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6月,洪秀全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回顾14年的战斗生涯,太平军一度横扫中原,八旗、绿营闻风丧胆,毫无招架之力。1853年5月,区区2万北伐军,就能席卷中原,号称“满万不可战”的女真骑兵一触即溃,八旗子弟落荒而逃。谁曾想到,自己还是失败了,洪秀全心有不甘,却也无力回天。
病入膏肓的清王朝,躲过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逆袭失败了。那么,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失败呢?早已腐化的清朝,为何还能躲过这一劫。在此,我们不妨来看看蒙古帝国的瓦解,从中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227年,成吉思汗御驾亲征,率20万蒙古铁骑攻打西夏。此时,成吉思汗已经65岁了,他的身体吃不消,到了生命的终点。临终前,成吉思汗叫来察合台、窝阔台、拖雷3个儿子;前两年长子术赤去世,孙子辈的拔都没来参加,因为他还不够资格。
3个儿子到了跟前,成吉思汗宣布“遗诏”,第三子窝阔台继承大汗的位置,忽里勒台大会召开之前,暂时由拖雷监国,兄弟之间相互关照。窝阔台继位,大伙没有意见,因为他各方面都比较均衡发展,没有什么短板。
但是,成吉思汗犯了一个错误,最终导致蒙古帝国的瓦解。窝阔台继位,麾下直属兵马四千多人。按照“幼子守灶”制度,拖雷继承成吉思汗的兵马,有十二万左右,兵强马壮。
成吉思汗的如意算盘是,窝阔台专心于政务,协调各方面行动,拖雷率领骑兵横扫对手,为蒙古帝国开疆拓土。“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三兄弟一条心,横扫欧亚不是问题,成吉思汗是这么认为的,结果恰恰相反。
政务、军务分开,大汗就没有绝对权威,难以向各路诸侯发号施令。再则,兵马众多的拖雷家族,又岂能屈居窝阔台家族之下呢?窝阔台同样如此,自己名义上是蒙古大汗,却没多少兵马,许多将领都愿意听从拖雷的话。
1232年,三峰山之战结束,拖雷威望如日冲天,窝阔台感受到了威胁。结果大家都知道,拖雷为大局着想,只能喝下窝阔台床边的一碗药水,自我了断,避免了内部可能出现的一场大战。
拖雷虽死,但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等几个儿子手握重兵,对窝阔台家族依然构成挑战。1241年,窝阔台驾崩,皇后乃马真摄政,随后是贵由继承大统。贵由继位,拔都不服,拖雷家族的宗王也不满意,经常不听号令。
1248年,贵由御驾亲征,讨伐拔都,中途病逝。随后,拔都支持蒙哥,独自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蒙哥顺利继位。接下来,蒙哥开始处理不听话的察合台家族以及窝阔台家族,贵由的皇后海迷失被丢进河中淹死,窝阔台的孙子失烈门也被处死。
蒙哥强行继位,打破了之前忽里勒台大会“窝阔台家族优先继位,哪怕他们还是一块肉”的协定。察合台后裔、窝阔台后裔不满意,他们暗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大战一场。后来,察合台家族、窝阔台家族支持阿里不哥继位,与忽必烈进行战斗,蒙古帝国走向瓦解。
成吉思汗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王朝,在孙子一辈就出现了问题,彼此相互攻杀,血流成河。其中原因,政务、军务不统一是关键所在。窝阔台家族掌管政务,兵力却不多,大汗的权力有限;拖雷家族兵马众多,却无缘继位,又岂能心甘情愿呢?
大汗没有绝对的权威,内部纷争无法避免,蒙古帝国瓦解也就不难理解了。也许是没学好历史,洪秀全、冯云山在创业之际没有读过《元史》,不知道成吉思汗子孙后代的故事,也犯下同样的错误。当然,杨秀清、萧朝贵半路杀出,也是重要原因。
“军师负责制”下,天王洪秀全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没有实际权力。军国大事,由军师负责,天王只是作为象征而存在。后来,杨秀清半路杀出,表演“天父下凡”,取得教权,法理地位高于洪秀全。
1851年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王,东王杨秀清可以节制其他诸侯王,又掌握了军权。军权、教权、政权,掌握在杨秀清手中,洪秀全啥都没有。如此,杨秀清认为自己功劳大,能力强,轻视洪秀全,无视天王的尊严。洪秀全没实权,缺乏安全感,对杨秀清咄咄逼人的架势也不满,双方矛盾尖锐化。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洪秀全借助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的兵力,处死杨秀清。即便如此,洪秀全还是没有掌握权力,没法直接调遣各地将领,他们纷纷拥兵自重,无视天王的号令,太平天国如同一盘散沙。天王没有掌握大权,各路诸侯独立性很强,互不救援,结果被湘军各个击破。
蒙古帝国的瓦解,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其原因都是君权不强,缺乏足够的凝聚力,无法拧成一股绳。成吉思汗死后,孙子辈相互征伐,帝国走向瓦解。太平天国走向强盛时,天王、东王相互猜忌,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酿成了“天京事变”。
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太平天国政令、军令不统一,想不失败都难。例如,事关太平天国存亡的安庆保卫战,洪秀全让李秀成配合陈玉成行动,从长江南路攻打武昌。结果呢,李秀成一路招兵买马,然后返回苏杭,就是不去救援安庆,陈玉成败亡。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