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为“安逸”一词正名,还它正能量的一面。@小胖梅
昨日看完一段vlog,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视频里讲述了他们三年来换过三个国家生活,旅居几个月后最终选择离开上海定居东京的原因。
他们离开上海的原因是觉得上海太安逸了:
“我们去过很多城市,上海一定是最舒服的那个,它有世界级的水准,美味的各地食物,还有最方便省事的服务行业。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让才毕业两年的我们觉得,是不是过得太安逸了?”
是不是觉得很惊讶?你何曾听过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让人觉得太过安逸的论调?随便翻翻新闻大多都是,即便要负担高昂的房租和生活成本,但因为它所特有的自由环境和机遇还是让无数人儿选择留在一线城市奋斗,为了理想不断告诉自己在困难面前再坚持一下下,把眼泪默默流在心里。
但即便如此,身为90后的一代还是不断被说生活过得太安逸了。
无数的文章都在规劝着我们:
“千万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了安逸。”
这里所指安逸的意思是:
我们满足于生活现状,享受生活现状,不愿意吃苦,不去开拓事业,不去努力学习,浪费大好的资源。
我认同此类安逸确实会让人停止努力的步伐,让一个人闲着闲着就废了。
但是凡事都有利弊,事物都有两面性,安逸确实有着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它的正面影响,要是我们能够正确合理利用安逸心理的正面影响,会让我们更容易成事。
所以我今天要来说说安逸的另一层意思,为它正名,还它正能量的一面。
01 焦虑或许能激起我们奋进的决心,但那只是暂时的,只有安逸带来的舒适心理能让我们长久稳定成长
在这个贩卖焦虑的社会里,你是不是已经被焦虑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在这个到处充满焦虑气味的环境里,你还有心思静下心来去奋斗去学习吗?
我看未必。
百度百科上关于安逸一词是这样解释的:
安逸是一种内心舒适的心理,而不是指物质上的舒适无所事事。安逸是一种对生活对事物,做事有条不紊,内心不催促的长期满足感。
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舒适,强调的是我们对待生活对待事情的长期稳定发展的满足感,却不是我们满足于当下物质生活的舒适。
当我们感到内心舒适,不焦虑时才能集中精神有条不紊做正确的事情,当我们有条不紊开始做正确的事情时,内心关于过程关于结果就有了另一种解读,不急于求成不急于看到结果,反而更加享受过程,学到更多的东西。
拿我自己来说,我真正踏进社会时间不长,笼统来说也就两年吧。那会,微信公号上铺天盖地的文章写着年轻人要奋斗,千万不可以选择安逸,然后列举了很多同龄人成功的案例。
他们告诉我,比我优秀的人比我还努力,正是因为他们废寝忘食般的努力更早更快取得了成功,我从此时此刻开始要加紧脚步赶上,走出舒适的生活区。
焦虑挑起了我对当下生活的不甘,急忙进入了盲目学习状态。
我买了很多的网课来学习,报考了注册会计师,企图营造在工作之外的2小时努力学习的状态,来告知别人麻痹自己,我一直在努力,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等着我。
可我的内心越来越焦虑,越看不见成果,越不自信。怨天尤人,哪里还有心思静下心来学习?到头来网课至今还没有学完,注册会计师自然也是一门都没有通过。
我们兵荒马乱饥不择食,没有想过努力错了方向,成果只会变得越来越远。原本可能还会享受到每日认真努力工作带来的满足感,这下生活工作全变成焦虑色了,一心想像瓶子里的蜜蜂一样,尽快飞出瓶子去拥抱那束光,结果却都是撞到“南墙”出不去。
而且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更是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比如睡眠质量下降,开始脱发,开始长痘,一心想着突破无心工作等等危害。
我才知道我走进了一个误区:
焦虑或许能帮我发现一些问题,但不能让我冷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我内心舒适静下心来分析,明白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生活背景和资源不一样,拿自己没有的东西去和别人拥有的比较,这不就是长期焦虑找不到出路的人常常做的事情吗?
我知道我的努力终会在未来某一刻得到回报,每一个人的生与死都是注定了的,但每个人迎来成功的时刻表却是不一样的。
我看过这样一段风靡全球的话: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所以啊,明白了这些道理,带着舒舒服服开开心心的心情去学习,去成长去经历未曾经历过的人生,以柔克刚,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你的一切辉煌都会如期而至。
02 有条不紊坚持努力带来的满足感可以让人更自信,更有持续力
《庄子·至乐》里说:
“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
饱受痛苦的人,心理不得舒适,尝不了美味的食物,穿不了美丽的衣服,看不见好看的景色,听不见美妙的音乐。
焦虑带来的痛苦无法让我们做正确的判断,甚至降低我们的坚持力,使我们的行为与目标背道而驰。
《微习惯》一书里,作者提到了微习惯养成策略的五大规则,其中两个规则给了我很深的感悟。
①是对每一个进步感到满意。微习惯其实可以看成是把一个大目标拆分为若干个小目标,如果你想养成看书的习惯,先一天2页2页地读;想跑步,先跑个800米,别一上来就是5公里10公里的,第二天腿都软了,谈何坚持?
当我们每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就要充分去享受完成带来的满足感,甚至可以有物质上的奖励,来强化这种满足感的感觉,不断强化自己可以完成目标的自信,激励我们坚持下去,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②是产生抵触情绪时,后退并缩小目标。我们从小被教育“失败是成功之母”,遇到问题就要“因难而上,勇往直前”。但其实你也明白,我们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逆风而行,只会越来越吃力,最终半途而废。
当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让你产生抵触情绪的时候,我们就要适当去重新量化这些小目标,让我们能以较舒适的心情去完成目标,正如作者所说的,一次完成一个步骤不是懦弱,而是精确的表现。
问题解决以后我们再回到第一个原则,对每一个进步感到满意,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进步循环系统,慢慢积累,信心就会越来越强大,坚持的定力也会越来越强。
03 安逸心理又可理解为平常心,用平常心慢慢努力,反而更快成事
安逸心理强调的是做事有条不紊,内心不催促,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生活这条路很长很长,我们需要一步一步走,想实现的理想也需要拆分目标一个个去实现。
我以前就写过时间的复利魔力,我们要给成功一定的时间,让时间告诉我们结果。
美国作家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里:
讲述了英国自行车队如何在5年的时间里,由世界垫底,到世界冠军的历程。车队新换了绩效教练,但他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反而要求队员们一点一点做出改变,哪怕是很微小的改进。这些改进包括用酒精擦拭轮胎、新换床垫和枕头、学会正确的洗手方式等等,看起来小得不能再小的改进。然而,这些举动积累起来,带来势能的集聚,5年后,英国队一改颓势,在2008年奥运会上出尽风头,囊括67%的冠军,此后也一直保持着强势地位。
现如今网上速成的各种课程劈天盖地地,什么21天习得一项新的技能,不然就是30天教你无障碍写作等等,看得我眼花缭乱,心痒痒的,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说动,买下课程。
但我的认知告诉我,要是都那么容易学成,那那些教课的老师岂不是饭碗不保?
我大学学的专业是会计电算化,在学校里学了几年的理论,加上一些实操课程,师兄师姐也是常说,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是可以应付大部分的会计账务的。
真正步入工作以后,确实分录做的挺溜的,但是涉及其他方面就不是这么回事,比如涉税比如报表比如银行事务,这些在学校有实操过,但是如果工作中没有遇到过,其实你还是没有无法真正掌握的。
就拿和我们普通工薪阶层息息相关的五险一金当中的生育保险来说,在我真正去接触这个之前我只有一个模糊概念,知道生育保险有补贴之类的,但你让我来给你解释清楚,我说不来。
直到我需要帮同事去申报生育津贴的时候,当时公司相关的同事都没有处理过这项工作,所以我只能自己去寻求方法解决,我上网查询,打12345咨询社保的工作人员,也向其他同学请教,要准备什么资料到什么部门去申请等等,跑完一趟下来总算是心清明了了。
所以现如今你问我,我就能比较自信地和你解释一二,解释生育保险所包含的两个部分的内容,以及如何实操。
假如我未曾亲身经历学习这些事情,我想无论理论学得再透彻也无法真正理解吧。
而我想要经历这些事情来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每个时间段会经历哪些事情其实都是时间安排好了的。
正如人们常说的“会计越老越吃香”,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专业知识加上熟练实操经验是需要时间慢慢学习积累得来的。
正是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我们耐心等待,默默耕耘。如果我们保持着长期焦虑急功近利的心理,那么恐怕成功还没有到来你就先垮掉奔溃了。
安逸舒适的心情能让我们在漫长的生活学习当中,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明白慢慢来比较快,以坦然的心理去接受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挑战。
与你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