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是我党成立99年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党史资料逐渐解密。通过解密,让我们看到了我党曲折光辉的历史。今天这篇文章青城将从一个人的众多名字说起,带领大家走进他多彩的人生。

说起“维思”、“李得胜”这些名字,相信关注那段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些名字指的是哪位伟大的领袖。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他的愿望在70年建国阅兵的时候实现了,这个他热爱的国,已经崛起在世界东方,他是谁?他就是周恩来,人民心中永远的总理。

下面青城就把周总理曾用名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周总理的光辉的一生。

日本人知道梁思成吗(他的名字永垂不朽)(1)

伍豪名字的故事

相信伍豪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也是周总理别名中传播最广的名字,这个名字也在众多纪录节目中出现。那么这个名字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呢?

这个名字是周恩来总理在1919年9月16日在天津创办觉悟社的时候使用的化名。当时的背景是“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天津的爱国运动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天津学生运动以“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两大团体为主。但是两大团体并没有联合起来一起活动过。针对这样的情况,周恩来提出从两个团体选出骨干分子,组成另外一个更具组织性的团体,这个团体就是“觉悟社”。

伍豪这个名字正是在建立“觉悟社”时取下的。在建立觉悟社时,骨干创建者他们决定对外不用自己的真名,而是采用代号,用代号的谐音作为化名。在取代号的时候,为了彰显公平,大家则采用了抓阄的来决定。周恩来在抓阄的时候,抓到了5号,便化名“伍豪”,这也就是“伍豪”这个名字的由来。

日本人知道梁思成吗(他的名字永垂不朽)(2)

维思名字的故事

周总理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是维思。维思, 即维护马克思主义。通过字面的意思,大家也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决心。维思这个名字是周总理什么时候用的呢?

1927年初,中国革命进入紧急阶段。北伐战争顺利地向长江下游节节推进,直接威胁南京、上海的军阀统治,工人和农民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极大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然而,蒋介石在4月12日凌晨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大肆搜捕和屠杀共产党员及左派人士,这也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总理和邓颖超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就是在这个时候,周总理的别名换了好几个,其中就有维思这个名字。周总理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的秘书黄玠然老先生,也在后来回忆中谈到周总理这个别名。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李得胜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日本人知道梁思成吗(他的名字永垂不朽)(3)

李得胜名字的故事

这个名字是周总理在解放战争时期所取下的别名。1947年著名的延安保卫战开始了,国军集结了优势兵力,以胡宗南为总指挥,向我党军政中枢延安发动了攻击。他们想通过这次战役,占领延安,以动摇解放军军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47年3月11日党中央做出决定,放弃延安,开始战略转移。同时,在陕北留下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两万余人对敌人发起反击。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19日党中央和百姓完全撤出延安。毛主席和周恩来最后才离开延安,在转移的过程中,中央领导人都取了化名。其中毛主席化名“李得胜”,而周总理则化名“胡必成”。通过两位领导人的化名就可以看出,党中央对于革命有着必胜的信心。

日本人知道梁思成吗(他的名字永垂不朽)(4)

周总理的其他化名

在整个革命历史中,周总理还有很多化名。其中飞飞是周总理早期经常使用的化名,这个化名曾经在周总理在各种杂志上发表文章时使用。

冠生这个名字是周总理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党内经常使用的化名。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出卖澎湃和杨殷等老一辈革命家被逮捕。在澎湃写给周恩来最后一封信上,信上抬头即为冠生。

晨光这是周总理在苏联时期的化名,1930年周总理被党中央派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相关工作。

少山这个化名是周总理化名中传播比较广的,这个化名是周总理在1930年以后经常使用的化名,其中在党内期刊中,周总理在这个时期经常使用这个化名发表文章。

说完中文化名,最后再说说周总理的英文名和俄国名字。

John Knight(中译名约翰·奈特)英文名。周恩来1921年2月8日给南开校董严修的信中说:恩来居英护照之名为John Knight。

在30年代,周总理在共产国际工作中,则取了一个俄国名字,斯特列里佐夫化名。

日本人知道梁思成吗(他的名字永垂不朽)(5)

总结

周总理在革命生涯中的多次改名,正是那个时代我党所面临的各种困境的写照。从中我们也能看到我党的发展历程十分曲折,正是有了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才有了如今富强安定的国家。周总理的一生一直为理想信念而艰苦奋斗,他矢志不渝的坚守着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在他众多名字中,有一个名字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名字就是周恩来。

我是青城观历史,专注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与我一起探索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