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达康书记的表情包一夜间火了起来,《人民的名义》你看了吗?一部好看的电影或电视剧除了需要跌宕起伏的情节,还要有引人共鸣的细腻情感。而食物,正是情感的载体。不管是当官还是老板都不离不开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剧中吃饭的场景很多,美食也不少。

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在一天的开始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而大家对早餐最大的追求,则莫过于美味实惠。这不,《东江时报》的记者们最近就以吃货的名义,去品尝,哦不,是去试镜最具惠州味的早餐。哪些早餐最具“惠味”,最有资格成为《吃货的名义》(第1季)中的主演?欢迎读者参与评选。

01号选手:汤粉(代表:横沥汤粉)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

猪肠粉。 《东江时报》记者朱冰 摄

猪肠粉是惠州地道的传统小吃,猪肠粉的蒸制是以竹窝盛稀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将粉皮卷起成长条形,因其状如猪肠而得名,也称“卷粉”,白如雪,薄如纸,以特别嫩滑而著称。

在惠城区府前横街一巷2号(步行街牛杂街老一小旁边)有家隐藏在小巷子里的早餐店,从1983年开业至今已有34个年头了,这家店的猪肠粉一直就是记者的至爱。温度适中的肠粉,淋上特制的甜酱,再拌上炒香的芝麻,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嫩滑。

03号选手:枸杞汤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2)

枸杞汤。 《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摄

惠州人有早上喝汤的习惯,一碗枸杞叶猪杂汤,不仅味道鲜美,还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唤醒你的早晨,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枸杞叶猪杂汤最近入选“广东早餐排行榜”,这也算实至名归了。

在惠州的早餐界,枸杞叶猪杂汤确实有着重要的地位。东时记者试吃了惠城区西堤路一家早餐店的枸杞叶猪杂汤。食客点餐时喜欢直接说要枸杞汤,新鲜嫩绿的枸杞叶子搭配早上现杀现运的猪杂,是这款早餐新鲜美味的关键,沾上老板特制的酱料,猪杂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味。

04号选手:猪肉汤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3)

猪肉汤。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摄

猪肉汤,特别是钵仔猪肉汤,是惠州人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汤。惠州人爱喝汤,猪肉汤可谓餐前饮品,配以主食,一顿饭才算完成。记者近日上午在惠州江北三新的一条早餐街上去吃猪肉汤。

十来块肉片,一块猪骨,几片猪肝和粉肠,这是猪肉汤全部主料,经过清蒸后特别鲜甜,加上些许葱花和胡椒粉,鲜味更浓。一碗猪肉汤下肚,惺忪睡眼立刻开明,再顺势吃一份面食或者糕点,身体便有了开启一天劳动的能量。

05号选手:猪红汤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4)

猪红汤。 《东江时报》记者张荟婷 摄

在惠州,猪红汤是一种常见的小吃,下至街边小店,上至高档酒楼,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日前,东时记者走进惠城区麦岸路的一家餐馆,点了一碗猪红汤试味。

这碗汤咋一看上去其实没什么特别,但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汤中加入了姜丝、胡椒粉,微辣中去腥去腻,一口下肚,开胃又健脾。再来一口猪红,软如豆腐,鲜淳溢满口齿之间。一小碗下肚,只需要5元便足以饱腹。日常中,猪红被视为便宜的补血“圣药”,早餐来一碗猪红汤,填腹补身相得益彰。

06号选手:云吞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5)

云吞。 《东江时报》记者邱慧乐 摄

说起云吞,估计惠州不少街坊都会想起惠州市第二中学附近的一家老字号。来吃过的人都会感慨,吃个早餐还得跟抢一般。

这里的云吞皮薄肉滑,满满的鲜虾味道,远远就能闻到。店家从一而终地坚持手工制作,内馅用的是新鲜猪肉,食客一尝就清楚。当牙齿咬破表面那层薄薄的云吞皮,汤汁立即溢满口腔,再嚼上几口,里面是细腻弹牙的馅料。对了,如果你能吃辣,一定要配上这里特制辣椒酱!感觉还能对老板喊“再来一碟”。

07号选手:惠州油条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6)

惠州宾馆的油条。《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摄

油条是再平常不过的一种小吃,而到惠州宾馆喝早茶的食客,大多都会点上一碟油条。

油条全国各地都有,但惠州人制作的油条,独具特色。惠州油条精短、色泽金黄、皮酥肉韧,油而不腻,最特别的是带着蒜香味,食后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2016年11月,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全国共有200道美食上榜,惠州有两款小吃榜上有名,其中一款就是东江密制油条。

08号选手:猪杂粥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7)

猪杂粥。 《东江时报》记者刘豪伟 摄

猪杂粥是广东地区汉族传统小吃,滚烫白粥中加入猪心、猪肝、猪舌等食材,经过一段时间的熬制,绵稠的白粥与新鲜猪杂相互吸收彼此精华后,再加入香葱、枸杞叶点缀,这样,一份咸中飘香、香中带鲜的猪杂粥便新鲜出炉了。

这样的猪杂粥在惠城区龙丰路市第八中学斜对面就有一家。这家猪杂粥特别的地方是配有青椒圈、洋葱圈等蘸水,一片片猪杂经蘸水浸润,入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随后,再来一口温润的粥水,真是越吃越有味道。

09号选手:炖盅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8)

炖盅。 《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一个炖盅再配份肠粉或其他什么的,这是不少惠州人的早餐搭配之一。在惠城区江北21号小区对面,有家主做炖品的餐馆。东时记者日前走进这家餐饮想点个炖盅时,选择困难症却又犯了:西洋参炖鸡、枸杞头炖猪骨……各种炖盅的功效不一,有提高免疫力的、有润肺护肝的、有清热解毒的,选择就是这么多。一份滋补清润的炖盅下肚,一天的精气神立马从味蕾开始恢复。

10号选手:炒米丝(炒河粉)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9)

炒米丝。 《东江时报》记者王照冰 摄

说到炒米丝(河粉),估计每个在惠州生活的人都不会陌生,但每家店的炒米丝,因配菜和厨师功力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滋味来。在惠城区江北文明一路六巷一家早餐店,记者就爱炒米丝。金黄的米丝晶莹透亮色泽诱人,金艳艳的鸡蛋、浅白或浅褐色的肉片、绿莹莹的青菜镶嵌其间,夹上一筷吃到口里,柔韧之中夹着爽滑或清脆,让人欲罢不能。

11号选手:阿嬷叫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0)

阿嬷叫。 《东江时报》采集

阿嬷叫是惠州传统的油炸类风味小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惠城区桥东的一些小巷口,常常可以见到简单的炉灶支起油锅,以白萝卜丝、虾米、肉粒,和以调好味料的面粉浆,用小网篓舀放进沸油锅中慢火煎炸,出锅便成小碗状的“阿嬷叫”。相传这种风味的起名与老太太有关,惠州人称祖母为“阿嬷”,当年,惠州刚出现阿嬷叫时,油炸香味浓郁,连掉光牙齿的老太太也被香味吸引过来,因此便得名“阿嬷叫”。阿嬷叫外酥内软,有萝卜的清香而不油腻,喷香可口。

12号选手:包点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1)

“水门包子”。《东江时报》记者刘乙端 摄

不少人的早餐离不开包子,街头巷尾旮旯都有包子香弥漫,引得过路行人口水直流。日前,记者来到一家位于惠城区水门路的包子店,这家店虽然店面看上去很破旧,但每天门前和店里都围满了顾客,每天都要接待几百名顾客。

这家店从1984年开始做包子,至今已有30多年,每天早上7时准时开门营业,热气腾腾的包子一出锅,白胖白胖的,份量大、馅料足、食材新鲜,所以颇受街坊欢迎,经常包子一端上来,等待的顾客马上凑上前去抢购,常常是不到半个小时,新鲜出炉的包子一个不剩!

13号选手:糯米鸡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2)

糯米鸡。 《东江时报》采集

揭开糯米鸡的叶子,就散发出糯米和叶子的清香,咬一口就能看到里面的冬菇、木耳、胡萝卜、鸡肉……还有饱满的肉汁,想想就垂涎欲滴了。

14号选手:萝卜粄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3)

萝卜粄。 《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摄

萝卜粄是惠州客家人的传统食品,按照传统,每年冬至到春节期间客家人会不间断地做这种食品。现在作为一种惠州本地的美食,早已不再要等到了冬至后才吃得上。在惠城区水口大湖溪湖西二路一街,在市场边上一间早餐店出品的萝卜粄,是附近居民早餐的常客。粄皮厚度适中顺滑有嚼劲,而馅料是客家人常用的食材,主要有萝卜、冬菇、瘦肉、大蒜、腊肉等,入口滋味浓郁咸香,满满的客家传统滋味。

15号选手:粽子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4)

粽子。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惠州的不少街头巷尾,大多能看到摆摊的阿姨在卖粽子。而在惠城区桥东惠阳高级中学出门左转直走150米左右的惠新东街52号,就有一家专卖粽子的小店。老板娘阿菊说每天能卖掉约2000只粽子。

阿菊说,她家从2006年开始做粽子,现在已经有8多年了,品种有碱水粽、绿豆粽、红豆加蛋黄粽等多种口味。每天早上6时准时开门营业,经常粽子一端上来,很快就卖光。

16号选手:皮蛋瘦肉粥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5)

皮蛋瘦肉粥。 《东江时报》记者廖桂旭 摄

皮蛋瘦肉粥,是粥中最经典的搭配之一。日前,记者走进惠城区桥东市场对面一家不起眼的早餐店,点一碗浓稠的皮蛋瘦肉粥,慢悠悠地喝下去,那惬意可以抵消一切早起的疲乏。粥中的瘦肉吃起来嚼劲十足,爽滑的皮蛋入口鲜香,再加上浓稠细腻的白粥,沁人心脾。

惠州人爱喝粥,也爱熬粥,熬粥是一个熬人的过程,需要不温不火,耐心备至,就像惠州人的心性。粥与惠州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粘稠绵密,相濡以沫,这才有了“皮蛋瘦肉粥”独树一帜的口感和味道。

17号选手:多祝冷粉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6)

多祝冷粉。 《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 摄

在惠东,提起多祝早餐,多祝冷粉是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在惠城区江北新沥路,就有一家多祝冷粉店。店主介绍说,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每天凌晨5时就开车到惠东县城园岭南拿货,冷粉和豉油都是从惠东运过来,豉油与肠粉是天生的一对,搭配好的,改其中一个配方都感觉不好吃。

吃前先用筷子搅拌,待肠粉与酱油彻底拌匀后就可开吃。肠粉虽有点冷,但入口很爽滑,很有嚼劲,伴着特别调制豉油的醇香和花生油的浓香,好吃得停不下来。

18号选手:惠式早茶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7)

惠式早茶。 《东江时报》记者李雪 摄

早茶是广东传统饮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与广式早茶略有不同的是,惠州人钟情的惠式早茶为“平民早茶”。

在惠城区永平路往城背塘方向,在一个街角拐弯处可以看到一家平价茶楼。这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了,惠州两大经典“老伯茶楼”之一。糯米饭、肉丸、粉丝、艾粄、猪脚姜……惠式茶点在这都能尝到。点心是样样齐全,口味算不上多么出众,但是性价比确实很不错。

19号选手:麻陂肉丸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8)

麻陂肉丸。 《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说起博罗的美食,相信许多人首先会想到“麻陂肉丸”。虽说麻陂肉丸源自博罗县麻陂镇,但在博罗县城等地一样可看到“某某麻陂肉丸”的招牌。清晨,以一碗清甜香美的麻陂肉丸汤开启新的一天,满足你的胃愉悦你的心。

吃麻陂肉丸,最原汁原味的吃法就吃清香肉丸汤。汤底是用猪骨头等熬制而成,汤中浮着玻璃球大小的麻陂肉丸,再配以些许葱花等点缀。喝一口汤,清甜香美;嚼一嚼肉丸,脆爽有嚼劲。细细品尝,肉丸中既有清香浓郁的肉味,又有胡椒粉等配料带来的香与辣,如同多重奏般在口腔中和谐上演。

20号选手:铁涌海鲜粉

盘点电视剧的吃货(吃货的名义第1季)(19)

“顶级海鲜早餐”。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惠州市一座靠海的城市,在惠东、大亚湾沿海地区,早餐吃海鲜也不算是一种奢侈。2015年,惠州海洋行采访团在惠东县的铁涌镇,就品尝过被当地人称为“顶级早餐”的海鲜河粉。

这款“顶级早餐”中,主食可以是面、米粉或者是河粉,任君选择,辅以海虾、杂鱼、猪杂等佐料,光是这搭配就真是够豪华。当地人说,里面甚至有时还有螃蟹,怪不得当地人称是“顶级早餐”。这款“顶级早餐”吃起来也是比普通的猪杂汤粉多了一些鲜美,而且价格也不算太贵,一般的“配置”花上20元就可以来一碗。

投票参与方式

1.拨打《东江时报》热线电话

2239110、18898898855投票

2.通过东时官微参与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