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广府俗语 源自戏行的广府俗语你知多少(1)

源自戏行的广府俗语你知多少?

执生

"执生"一词,原是戏行术语。因戏班必是现场演出的,临场突变之事,无可预知。惟有靠演员临场应变。"执",就是"把持";"生",就是"生机"。"执生"并合起来,就是不可放过一线生机的机会,复引伸为机智的表现,这也是香港人引以为荣的强项。靠自我能力满足生存与发展的某种需要。

度桥

开戏前派给观众的单张,一般印上剧目,剧情的简介、编剧、导演、演员表等等。粤语叫做戏桥。“戏桥”的“桥”字,一般不读阳平声,而读成音阶较高的仄声。就像粤语对于某些阳平声姓氏如“陈”、“黄”、“杨”等的读音一样,

粤语还有"度桥"一词,这个"桥",是"桥段"的意思,“度桥”读铎(dok6阳入声),桥读乔(kiu2阴上声)。度桥是想办法、出主意。

度桥是以前戏班的行话,特指编写剧本。现在“桥”作办法、对策、点子之解。细细思量、出谋划策、想办法、出主意,就是度桥了。

爆肚

“爆肚”一词来源于粤剧行话,是指没有按照剧本内容,演员临时在舞台上即兴编词曲。在粤剧最繁盛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纲戏非常盛行。因为戏班太多了,竞争太大了,演出太忙了。一个戏班怎么可能天天上新戏呢?于是提纲戏大行其道,维持着粤剧演出的高产量。提纲戏只有提纲没有剧本。演员开场时只看过故事梗概,和一些既定排场的提示,临时“急就”,即兴创作,编词曲,应付各种演出。

撞板

撞板原来是粤剧的专业术语,它专指乐器演奏或者艺人唱曲的时候,节拍或者速度出现错误,后来就被普遍用来形容出错。

粤曲演唱有“叮”有“板”,演员演唱时不合叮板,俗称“撞板”。(聂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