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构想的艺术字体(语音版因小见大)(1)

家喻户晓的中国银行LOGO,以中国古代钱币的形状,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方块又像电脑屏幕,寓意了电子化的系统服务。这个经典的作品出自一个人之手——靳埭强。靳埭强这个名字在设计圈,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灰白的头发,黑框圆眼镜、再加上稀稀拉拉的小胡子,很符合人们对于设计大师的固有印象。

  进入设计行业之初,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认为设计就是“包豪斯”,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是西化的,但是很快他发现这条路走不通。“美国设计师保罗·兰德曾经告诉我,中国人就应该把中国文化发扬广大。”于是,从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他,开始尝试把水墨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融合,而这样的尝试,很快让靳埭强在世界的设计舞台上脱颖而出。

  在设计过程中,靳埭强始终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需要不断的教育和培养年轻一代。他自1999年起建立的“靳埭强设计奖”,如今已成为全世界大学生艺术设计的知名比赛。

  这些年,靳埭强还先后出版过20多本书籍,包括最新出版的《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他把自己多年的经验与教训融合到了一个个案例当中,让更多人能够学习到顶尖的设计知识。

  1987年初,当年香港生肖邮票的设计者靳埭强收到了一封汕头集邮者的来信,信中表达了对当年生肖邮票作品的喜爱。回信中,靳埭强向这位邮迷提出了两地生肖票交换的计划,自此开启了一段邮迷与邮票设计师的友谊,在靳埭强的影响下,吴玮选择成为了一名设计师。

  早期,吴玮常常将作品印在宣传折页上,第一时间寄给靳埭强,请他指正。当年吴玮的版权意识还很薄弱,他的工作室的名字叫“焱”,即“星星之火”的意思。有一次他看到刘小康先生的一幅海报,画面上是火柴棒构成的五角星,正在燃烧,他觉得这张图片很好,便把它用作了自己宣传折页的封面。

  除此之外,宣传折页中的一个LOGO作品,在形状上与另外一个知名品牌Logo有些类似。靳埭强收到寄来的宣传折页后,回信紧急,语重心长,“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别人的长处是必然的事,但切忌依赖模仿,更要以照搬抄袭为耻……设计最重原创,不要低估你自己的创造力,多动脑必有更好的收获!努力吧,中国需要更多勇于创新的设计师。”这件事对吴玮的震动很大,此后,“尊重原创、决不抄袭”成为了吴玮的设计原则。通过此事,吴玮也领略了靳叔对原则性问题的坚持和认真,以及对后辈的关切。《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这本书,正是设计师靳埭强与邮迷吴玮二人在相识三十年后的一次“四手联弹”,书中也如实记录了上面的这一段经历。

  在靳埭强的设计工作中,邮票设计不算是最重要的工作,然而,他参与设计邮票的时间已跨越了近50年,香港多轮生肖邮票、一九九七香港通用邮票等诸多经典邮品都出自靳埭强之手,这本《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便是其半个世纪邮票设计作品的首次集结。

  靳埭强认为,中国需要更多勇于创新的设计师。但创新究竟从何而来?在《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这本书中,靳埭强用近百套邮票设计案例、大量珍贵的原始设计草图和案例复盘解构,点破“同质化创意”与“想象力缺乏”的解决路径——“中国人就是靠着传统文化这座大山生存的,这是灵魂和血脉。”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当时香港的邮票设计水平较差,靳埭强立志于将香港邮票提升至世界水平,引领大众的审美。因此,他强调原创概念及中华特色,赢得了国际上的专业认可。他在设计1975年香港第一轮兔年邮票时,曾尝试从摄影、插图和图案设计中找寻最适当的表现手法。他发现,用照片或较写实的插图做设计,中国节日的气氛就不够浓厚;如果用几何造型的图案设计,则可能偏向西方风格。因此,他尝试着用一些中国的表现手法,如年画、木刻版画、剪纸、篆刻等。最后靳埭强选择用中国剪纸作为兔子图形的表现手法。剪纸是中国民间在节日期间,用来装饰家居、增加欢喜气氛的艺术品,非常适合表现兔年邮票的意念。

  首日封中兔子的图案,源自靳叔喜爱的宋代崔白《双喜图》。这套邮票于1975年2月5日发行,这个来自“民俗”而又不失“现代”风貌的设计,也确立了靳埭强设计生肖邮票的原则——源自民俗,而又具现代美感。

  四十年后,到了第四轮生肖邮票设计时,由于有电脑软件的强力支持,设计可以展开想象力。靳叔顺应时代与审美的发展,决定利用高科技,对生肖工艺品本身进行艺术化调整。而第四轮的这几套生肖邮票,更是屡次获得“世界最佳生肖邮票评选”的第一名。

  在《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这本书中,类似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透过这本书,不但看到了一位设计大师是如何将创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更循着想象力的路径,找到了同质化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