书取名为《酉阳杂俎》,向这个传说中的藏书洞致敬。

这说明神仙的世界也少不了书,难怪这么多修仙的人都爱读书。

吕洞宾说:“由来富贵原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也就是说没有神仙是不读书的。陶弘景炼丹服药,也不忘读书,一事不知还深以为耻。

古代写地理的书籍(天帝的图书馆叫琅嬛福地)(4)

吕洞宾一直书生的形象

大概神仙的圈子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不读书到了天上融不入神仙圈子里,侯道华修道的时候,手不释卷,经史都读,大家很奇怪,他就说天上没有不读书的神仙,和吕洞宾所说一致。

明朝的陈继儒在《笔记》里说,成仙的人力面,陈抟是读书人,施肩吾也是读书人(他不光是读书人,他还是学霸呢,中过状元),他还收了一个修道的人在青城山一百二十岁的人们见到他,还在读易经呢。

黄庭坚就对他的孩子们说:“你们得什么病都不可怕,因为都可以治(有点不科学,有的病现在还治不了呢),只有庸俗是无药可医的,纵使神仙不读书,也是一个俗汉,顽劣的神仙不如一个有才的鬼。”

这话说得真是让人神情一震,其实读书就是一种修行,修的就是身心,是一个自我提纯的过程。

当你境界高远,恐怕神仙也比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