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童《局部》第三季近日收官与普通的艺术鉴赏类节目不同,节目借由陈丹青的眼睛、语言、洞察与审美,讲述中西方名画的个中奥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中西方美术发展史 局部就是一部直观的美术简史?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中西方美术发展史 局部就是一部直观的美术简史
作者:王 童
《局部》第三季近日收官。与普通的艺术鉴赏类节目不同,节目借由陈丹青的眼睛、语言、洞察与审美,讲述中西方名画的个中奥秘。
这档由陈丹青主持的文化类节目,旨在“以画家之眼观看艺术杰作中为人忽略的局部,讲述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命不同寻常的故事”。陈丹青独特犀利的语言表达方式、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局部》讲述了中西方名画水墨油彩的一个个细微局部,凸显出一笔笔通常没有人注意到,却描摹精妙的那些古今中外最终成蔚然大观杰作的细部结构。也正是通过这细部的组合,最终让画作本身的精神内核展现了出来。每幅画所涵盖的历史背景与画家本人的经历亦画龙点睛,让观者借助视频的扫描,如同身临其境。
《局部》节目按季划分,现推出了三季,每季有十七八节,每节约10分钟左右。每节选一位在美术史上有起承转合的画家进行剖析点评,让人尽可能浓缩尽那个时代画家的画风、风格与品相。
陈丹青一再宣称,他的主要视点是选择那些通常不被人注意提起又几近遗忘的出色画家。在他看来,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称为绘画上的文艺复兴三杰是不准确的,这多少是受到了当时美术评论家的误导,因当时在意大利和欧洲兴起的优秀有创造力的画家工匠应该说有成百上千,单是一座教堂的湿壁画完成除画家外还有众多的装饰拼接的制作者们。
陈丹青以其美术家身份亲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及英法和意大利那些博物美术馆的经历,对那些浩繁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进行了大海捞针式的评头论足,并将这画作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画家创作的初衷速写了一下。
第一季中他讲到中国著名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经历就让人感慨万千。《流民图》以日本侵占东三省,民众流离失所的景象为背景,将当年那一悲惨的图卷跃然纸上。该长卷画成后,在日伪统治的北京城展出,本就是一个奇迹,这画当年在众目具瞻下引起轰动,让国破家亡的民众热泪盈眶,同时也让日伪当局产生了恐慌,画也随之被查封没收,到抗战结束找回又遗失,几经周折在改革开放后意外寻到修补好才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同时陈丹青断定这《流民图》不逊于毕加索的《戈尔尼卡》,甚至在写实上比它更具有震撼力。
陈丹青提到了同莫奈、雷诺阿同时期,画风清新的巴奇耶。正值当年,画艺日精的他却因参加了保卫共和国的国民自卫军,于1870年11月28日在对普鲁士的战斗中牺牲,时年只有29岁。这种追求内心纯净的画家与其赴汤蹈火的结局似成了反差,若他活到印象派兴起的时间段,成就不可估量。
另一位有些反叛和异端的卡拉瓦乔,逞勇好斗,画面上的人物神态肌肉也有着激进的自然主义,在光影的交织衬映下显示出刚劲有力的张力,被称为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确的观察和生动甚至充满戏剧性的明暗对照画法。他的画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观后让人对那些精准的细部结构产生了某种感官的冲动。遗憾的是,这位特立独行的画家因生性惹事生非,也英年早逝了,让人唏嘘。
《局部》第三季中,陈丹青重点讲解了文艺复兴时期遍布在意大利各教堂和厅廊中巨型的湿壁画。这些大多取材于《圣经》故事的壁画,人物众多,戏剧冲突强,许多局部细节人们尚不易看到,现利用视频手段,将那些天使飞过、维纳斯示爱的情景逼真地浮现在眼前。
将意大利教堂里那笼罩四帷的湿壁画与中国敦煌石窟中的飞天壁画彩塑进行对比后,陈丹青认为敦煌的艺术品更为飘逸洒脱有灵性。北魏的那些洞窟中的画像师傅有种天铸地合不饰雕琢的鬼斧神工,相对照前代或后代的画家更有浑然天成的原始灵性。
多年前在大英博物馆见过从河北易县流落出来的彩塑罗汉像,当时拍了照却并未在意,现在《局部》的叙述中方知这精美珍贵的代表唐代以来写实主义最高成就的雕塑,堪称后人无法企及的宗教美术作品,已全部流散英美法、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等异域,国内早已荡然无存。
由于疫情的原因,宅在家中断断续续看完,感觉像在看一部直观的美术简史。特别是在疫情蔓延至意大利,教皇孤身祈祷众生的时候,回首《局部》中讲的那些意大利教堂中的湿壁画,让人感慨。对古典音乐就很有鉴赏力的陈丹青,音画对位采用巴赫、斯卡拉蒂及莫扎特等旋律的衬托,使得《局部》的艺术品位相得益彰。(王 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