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九年,署广东水师提督,时惠属稔山会匪倡乱,耀亲督水陆各军,由海道驰至平海,深入其险阻,贼不战而靡。会法人构衅,旋师驻防虎门,上下横档、威远、定洋各炮台,举办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香山、新会、新宁等环海各属团练。又于六门诸海口要隘筑台添勇,以资防护,布置周备,敌人始终不敢犯粤。”

——《东莞县志》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1)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兵临天津,咸丰帝被迫派遣代表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进行谈判。1858年6月18日,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和好条约》;6月26日与英国签订《中英天津条约》,6月27日与法国签订《中法天津条约》。条约文本均以汕头作为开埠岸口。1860年1月1日,汕头正式开埠。开埠后,外国商船纷至沓来。当时潮州镇(现潮州市)总兵方耀以“邻氛不靖”、“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朝廷批准建设崎碌炮台。于同治13年(1874年)动工,光绪5年(1879年)竣工,耗资8万余银元。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2)

炮台设计独特是广东省内规模较大

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代军事设施

也是研究晚清海防军事防御的重要实例

1988年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汕头石炮台,又名崎碌炮台。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海滨路20号石炮台公园内,炮台平面呈环形,总面积为19,607平方米,炮台面积为10,568平方米,炮台外围筑宽23米护台河。炮台大门为高、宽、厚各3米的劵门,两侧各建东、西辕门两座。炮台分上、下两层,各置火炮18门。下层是一条石砌拱顶炮巷,炮巷宽4.1米,全长292米,贯通于整个炮台,是放置炮弹和炮兵驻扎的营地登台楼体呈波浪型,易于运送炮械,还有一道较为隐蔽的螺旋形楼梯,是作战时的快速通道。上层台面分布通风报话塔72座,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形分布,是下层炮巷的通风采光设备。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3)

保护范围:从炮台护城河外岸线向外延伸10米。

建筑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延伸50米。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4)

炮巷:宽4.1米,长292米,外墙厚4.9米,由花岗岩石加上糯米乌糖浆、贝灰沙混合筑成,十分坚固。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5)

波纹型石阶:宽3米,共27级,设计独特实用,便于将炮械循级推上台面。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6)

仿真古铁炮:长2.9米,口径0.4米,重1.9吨,射程16里。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7)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8)

通讯塔:共有72个,士兵或将军在炮台下可以通过这个塔对话。声音会从下面传出来,也可以在上面听到声音。这是一种双向的通讯方式。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9)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10)

护城河:作为崎碌炮台的第一道防线,当敌人尝试着进攻的时候,首先会面临的就是会掉到这条河里的危险,这为防御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11)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12)

这里曾是清末威武的炮台,但在民国后沦落为血腥的“惩教场”;它曾遭受日本战机的狂轰滥炸,也曾满含希望地迎来新汕头解放的曙光,成为人民海军的营地。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石炮台仿若历史的见证者,一直默默地注视着汕头的发展。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13)

静观周围的烟火人间,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曾发生在这里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一切。而如今,充满岁月痕迹的石炮台伫立在现代化的汕头市海滨路黄金地段,它静静地凝望着汕头港。看似与周围的一切格不相入,但又让这座城市别有一番风味。

汕头南澳岛八千斤大炮(识汕头)(14)

在这里,你可以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人间岁月悠长,或轻抚城墙,感悟时光,回溯这座城市的百年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