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股份制试点企业”起源于西元4世纪到了4世纪中叶的时候,英国教会差不多拥有全国58%的土地但是当时教会的神职人员是不能够经营企业的,更为严重的是,神父不能结婚,因此,他们没有合法的继承人由于找不到继承人,所以迫使当时的教会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所以才导致管理与所有权的分离,而并不是因为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有何神秘之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信托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信托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什么是信托责任)

信托的作用机制主要是

最早的“股份制试点企业”起源于西元4世纪。到了4世纪中叶的时候,英国教会差不多拥有全国58%的土地。但是当时教会的神职人员是不能够经营企业的,更为严重的是,神父不能结婚,因此,他们没有合法的继承人。由于找不到继承人,所以迫使当时的教会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所以才导致管理与所有权的分离,而并不是因为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有何神秘之处。

那么为什么又要实行“有限责任制”呢?

现在只要是对公司稍微有一点概念的人,都会把有限责任制当作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度,而且每家公司都要搞这个制度,可是大家究竟了解多少呢?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神权的社会,职业经理人在帮助教会经营企业,如果借了钱还不上呢?债权人可能到教会大吵大闹。但是当时的神权社会允许他们这么做吗?如果真的跑到教会去大吵大闹,万一惊动了上帝,那怎么得了。所以当时借钱时就讲清楚——如果借钱还不上的话,咱们就此打住,不要到教会去闹,搞不好激怒了上帝,咱哥俩会一起进地狱,因此借钱不还的话就到此结束,千万不能闹了,再闹下去两个都不讨好,这就是有限责任制的由来。

那么为什么说“信托责任”是股份制的灵魂?当时的教会是神权的中心,这些职业经理人心里面有着对上帝的信托责任,所以信托责任是在宗教里面形成的。既然当了这一家教会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凭着上帝的所托,他们会尽自己的责任把企业做好,这种以良知为基础的信托责任,是当时股份制得以生存的唯一原因。也就是说股份制要能推行,我们必须要有良心,必须全心全意地为教会做事,因为这是上帝的企业。换句话说,股份制赖以成功的基础就是信托责任,而西方这种信托责任在中国社会是没有的。举例而言,在2004年发起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讨论中,国有企业老总对我们国家、民族和百姓缺乏信托责任——因为这些老总认为国有企业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如果想做好,就要通过MBO的手法收归己有。我们可以用“保姆理论”来批判这个荒谬的做法——所谓“保姆理论”就是我们请保姆来家里打扫卫生,清理干净之后,这个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过去缺乏信托责任的国有企业改革。

为什么在欧美各国,股份制运营得都比较成功,因为有信托作为基础,而股份制到了中国却出现坑蒙拐骗的事情,因为缺乏信托责任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