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是什么?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即IBD。消化科的医生对此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正在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患者,且大多是十几到三四十岁的青年男女,有颜有才。他们中的一部分因为出现便中带有脓和血、便次增多、腹痛等前来看病,经肠镜等检查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而这只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另一种克罗恩病(以报道这个疾病的歪果仁名字命名)就更加狡猾。开始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直到出现明显的腹痛、腹部鼓包、肠子堵住、吃的东西排不出来甚至手术后才得以诊断。

这是一类慢性病,目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有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目前,粗略估计全世界约有1千万人患病,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地上升中。

炎症性肠病怎么调理(炎症性肠病是什么)(1)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是什么?

没有人知道炎症性肠病的确切病因,但这类疾病是伴随工业革命、农村城镇化而出现并迅速增多的,最早报道于1859年的欧洲。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患病人数近年迅速增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荷包里有了银子,我们的饮食结构逐渐远离素食,从粗茶淡饭到大鱼大肉,抛弃了东方传统的低脂、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习惯,而逐渐饮食结构西方化,高脂、高糖、高蛋白。殊不知,这些食物也是肠道那些“有害”细菌的最爱,它们好吃懒做,在这些食物的滋养下,挤走了对健康有益(爱吃蔬果、纤维)的正规军,肠道的炎症随之而来。

日常食物中食品添加剂(如各式乳化剂,常用于饮料、冰淇淋、烘焙食品、巧克力等)的浓度很低,但长期食用可以在肠道内的集合淋巴结内聚集,同样引起菌群的改变,而菌群变化和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难发现,在人均食品乳化剂消耗大的国家,也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高的国家。

除了饮食、卫生条件等环境因素,也有遗传的因素,有5%的患者直系亲属(如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患有炎症性肠病。医生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探索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免疫紊乱问题:推测是环境因素激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并引起它对自身消化道的攻击。

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

一、腹部症状

1.腹泻 血性腹泻是UC(Ulcerative colitis,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 )最主要的症状,粪中含血、脓和黏液。轻者每日2~4次,严重者可达10~30次,呈血水样;CD腹泻(Chronic Diarrhea,慢性腹泻,简称“CD”)为常见症状,多数每日大便2~6次,糊状或水样,一般无脓血或黏液,与UC相比,便血量少,鲜血色少。

2.腹痛 UC常为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疼痛后可有便意,排便后疼痛暂时缓解。绝大多数CD均有腹痛,性质多为隐痛、阵发性加重或反复发作,部分以右下腹多见,与末端回肠病变有关,其次为脐周或全腹痛。

3.里急后重 因直肠炎症刺激所致。

4.腹块 部分CD可出现腹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因肠粘连、肠壁和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致,内瘘形成以及腹内脓肿等均可引起腹块。

2.全身症状

1.贫血 常有轻度贫血,疾病急性爆发时因大量出血,导致严重贫血。

2.发热 急性重症患者有发热伴全身毒血症状,1/3CD患者可有中等度热或低热,间歇出现,因活动性肠道炎症及组织破坏后毒素吸收引起。

3.营养不良 因肠道吸收障碍和消耗过多,常引起患者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年幼患者伴有生长受阻的表现。

炎症性肠病怎么调理(炎症性肠病是什么)(2)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强调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给予高营养少渣饮食。适当给予叶酸,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腹痛腹泻必要时可给予抗胆碱药或止泻药,合并感染者静脉途径给予广谱抗生素。

二、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对控制轻,中型患者活动性有一定疗效,主要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者。

2.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本病活动期。活动性强的可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

3.免疫抑制剂: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期患者,加用此类药物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甚至停用。

4.生物制剂:当上述药物均无效或不能耐受时,可使用生物制剂,目前在中国已经有多种可选择的抗体制剂,如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维持疾病缓解。

5.中药治疗

三、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瘘管与脓肿形成,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

如何爱护我们的消化道?

爱护我们的肠道要从爱护我们的肠道菌群开始。预防炎症性肠病,预防很多与“吃”有关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要从爱护我们的肠道菌群开始。对健康有益的菌群喜欢 “两多两少加一低”的饮食结构,即多蔬果、多高纤、少调味、少加工、低油脂。

爱护我们的肠道要从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开始。消化道受大脑司令的支配,精神紧张、焦虑、郁闷都会引起肠道的不适,甚至改变菌群的构成。稳定的情绪可以让我们的消化道充满快乐积极的细菌。

爱护我们的肠道要从运动开始。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结构、愉悦的情绪都是我们肠道万亿有益细菌的最爱。

如何预防炎症性肠病

1、养成良好的饮食记录习惯(饮食日记),避免饮食烧烤、不洁净的食品

饮食日记主要包括:进食食物种类、进食量、食物的烹调方式及进食时间,进食后身体的反应,每日大便的次数、颜色、用药情况等。

2、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愉悦

3、避免熬夜,早睡早起

4、规范化用药,养成和医生及时沟通的习惯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小编:胖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