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4日,我国航天员时隔13年,再次执行太空行走任务,并且圆满完成,彰显了我国的航天实力。那么,这一次的舱外任务,和13年前有何区别呢?

航天员十四号进舱全过程(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1)

(图片说明:神舟七号影像资料)

安全设备

首先,就是安全设备的升级。

第一点就是“飞天”航天服,经过了升级改造,性能更好,保障能力更强,而且更加便捷。这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航天服,是航天员执行太空任务的最基础保障。新的航天服质量为130公斤,虽说在太空中重力很小,但是也仍然很大很不方便。但是经过我国技术人员的设计只需要3-5分钟,航天员就能穿戴完毕。

航天员十四号进舱全过程(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2)

(图片说明:新一代出舱航天服)

第二点就是连接航天员和航天器的设备,以前还是用安全绳捆绑的方式拉住航天员,现在我们用了机械臂上的脚限位器,更加先进可靠。

任务目标

其次,工作任务也有巨大的差别。上一次的太空行走,只是为了进行初步的尝试,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操作,主要目标就是取回舱外的一个固体模块,然后展示国旗,全程仅26分钟。

而这一次,从早上8:11打开舱门到下午14:57关闭舱门,两位航天员在舱外整整工作了6小时46分。因为他们有了非常明确而且重要的任务,除了给机械臂安装脚限位器之外,还抬高了全景相机,又测试了应急返回任务。任务时长的延长,意味着航天任务更难,同时也标志着我们的航天任务标准在提高。

航天员十四号进舱全过程(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3)

任务顺利程度

和这一次顺利完成任务不同,上一次的太空行走不仅可以说是曲折离奇,用惊心动魄来描述也不为过,航天员们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要知道,2008年神舟七号出舱任务执行期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还不止一个。首先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舱门打不开。如果舱门打不开,不用谈任何的出舱任务了。

翟志刚事后回忆说:“我看到翟志刚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拉舱门,当时舱门丝毫未动。我说:地面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舱门拉不开?如果门打不开,那我肯定出不去。我要是出不去,那神舟七号的飞行任务就没有完成。”

航天员十四号进舱全过程(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4)

(图片说明:翟志刚回忆当初舱门打不开的时刻)

舱门附近的空间非常有限,刘伯明无法一同用力,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抵住翟志刚,为他提供一点力量。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是打开了一点小的缝隙,随后舱门又关上了。

怎么办?

航天员决不允许自己就这样放弃。刘伯明咬了咬牙,拿来了一根金属撬棍给翟志刚,就算硬撬,也要出舱!

借助着撬棍的杠杆作用,翟志刚终于撬开了舱门,准备迎来自己和祖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他说,当舱门被撬开一条缝的时候,就像是在幽暗空间打开了一扇窗一样,“心花怒放”。

航天员十四号进舱全过程(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5)

(图片说明:翟志刚撬开舱门的一瞬间)

一个危机解除了,又出现了更大的危机。

就在翟志刚准备出舱的时候,轨道舱竟然响起了火灾警报。一声一声的警报传来,就像是在不断敲打着航天员的内心,而且越来越重。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翟志刚和刘伯明交流了几句,心意相通。他们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发生了什么,一定要为祖国完成这次出舱任务,哪怕要为此牺牲!

除了下定决心之外,他们还交流了任务的执行顺序。原本要先取回舱外的模块,再展示国旗。但是他们知道,唯有让鲜艳的红旗在太空中“飘扬”,才是任务完成的标准。所以他们决定,首先确保能够展示国旗,完成这个任务之后,再执行另一个任务。

航天员十四号进舱全过程(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6)

(图片说明:神舟七号任务中,航天员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终于,翟志刚缓缓地将身体移出舱外,将红旗展示在了太空之中,完成了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当五星红旗出现在太空中时,我国也成为了全世界第三个自主研发并独立完成太空行走的国家,全国人民都沸腾了!

幸运的是,航天员执行完任务后发现,火灾警报器只是发生了故障,神舟七号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虽说虚惊一场,但翟志刚、刘伯明和舱内的景海鹏都着实体验到了走在生死边缘的惊险心情。

航天员心态

航天员十四号进舱全过程(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7)

(图片说明:翟志刚从舱内出来的瞬间)

最重要的是,航天员在两次出舱任务时的心态,有着极其巨大的差别。在神舟七号任务期间,刘伯明真正体会了鬼门关走一遭的惊心动魄。

翟志刚也是如此,他在出舱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非常简单的八个字:“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可以感受到,翟志刚这句话是在安慰所有中国人,但没有人能够体会到,他当时内心有多么紧张。

而这一次出舱,有了更加完善的安全设备和更顺利的出舱过程,刘伯明也完全没有了上一次那种紧张和惊险的感受,而是非常轻松。而且,上一次他作为任务的辅助者,只有肩部及以上出了舱,这一次则是完完全全置身于太空之中。难怪他这一次出舱后的第一句话,不再是程序化的报告状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哇,这外面太漂亮了!”

航天员十四号进舱全过程(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8)

(图片说明:神舟七号时,刘伯明只有身体的一小部分出舱了)

不仅如此,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刘伯明还用自己的东北话给全国人民做了一回“太空导游”,说道:“现在有白云朵朵,还有成片的,像海洋一样的画面。现在,跟随我的步伐,一起自由地飞翔吧。”

航天员的心态之所以能够比上一次有如此明显的放松,离不开出舱任务的安全保障越来越完善。只有心里没了任何包袱,才能说出如此轻松的话。

由此可见,虽然只是第二次太空行走任务,但我国相较于13年之前的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无数中国航天人的呕心沥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航天事业的成功。这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绝美的宇宙星空,也彰显了我国的世界地位,甚至欧洲航天员为了来我国空间站执行任务,都不得不学习汉语。

航天员十四号进舱全过程(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9)

(图片说明:天宫空间站)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科技。时隔13年的两次太空行走,完美地告诉我们:祖国真的强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