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中华文明的开端,甲骨文,东方人类最早的档案库,从光绪初年安阳一农民刨地刨出甲骨当成药材出售,截止到2014年,一百多年间已发掘了超过15万片甲骨文,统计甲骨上的单字约有5000个,释读出来1500个,剩下3500个暂未解读,这就意味着,15万片甲骨,大部分是看不懂的,看懂的仅为少部分,还好,贵在甲骨量大,能读出来很多片,那这些能释读的到底讲了些什么,为什么会在殷都小屯村这个地方有如此庞大的甲骨文堆积?
图为殷墟的甲骨窖穴展厅。
甲骨,就是古人占卜的工具,在商代,崇拜祖先神和自然神的原始宗教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所以商代的统治者有任何问题就会占卜问神,把问题刻在甲骨上,用火烧,看甲骨上裂痕的走势和变化,还决定问题的答案,或者事情的凶吉。《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最早的国都在亳,后来频繁迁都,到商王盘庚时,把都城迁到了殷,才稳定了下来,殷,也就是河南安阳,商朝的都城,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就是商王宫殿遗址。
经学大师,孙诒让,其《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开山之作。
光绪初年,安阳一农民在地里刨出几块甲骨,当成药材拿到市场出售,在中药里面,骨头也能作药材,所以这几片甲骨流通到北京,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收藏并研究,断代为那个只记载于虚无缥缈史书的商朝,1904年,经学大师孙诒让写了第一部关于甲骨文的著述《契文举例》,1910年罗振玉先生著《殷虚书契前编》,1914年著《殷虚书契菁华》,1916年著《殷虚书契后编》,1933年著《殷虚书契续编》,罗振玉先生编的4本书为早期研究甲骨文最重要的参考书籍,1928年起,民国中央研究院先后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发掘,解放后,我科学院继续进行发掘工作,时至今日,价值空前。
甲骨文,中国上古时期的象形文字,照着实物刻成形状,多以动、植物为主,写法很多。
殷墟出土的甲骨,时代为商王武丁、祖庚、武乙、文丁等,与《史记》记载盘庚迁都后的商王时代相符,这些甲骨文,大多数是商王占卜所用,少部分是大贵族或占卜师使用。甲骨一般选龟甲或动物的肩胛骨,由下属或各地进贡,比如武丁时,有个叫光的人,一次性贡献了518只龟。由下人把甲骨清理干净后,交由占卜师保管,甲骨的来源、保管、使用、存放都有严格的规定,占卜的日期、名字、问的内容也都要记录在上面。
罗振玉,以甲骨文书法第一人,撰写甲骨文献4部,颇有贡献。
甲骨占卜里,最常见的问题是关于祭祀、发动战争、何时狩猎、是否下雨等,通过烧灼甲骨,产生的裂纹走势,来判断“是否”吉凶。其实甲骨占卜都由商王本人操作,所判断是与否、吉与凶也都由商王说的算,有些问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比如问是否下雨,是否发动战争,如果达不到商王的意愿,就反着再问,是否不下雨,是否不发动战争,总有一种方法满足商王的目的,从而达到想要的结果。
妇好墓,商王武丁的妻子,是唯一没被盗,保存完整的商代墓,妇好之名最早见于甲骨文。
如果要祭祀了,占卜十天内祭祀的吉凶,占卜二十天内祭祀的吉凶等;占卜中还有日月食的记载,占卜发生了月食,不下雨,是否吉凶;是否会生孩子、做的梦是好梦还是坏梦、生病了能否痊愈都通过占卜;甚至辨别方向也通过甲骨占卜,比如有一次帝乙要发动对人方部落的入侵,行军后迷路,搞不清人方部落的位置,于是甲骨占卜。所以商王遇事便占卜,甲骨都是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即存放,在商王宫殿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商亡后,甲骨随着商王宫埋葬在废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