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中国书法史上经典中的经典,王羲之的书作中的第一,历史上关于的故事太多太多,历史的、创作背景、作者、书法本体等,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其一直备受世界瞩目的因素主要还是书法本体。其即便不是王羲之所书,那也是最经典的行书,最大特色就在于其文与艺两方面。作为文,《兰亭序》是一篇优美而有哲理的散文名篇,阐释了生命的意义,今天已经被选入中学教科书;作为书法艺术,它是“天下第一行书”,最核心的就是笔法,掌握了兰亭序笔法,行书的核心秘密也就破解啦。

王羲之兰亭序五个字(兰亭序有几个字实在太难写了)(1)

王羲之

《兰亭序》

书法,书法写汉字的艺术,书写由点到线到面,笔法是“写”的核心,千变万化,其笔画结体达到致臻境界,真是即不能增之一分又不能减之一分,解缙评价说:

“右军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春雨杂述》)

具有天生丽质,雅姿之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兰亭序》字字各有其形态、同一个字几乎没有重复,二十一个之字,不重样。笔画变化多端,用尽行书惯用笔法,而又有独创。

王羲之兰亭序五个字(兰亭序有几个字实在太难写了)(2)

《兰亭序》

《兰亭序》用牵丝萦带笔灵活多变,起笔、收笔,露锋、藏锋、中锋、侧锋,折笔、翻笔、带笔,书写动作有提按、使转、顿挫,用笔的轻重等等,兰亭序极尽所能,是历代研习行书的范本。接下来把兰亭序体现笔法的字举例说明,旨在抛砖引玉,能给书友带来点启发,尤其是初临《兰亭序》网友。

“曲头撇”“曲勾撇”

《兰亭序》中的有写字笔法有相当难度,初学者难以掌握,如有一种撇称作“曲头撇”“曲勾撇”的字,如“今”“感”等字。

王羲之兰亭序五个字(兰亭序有几个字实在太难写了)(3)

“今”字,露锋起笔,顺势重按,继而又一个往右的动作,弯行做曲头,同时向上折峰转势向左下行笔,边行边提,至末尾处稍微改变方向,往左出锋。这一撇有两个用笔难点也是重点,就在入笔和收笔上。一般比较重视入笔,往往忽略收笔。若是不仔细揣摩,就顺势出锋了,岂不知最后要改变出锋方向。

“感”字的撇,露锋起笔,同时按笔(这个地方比下边粗,写出重笔),顺势往左下弯行,记着要提笔,到末端折峰向上勾出,折峰是个回锋的动作,先回再出勾,速度不要太快。

王羲之兰亭序五个字(兰亭序有几个字实在太难写了)(4)

“带勾撇”如“风”“咸”,重点要知道入笔和行笔不在一个一条线上。入笔之后要改变方向。基本写法是这样的,露锋起笔,稍按笔,顺势引笔往右往下做弯装行笔,之收笔处向上回锋,出锋的方向不是直上直下,而是偏向右一些,略带弧势。咸字撇画回锋方向和风撇画的回锋方向是不同的。同样的一个撇画,在不同字的组合中写法也不一样,看来也只有王羲之能做到,难怪被冠以“书圣”之名呀!

“右”“峻”切笔写横

王羲之兰亭序五个字(兰亭序有几个字实在太难写了)(5)

“右”字的横画入笔不是横向,而是顺势向下入笔,提笔迅速向右下切笔,再往右行笔,边行边按,之末端停顿,迅速回锋,出现方笔。由于此处系急速回锋,方笔的效果会不同,这里不必追求统一的效果。同样的笔法出现在崇山峻岭的“峻”字的反文旁,写完上一笔顺势左下行笔,切提切按,切笔右行。不同的是,峻字写完横画要折返,左下行笔写下一个笔画。这里要慢慢体会这一动作。目的就是领会王羲之的笔法。

一笔书——最难写的几个字

兰亭序中的“地”“茂”“悲”“感”“为”“咸”“舆”等字,是比较难写的几个字。说它们难,就在于是一笔写就。即从入笔开始到完成书写,笔不要停顿,没有重新起笔的动作,是典型的“势”的动作。“茂”字的草头写成一点、一撇和一横。然后顺势再写丿画,回锋提笔有映带,在重新起笔写戈勾。这里注意戈勾回锋的方向,不是向上而是回向左上整个字的方向,这样字形成一个团块,形成回合之力。“地”露锋入笔,有顿笔的动作,实际是一个切笔。顺势向右写横画,至末端折锋回向左上,注意不要提起,笔锋是贴着纸面,就写出细线。之后迅速顿笔写竖,写出了方俊的竖画起笔。至末端提笔,从势的关系上是要写下一笔提画,此处有映带。有连续写“也”,“也”的最后一笔为重新起笔,回勾的方向有两个变化,首先是往右上方行笔,至末端改换方向,向上勾出,形成细尖。

“舆”就更难了。向左下方露锋入笔,迅速顿笔,同时改变方向往下行笔,至末端折锋返笔回锋到竖画内部,顺势写下一笔,注意提笔不要离开纸面,有映带。至末端回锋向左上,又迅速向右上写“与”,“与”又有两个翻折笔,这里依然有映带,注意提笔力度。下一笔的两个短横连续书写成3形,迅速向左下方取势写长横,一样注意提笔的幅度,不要离开纸面写出映带。横画末端回锋到笔画内写两点,左点在横画内起笔,顿笔回锋,向右上行笔写最后一笔,是一个尖利回勾,最后收笔的方向是平的,向左,完成一个字。这个“舆”是一口气完成,笔画之间映带连接,最后回锋形成合抱之势。

以上举例的这些字,书写速度较快,没有考虑结体安排的余地,这就要求下笔如有神,按照之前训练时的字体记忆,顺势完成。这也就为什么行书、草书(大草)是最难的,所有笔法、点画、字的草体结构烂熟于胸,字与字之间点画连带,笔笔生发,有限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空间里(一张宣纸的尺幅)瞬间完成,没有考虑的时间,没有描字的功夫。

王羲之兰亭序五个字(兰亭序有几个字实在太难写了)(6)

这类一笔书需要有“8”字或“太极”笔法的能力,笔在手中,根据“势”不同不断的调峰。调峰时,手指、手腕并用。若是写草书的话就要手腕、手臂并用,指、腕、肘、臂、腰及全身的协调,古人讲全身力到,写榜书肢体的结合体现得最充分。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动静结合,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秋风扫落叶一般。(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