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十三届上海玉龙奖珠宝玉器作品评选活动12月14日至16日由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在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1000多件高水品玉雕、珠宝设计作品参评和展览,吸引了广大玉石珠宝收藏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关注。活动中传出信息:宝玉石行业将打造珠宝玉石作品的“珠宝化、首饰化、功能化、实用化”四个路径,让更多的大师级玉雕作品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见证城市文化软实力。记者注意到,从获得重要奖项的作品来看也得到了印证。

玉雕界个人展示作品(让大师级玉雕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1)

让大师作品既能传世,又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珠宝玉石的喜爱也与日俱增,我们的一些传统做法也要有颠覆性的改变。要从产品的创新开发,包括市场拓展方面,打造宝玉石产业向珠宝化、首饰化、功能化、实用化路径发展,这是玉雕作品的一个方向,”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秘书长钱振峰说,大师级的作品,高大上玉雕作品要能够传世,接地气的玉石珠宝又要能走进百姓家,两端可能会拉得越来越开,两端的特征也会越来越强烈。

玉雕界个人展示作品(让大师级玉雕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2)

据介绍,这届“玉龙奖”汇聚了线下实物参评作品1000多件,线上参选作品200多件,包括玉雕、首饰、新创意和新原料运用。作品的原材料,包括全国各地的玉雕风格,基本上全覆盖,题材包括炉瓶、器皿、人物、花鸟、走兽、天然品、玉首饰、手把件;还有一大批跨界的金镶玉作品。

玉雕界个人展示作品(让大师级玉雕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3)

钱振峰告诉记者,本届“玉龙奖”参选作品在技艺表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除了传统的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一些传统技法以外,基于原材料紧缺、名贵的现状,体现了保重保色保形的“三保”雕刻方法。大师们巧夺天工,运用巧雕,把一些杂色及其它色泽成为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

玉雕界个人展示作品(让大师级玉雕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4)

“通过作品评选,一方面引导设计者通过技艺千方百计去提高原材料的表现方式,让人们真正能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认识、弘扬玉文化,引导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怎么能买到能传世的中国传统玉雕。”

玉雕界个人展示作品(让大师级玉雕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5)

上海“玉龙奖”吸引全国越来越多玉石珠宝佳作的到访,带来越来越明显的集聚效应,赋予了上海这座城市特殊的精神气质,也孕育了海派玉雕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作品在这里展示,因为上海不缺热爱艺术的观众;作品也在这里寻找市场,因为上海不缺喜爱珠宝玉石的实力藏家。无论是展示还是销售,上海无疑是全国珠宝玉石最好的“码头”之一。

弘扬中国玉文化,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二十多年来,“玉龙奖”作为全国创办最早的珠宝玉器专业评选活动,每一届评选,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玉雕大师、珠宝匠人参加比赛。本届评选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近千件和田玉、翡翠、珠宝首饰等材质的作品参赛,通过层层选拔评选出特别金奖、金、银、铜、最佳工艺、最佳创意等奖项。

玉雕界个人展示作品(让大师级玉雕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6)

洪新华设计制作的和田玉《长眉罗汉》,张焕庆设计/张焕庆、张朝胜、胡正谋制作的和田玉《梅兰竹菊》等4件作品被评为特别金奖;施霁函设计、上海摩邦珠宝制作的18k金《霁函》,翟倚卫设计的和田玉《季季有蕴(运)套牌》等130件作品被评为金奖;上海老凤祥珐琅艺术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925银、珐琅《海派“梅兰竹菊珐琅酒具”(四件套)》,上海工美设计制作的和田玉《山子摆件》等192件作品被评为银奖。

通过“玉龙奖”评选更好地弘扬中国玉文化,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人才脱颖而出,提升创新设计能力,推动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完善和市场繁荣。

玉雕界个人展示作品(让大师级玉雕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7)

在朵云轩艺术中心评选活动现场的墙上,还有将近300幅的玉雕作品设计稿都是在校学生创作的。“从质量来看这次比前两年要好很多,像这个作品的展现,也就为我们的后生力量、人才培养方面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钱振峰说。

“行业协会正在着手关于讲好玉文化故事的研究、人文历史研发人才的培养,通过‘玉龙奖’平台打造从理论研究到实物产品的包括作品设计从宏观到微观的经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钱振峰向记者透露。

聚焦研讨市场热点话题

评选活动中,主办方组织举办了“后疫情时代宝玉石行业的机遇与变革”主题研讨会,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分别围绕“当代玉雕行业困境与价值重建”“多远视角下玉艺会所价值拓展的研究”“作品创新中如何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交流。

玉雕界个人展示作品(让大师级玉雕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8)

钱振峰认为,面对“后疫情时代”,珠宝玉器线上销售也成为一个渠道,所以商业诚信、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都是行业面临如何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