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瓷

辨析元《至正直记》中始有哥哥洞窑记载,明代陶瓷名著《格古要论》沿袭其说,称哥哥窑。而哥窑之名,皆因《宣德鼎彝谱》而来。哥窑窑址迄今没发现,明清文献中均指为浙江龙泉县,并说其特征为:“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哥窑多断文,号曰百圾碎。

哥窑瓷概况(哥窑瓷辨析)(1)

哥窑青釉鱼耳炉

传世哥窑属于官窑,产品只供宫廷,不能流于民间,技术严格保密。因此哥窑只见于宫廷之中。哥窑因其风格独特釉色与哥片,备受宫廷厚爱,虽经朝代更替,仍有它的产物保留下来民间。

宋代传世哥窑造型典雅端庄,制作非常精美,品种以陈设瓷最多见,如渣斗式樽.贯耳瓶.琮式瓶.弦纹长颈瓶.等等,,,哥窑造型上与宋官窑很相似,但不同之处十分明显的,即器物不以高大取胜。目前博物馆与民间收藏所见器物,大的多在20厘米左右,小的则在5厘米以下。一般讲,瓶类器物鲜有超过20厘米高的,碗盘类器物鲜有超过25厘米口径的。凡不合比例者皆要慎重对待。

哥窑碗

元代《至正直记》中“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的“近日”当指元代,可以证明元代后期哥窑仍在烧造。

传世哥窑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英国戴维德基金会及私人民间收藏家手中,数量不是很多。明清朝景德镇多有仿制,明代曾仿哥窑瓷,风狂仿于永乐未年,传世哥窑胎色呈沉香色,浅白色,杏黄色,深灰色,黑色。胎料中元素含量是钙低于1%,钠0.7%,钾2.68%,铁低。釉色呈米白色,米黄色,不透明,釉面光泽同敷粉。釉料中金属含量分别钙8.4%,钠1.9%,钾4.46%,铁低。传世器物主要特点是胎厚釉薄,胎厚达4毫米,釉色0.7毫米~0.9毫米。

哥窑瓷概况(哥窑瓷辨析)(2)

哥窑胆式瓶

传世哥瓷紫口铁足现象不多见。因它釉汁流动性小,有的有紫口,有≌没紫口,哥窑多釆用裹足支烧,很少用垫烧,所以器物底多隐支钉痕,而少“铁足”。

哥窑瓷鉴识应注意下面三方面

造型:哥器物很少有大器,但制作规整,物型典雅大方。胎体较厚,釉层饱满,物器外观比汝窑与官窑显厚实。哥物底足挖削规整,足端圆润,支钉痕比汝窑大,比官窑钧窑瓷小。

哥窑瓷概况(哥窑瓷辨析)(3)

哥窑青釉贯耳瓶

纹饰:哥窑物器外口沿有微微凸特征,主要是没有紫口器物,手抚摸微凸感觉。哥窑盘.碗.洗.碟等圆型物一般口部大多数有水渍印,外口沿下有一周浅白色印痕,印圈线边沿呈不规则曲线状,如衣服上汗印相象。

胎釉:哥窑物器胎比较复杂,有泛灰.浅灰.深灰等,灰胎从传世中研究观察看胎质坚细,叩之声悦耳。也有泛黄.土黄.杏黄等器物是黄胎类,这类物一般胎质疏松,叩之音如瓦声,哥窑不论何胎质,胎体与汝窑官比都厚实。

哥窑瓷概况(哥窑瓷辨析)(4)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哥窑釉质浑厚失透,不如汝釉莹润,不及官窑釉平静,如人身微微出汗一样来形容。釉色比汝釉厚,比官窑釉薄。釉面厚薄不勻,此面多有缩釉斑.棕眼,釉泡隐现如珠,分布均匀。

哥窑物器部分有紫口铁足,很多哥窑物器是米黄色釉有铁足而不是紫口,还有些器物有紫口而无铁足,还有些无紫口也无铁足都很正常。我们在鉴识哥窑物器结合其它方法综合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