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流逝,转眼又是一年

今日是除夕,除夕就是除旧

除去旧岁,除去旧事

贴春联,贴窗花,吃饺子,喝美酒

聊聊家常,看看春晚

过年的方式有千百种,但唯一不变的是“年俗”

当现代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

儿时的“年味”渐渐远去,年俗越发弥足珍贵

《年俗故事》

让你体验除夕的正确打开方式

除夕至春意浓(又是一年除夕到)(1)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至春意浓(又是一年除夕到)(2)

“一夜连双岁,五更兮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打扫屋子、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包饺子、吃年夜饭等。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而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在过去,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

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以此命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除夕至春意浓(又是一年除夕到)(3)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除夕至春意浓(又是一年除夕到)(4)

吃年夜饭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除夕至春意浓(又是一年除夕到)(5)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除夕至春意浓(又是一年除夕到)(6)

除夕之夜,辞旧迎新

新的一年,曲小薇也祝愿您

春意盎然,和和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