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1)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2)

自古以来,世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会采用一种发誓的形式,以此向他人宣示自我的坚定和执着!发誓有两种形式,主动和被动!主动发誓的人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海枯石烂,那绝对是一种感天动地的豪气。

当然也有被动的情况,通常是自己遭到对方不信任或威胁时候,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说的话,就采用发誓的形式,言之凿凿,甚至发毒誓,以取得对方或敌人信任,保全自我。

中国有句话是说,慎言而笃行,君子矣;妄言佞语者,虽非匪类之人,不中而不远矣!

誓言真的不能随意说,尤其是毒誓,祸从口出,更要慎言!君子需要慎言。

金庸《书剑恩仇录》中,就有一个人因为发了毒誓,违背自己的誓言,最后后果很严重。死后竟然被掘坟,遗体被损毁,悲惨之至。

这个自己发了毒誓,而最后被毒誓应验的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大帝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3)

乾隆背信弃义

在书剑恩仇录中,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说服汉人哥哥乾隆帝反清复明,但是不相信乾隆,于是乾隆就信誓旦旦发下了毒誓:

陈家洛道:“倘若你不是诚心竭力把满洲鞑子赶出关外,那怎么样?”乾隆想了一想,道:“要是这样,就算我生前荣华无比,我死后陵墓给人发掘,尸骨为后人碎裂。”帝皇图的是万世不拔之基,陵寝不保,自是重的誓言了。

乾隆这誓言,真够狠的,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说狠话,陈家洛未必会相信他!所以,书剑恩仇录中的乾隆发了毒誓!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4)

苍天有眼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5)

乾隆帝与红花会结盟

我们知道,乾隆帝最后背叛了他的反清复明驱除满清鞑子的誓言,大肆残杀红花会弟兄,害死了香香公主,还想害死陈家洛,坏事做尽。

这样一个背信弃义的反派人物,乾隆帝在书剑恩仇录中,虽然没有得到报应,但是在他死后,他为自己的“破誓”买了单,代价相当惨烈。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小说结尾后记中写道:

乾隆向陈家洛立誓,若生异心,死后陵墓给人发掘。乾隆死后,所葬陵墓称为“裕陵”。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五月,孙殿英部以火药爆开乾隆及慈禧太后陵墓,搜获大批宝物而去,乾隆遗体全遭损毁。后溥仪派“内务府总管大臣”宝熙、“侍郎”陈毅(非中共元帅)等去办理善后。宝熙有《於役东陵日记》,七月十六日记云:“幸将高宗元首及后妃颅骨,全行觅得,其四体百骸,则十不存五。”

金庸写的乾隆帝陵被盗的事实,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始作俑者是号称“东陵大盗”的军阀孙殿英。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6)

孙殿英洗劫乾隆帝陵,大批财宝盗走

根据史料记载,1928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乱世,军阀孙殿英因为缺乏军饷和物资,路经清代的皇陵即东陵时候,突发奇想,打起了发掘满清皇陵的主意。这个人物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做,利用人力物力,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层层考验,使用炸药炸开了东陵的地宫大门,进入地宫,随后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给洗劫一空,盗走大量金银珠宝,简直是价值连城啊!

慈禧太后的陵墓被偷盗得最严重,因为孙殿英他们认为慈禧太后是历史罪人。而乾隆帝的陵墓被这伙盗墓军队给摧残的也很严重。因为他们疯抢珠宝,将乾隆的遗体给毁坏了。“高宗”指的就是乾隆帝,他的尸骨被损坏,经过寻找,只剩下不到一半的骨骼。

万万没想到,乾隆当年的一句毒誓,因为破誓,死后尸骨不得善终,相当悲惨。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7)

东陵乾隆陵墓

金庸先生为何写乾隆帝被毒誓应验的情节?

1.金庸本人对于乾隆的评价不好,含有个人主观情绪,对于乾隆的不守承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8)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9)

金庸本人承认:

乾隆修建海宁海塘,全力以赴,直到大功告成,这件事有厚惠于民。我在书中将他写得很不堪,有时觉得有些抱歉。他的诗作得不好,本来也没多大相干,只是我小时候在海宁、杭州,到处见到他御制诗的石刻,心中实在很有反感,现在展阅名画的复印,仍然到处见到他的题字,不讽刺他一番,闷气难伸。

由此可见,金庸对乾隆很反感的!金庸写乾隆发毒誓,而最后被盗墓,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2.金庸借以表达善恶有报的佛家思想。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10)

金庸对于佛学很有研究,曾经有一段时间潜心研究,并且他的佛学理念达到了一定的造诣,这在《天龙八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八部本身就有很强的佛家意味。

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其实是在教育世人要向善,要驱除邪恶,否则会有报应。 因此,这是金庸具有正能量的表达方式,对于世人具有教化作用。

结束语

看来,誓言最好不要轻易发,尤其是发毒誓,一旦破誓,后果太严重。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或者在影视剧中,因为发毒誓而自食恶果的实例,是有很多的。

所以,世人应遵守承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这也是基本的德道准则。

通过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乾隆的反面案例就足以说明一切。

善恶终有报, 苍天饶过谁啊!乾隆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估计他早知道结局的话,估计会大声告诉世人一句话:千万别发誓,后果很严重!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11)

#书剑恩仇录# #梦回武侠江湖# #武侠小说#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

书剑恩仇录乾隆登基了吗(书剑恩仇录之乾隆有话说)(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