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久长朝暮若何)(1)

公元1100年9月,一位色艺双绝的女子日夜兼程,行数千里从长沙奔赴广西藤县,为风流才子秦观吊孝,竟然哀痛而死。湖南人至今传之,以为奇事。

世间女子,竟可以痴情至此?

公元1096年春,秦观赴任郴州途中,于长沙邂逅一位貌美如花的歌伎,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缱绻数日,女子表明愿意侍奉秦观左右,秦观答应待他北归回来之际就可以双宿双飞。无奈一别数年,秦观客死他乡,便有了开头女子千里奔丧的传奇故事。

秦观在郴州任上时,于1097年的七夕写下了这首《鹊桥仙》,表达他对歌伎的思念与爱恋之情。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风流才子,宛如浪漫多情的花蝴蝶,辗转流连于每一朵姹紫嫣红的鲜花之上。说他风流,他与太多的女子有着露水情缘;说他长情,或许他对每一段感情也都付出了真心。两宋时期,士大夫之中倚翠偎红、眠花宿柳之风盛行,文人墨客狎妓是常态,作为风流才子的秦观概莫能外。而故事中的女主角,其姓名尚且无从考证,后人以长沙歌女冠之。

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诗经·小雅·大东》里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淮南子》载有:“乌鹊填河而渡织女”。《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句子。曹丕的《燕歌行》中有“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之句。杜牧《秋夕》中“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以此为题材,想要不落窠臼,必得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秦观这一首,便独出机杼。

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久长朝暮若何)(2)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浮云轻柔变幻,如丝如缕,摇曳多姿,悠然飘浮在浩瀚无垠的碧空。星河皎皎,传递着相思的万般愁绪。银河宽阔悠远,织女和牛郎终于要在这一年一度的七夕节相会了。贞静而孤寂的织女,终于可以暂停终日织杼的苦闷生活,和相爱的人儿共度良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从仰望星空的角度写出了七夕之夜织女渡过银河去见牛郎时的特定情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是男耕女织,而织女在神话传说中是织锦能手,天上的五彩云霞据说就是由她灵巧的双手织成的。

因此,旧时的七夕,妇女们都要在月下庭中陈设瓜果、摆下针线,向

渡河的织女乞求织布、缝衣、绣花的工艺技巧,故又称七夕为乞巧节。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一句,大概是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却更胜一筹,成为千古名句。

简单地理解为宛若秋风白露相遇相知,胜过人间无数的恩爱缠绵。

这一句,我固执地以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解释多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种美好而又略带遗憾的相逢;洞房记得初相遇,是一种初欢便是分离的无情相逢;白首相逢泪满缨,是一种经历世事变迁却又相见恨晚的相逢;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种历尽千帆终于遇见你的相逢。

任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红尘陌上,清浅相逢,便胜却今生所有的一切。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缱绻柔情似流水般绵长深沉,无穷无尽,短暂的相逢就像做了一场梦,倏然而逝,分离的痛苦如刀割般难忍。流连顾盼,不忍心踏上鹊桥搭建的离别的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久长朝暮若何)(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若是两情相悦,两心相惜,至死不渝,又怎么会在乎是否朝夕相守、形影不离呢?

朝朝暮暮,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这一句,与曹植的“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更为传神,富有哲思。

这一句,一扫悲春伤秋之愁绪,豪放豁达,拔高了全词的意境,即便放在今天,也有进步意义,是对爱情难能可贵的认知。

纵然因为种种原因,相见很难,相聚很短,但彼此坚守着对爱情的执著和诚挚,亦不失为一份美好弥坚的感情。

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久长朝暮若何)(4)

我始终以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这首词中最浪漫、最唯美的句子。

毕淑敏写道: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茶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

所以,去见你想见的人,爱你所爱的人。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茶蘼,趁现在还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