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年间,在安徽安庆县城,有一户人家,姓李,是一户商贾,家里经营着布匹生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李老爷只有一个儿子,叫李肖云,从小也是跟着父亲,耳读目染,对生意很是在行,这李肖云长的也很周正,这才过十六岁,便常有说亲的来登门,李老爷对自己这个儿子也很是欣慰,便想着给自己儿子寻一门好亲事,这李老板从商多年,认识的人也确实不少,在他合作的商家里,便有这么一户,这便是邻县的布商,张老爷,张老爷为人正直,和李老爷也认识多年,这张老爷有一个女儿,叫张翠霞,虽然是个商贾之女,但是张老爷对女儿张翠霞很是疼爱,不但让女儿张翠霞生活上衣食无忧,更是给女儿张翠霞请了先生来家里教导琴棋书画。所以这张翠霞十四岁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而且知书达理。李老爷曾与张翠霞有过一面之缘,觉得这个姑娘很是不错,便给张老爷去了书信,想着给两个孩子定下亲事来。而张老爷对李肖云也很满意,于是便给两人订下了亲事。

民间故事兄妹情深(善良的大小姐成婚当了嫂子)(1)

两人定亲

一年后,李肖云和张翠霞便成了亲,两人琴瑟和鸣,成婚后一年,张翠霞便给李肖云生下来一个儿子,取名叫李贺成,这李贺成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在母亲张翠霞的教导下,李贺成很懂礼数,也很孝顺,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张翠霞这才又给李肖云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李宝莲,因为李家三代单传,所以人丁并不兴旺,如今家里又添了一个女儿,这让李家上下都很是高兴。哥哥李霄云比妹妹李宝莲大了15岁,自然是疼爱和喜欢这个妹妹,全家人自然也是对这个李宝莲很是疼爱,所以这个李宝莲多少有些娇纵。

后来,在李宝莲3岁的时候,父亲李肖云便给女儿早早地定下了一个娃娃亲,这亲家是一个茶商,跟李家门当户对,也是家大业大,就等着李宝莲长大成人之后便可以成婚了。时隔多年,这年李贺成已经20岁,不过,他还没有成婚,因为,父亲李霄云前两年生了病,李贺成也是早早的就跟着父亲李霄云接触家里的生意,所以,别看现在李贺成才20岁,可是儿子李贺成已经接管了家里的生意。这李贺成的婚事,也就先耽搁着,其实以他的条件,成婚肯定是非常容易,媒婆也经常来,李贺成老是说,等忙完了这阵子再说,现在家里太忙,父亲身体不好,自己真是顾不上。其实呀,李贺成自己,心里有主意,他想自己碰到合适的人。

而女儿李宝莲在家人的庇护下每天无忧无虑的。这天有一个大生意,平时的一些普通生意,家里面,儿子李贺成虽然接管了家族的生意,但是,李贺成也不会亲自去,都是让家里的管家去办,不过,这次生意,涉及银钱比较多,李贺成不放心便带着商队一块出发去办。

民间故事兄妹情深(善良的大小姐成婚当了嫂子)(2)

来到安阳

李贺成他们来到河南安阳,李贺成虽然带着商队去过几个地方,但是安阳还是头一次来,李贺成他们在安阳安顿好后,李贺成便想着到安阳城里到处转转,这天正赶上安阳城里有大集市,李贺成一个人来到集市上,想着买点什么特产带回家去,正在这时,李贺成看到前面闹哄哄的,便好奇的走过去,原来是一群乞丐在围着一个女子,李贺成刚想过去帮着那姑娘解围,就听着那姑娘说到,大家稍等,稍等,今天每个人都有份,一会我安排的人就把吃的送过来了,大家等会,说完,那些乞丐便安静了下来,很自觉的排在一边,李贺成觉得很好奇,不知道这些乞丐在等什么,为什么这么听这个姑娘的话,于是李贺成便在一旁等着,这时正好有个小乞丐从李贺成身边经过,李贺成连忙拉住那个小乞丐,问到,小孩,你也是要过去排队的吗?那小乞丐着急地说到,是啊是啊,李贺成看出小乞丐的焦急,于是拿出一文钱,给了小乞丐,接着问到,那个小姐是要给你们什么,你们都去他那啊。小乞丐接过一文钱,笑着说到,那是我们的大善人王小姐,每个月初一和十五,都会到这里来给我们这里这些老弱病残的乞丐分发粮食。我们因此也能也有口饱饭吃,而且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王小姐都把他们叫去自家的商行干活。还给工钱,等我长大了,也去给王小姐家干活,好好报答王小姐。小乞丐说完便跑走了,李贺成看向前方,那王小姐,身形娇小,面红齿白,没想到心底如此善良,气场这么强大,心里顿时对这个王小姐很是钦佩,这时王小姐的家仆拉过来一车粮食,那些乞丐们赶紧自觉的排好队。

王小姐便安排家仆开始给这些乞丐分粮食,这时候,有的乞丐说,真是感谢大小姐,您真是善良的好人呀,将来一定会有美满的人生。

王小姐听了,也是微微一笑,不过她依然是专注的在给乞丐们分粮食,李贺成看到这一幕,心里十分的动容,眼前的这位王小姐,不但是人长得漂亮,关键是人十分的善良,这正是自己要找得人呀。

李贺成在一旁呆呆地望着出神,这时候,王小姐的粮食分完了,乞丐们也散去了,王小姐安排家仆推着车先回去,她要到集市上买点东西。

家仆领命,推着车离开,而王小姐则是往集市里走了过去,李贺成刚要准备让自己手下问问,这个王小姐是哪个王家的小姐,打听一下王小姐的消息,就在这时,就看到,集市上突然慌乱了起来,很多人都往集市外面跑,李贺成见状,很是担心刚才见到的王小姐,于是,他便往集市跑去。

原来,集市里有个卖牛的商人,他牵出来3头牛要卖,可能是每天拴好,也可能是牛看到了穿红色衣服的人,这3头牛便失控了,在集市里横冲直闯,大家谁见过这样的阵势,于是便都往外面跑,生怕会碰到自己。

而这天,王小姐穿的就是一件大红的上衣,那牛看到王小姐,更是冲着她跑了过来,眼看就要碰到王小姐,王小姐也是手足无措,就在这时,有个白衣公子突然一把拉着王小姐,身子一转,就把王小姐拉在了一边,那牛扑了个空,回过头,又跑了过来,这时候,那白衣公子看到前面有个小平台,这小平台是平时商家卖货放物品用的,还不算低,白衣公子一使劲,就把王小姐腿上了平台,这时候,牛已经来到眼前,白衣公子又是身形一转,那牛又扑了空,直撞到前面的一个石头墩子上,估计那牛也是碰疼了,又看到眼前的白衣公子很不好惹,于是,一扭头,闷闷的往一边走了。

这时候,也有胆子大的人,看到了这一切,便喝起彩来。说这公子身法真是好。

原来这公子不是别人,正是李贺成。李贺成从小没有上过学,不过,他小的时候,经常跟着父亲来回跑,由于经常跑很远的路,家里有个老伙计会些把式,李贺成就经常跟着他学习一招半式,所以,他的身体很强健也很灵活。

李贺成赶紧给大家拱手,然后,又是一个箭步上了平台,这就把王小姐从平台上扶了下来。王小姐经过刚才的事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现在,又被眼前的白衣公子救了下来,王小姐的心更是扑通扑通的乱跳。

众人有的说道,这位白衣公子真是英雄救美呀。

李贺成赶紧说道,这位王小姐心地善良,今日,我能够出手相帮,那是我的荣幸。

这时候,李贺成又向王小姐通报了自己的姓名,王小姐也是轻声地说了谢谢,并且说自己是王贵堂家的女儿,于是便低着头走了。

李贺成目送王小姐离开,他也回到了自己的商队前面,然后,给大家说,好了,我们继续送货吧。

商队的伙计也是说道,李公子真是好身手。

李公子继续带着商队,当他到了王府的家门前送货时,他突然想到,王小姐不是说,他父亲叫王贵堂,这王府哪到就是那王小姐的家?

就这样,李贺成一边想,一边让伙计去王府禀报,说是,货品已经送过来了。

不过时,王府的大门开了,家丁把李公子让进家门,李公子刚走到院子里,就看到在一旁整理花草的王小姐。

李贺成是喜出望外,这时候,王小姐也看到了李贺成,她也是很高兴地走过来,给李贺成打招呼。王小姐说,李公子,没有想到,你是给我家送货品的呀。

李贺成也很开心,他说道,真是没有想到呀,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不一会,王老爷王贵堂走出来,他把李公子迎进了大厅,王小姐也跟着进来了,王老爷先问起女儿王小姐,说道,怎么,你和李公子之前认识吗?

王小姐轻声地说道,爹爹呀,他就是在集市上救我的人。

王老爷一听,也很吃惊,原来,这个来家里做生意的李公子居然是女儿的恩人,于是,王老爷便先盛情款待了李公子,席间,王老爷发现,李公子说话很是有礼貌,而且,做生意也很出色,真是一个年少有为的人,后来,王老爷也是得知,李公子李贺成还没有成亲,便说起自己女儿来,自己女儿叫王玉花,今年17岁,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原来,李贺成一听,王小姐也没有成亲,他心里便很是高兴。于是,他给王老爷说道,自己想娶王小姐为妻。

民间故事兄妹情深(善良的大小姐成婚当了嫂子)(3)

公子娶大小姐

王老爷看李公子不但英俊潇洒,而且还救了自己女儿,他又看向自己女儿,王玉花听了李公子所说,也是满脸的绯红。

王老爷便知道,自己这女儿,那是愿意。王老爷高兴地答应了这门婚事,其实,王老爷早就想给女儿说亲,可是自己这个女儿,就是不愿意,她说要遇到自己中意的人,否则就不嫁人。

今天看来,真是好事成双呀。

就这样,李贺民和王玉花定下了亲事,李贺民回到家里,别提多高兴了,他给自己父母也说了,并且说,成婚的对象王玉花,是王老爷的闺女,就是跟自己做生意的人。父亲听了也是乐开了花。

就这样,他们二人,3个月后,成了婚。

成婚后,李贺民依旧是把重心放在了家里的生意上,而王玉花在家,孝顺公婆,做了一个好内务,慢慢的,王小姐心善的性格也表现出来了,家里人都十分的喜欢她,公婆说,王玉花是真好,完全没有小姐的架子,就连小姑子李宝莲也很是喜欢这个嫂子,这一家人,很是和谐。王玉花和小姑子李宝莲关系也是越来越好,虽说是姑嫂关系,可是,就像姐妹一样亲。

只是这个李宝莲可不像王玉花这般性格温柔,李宝莲因为在家里娇生惯养习惯了,她自然显得很是跋扈,不过,李宝莲还算听这个嫂子的,因为嫂子平时做事太善良,太温柔了。

两年后,王玉花生下一个儿子,李宝莲当了姑姑,也十分喜欢小侄子,这姑嫂二人的关系就更近了。

过了几年,李宝莲长大了。

最近,李宝莲在家里经常发脾气,因为呀,李宝莲也快要成婚了,她小的时候,订下的娃娃亲,她听说,自己的未来夫婿,家里现在是家道中落,又听说,夫婿郭生是个穷秀才,她心里就不愿意。

不过,李霄云和郭生的父亲以前关系很好,他们虽然不在一块,但是,一直有着书信来往,并且,李霄云向来是个遵守诺言的人,于是,当郭生的父亲来家里提亲的时候,李霄云便爽快的答应了,并且说,半年以后,就让孩子们成婚。

郭生的父亲走了以后,李宝莲开始不愿意了。经常给父母说退婚的事情。父亲李霄云说,女儿呀,不要胡闹了,那郭家虽然现在家道中落,可是,他们家可是书香门第,咱们家虽然现在有钱,可只是商贾之家。

李宝莲还算想不明白,后来,嫂子王玉花开始经常开导小姑子,李宝莲。王玉花之后,又专门让丈夫李贺成去打听一下那个书生郭生的情况,在得知,郭生家虽然穷,但是,为人端正,十分的好学,王玉花也是有了底气,她经常苦口婆心的给李宝莲说,不要太看着家世,重要的还是,要看重人。也许有一天,郭生就会考上功名,到时候那可不是商贾之家能比的。

民间故事兄妹情深(善良的大小姐成婚当了嫂子)(4)

小姑子

李宝莲听了,算是,勉强同意了这门亲事。

转眼间成婚的日子就到了,他们成婚这一天,书生郭生只是请了一顶小轿子,而且,来的人也不多,穿着也是很朴素,李宝莲又是一脸的嫌隙。

倒是,李宝莲父亲李霄云很是喜欢郭生,哥哥和嫂子也很是看重郭生,李宝莲这才没有说什么,吉时到了,在离开女方家的时候,哥哥和嫂子还亲自护送李宝莲,并且,带了不少好嫁妆。

郭生很是动容,他对岳父岳母磕头致谢,并且给大舅哥和嫂子也是深深的鞠躬,他说道,蒙成哥哥嫂子看的起我郭生,将来我更要努力用功读书,争取考取功名,造福一方百姓。

李贺成听了,点了点头,他说道,你有造福百姓的想法,那就是将来干大事的人。哥哥我看好你,我妹子,在家骄纵惯了,还望到了你家,多多担待。

郭生听了,也是点了点头。

他们成婚后,一开始,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是,好景不长,小姑子一个人便跑了回去,她说,家里实在是住着不习惯,婆婆做饭也不好吃,自己吃不习惯。

嫂子听了,就安慰自己小姑子说,其实,你要是吃不习惯婆婆做的饭,就尝试着自己做点,跟着嫂子学学呀。这时候,小姑子想起,自从嫂子进了家门,经常是自己做饭,而且,厨艺十分的好,于是,小姑子点了点头。小姑子好像,想明白了,她说道,好,我也要像嫂子那样,自己做饭。

嫂子点了点头,小姑子走的时候,嫂子让李贺成拿些银子给李宝莲,李宝莲不好意思地说,还是嫂子最懂我。

小姑子又回去了,从这天起,嫂子便带着孩子隔三差五地去小姑子家走走,有时候,还教小姑子做菜,小姑子看贤惠的嫂子,如此帮自己,她心里也很动容,而且,嫂子每次都会给她留些钱,并且嘱咐妹夫要好好读书,不要为了钱发愁。

妹夫郭生也很受启发,他更是勤奋地读起书来。后来,小姑子李宝莲有了身孕,嫂子来家里就更勤了,邻居们都说,这根本不像是嫂子,简直就是李宝莲的亲姐姐呀。

郭生前段时间,也是中了秀才,现在正准备去参加会试,争取考上举人。

临行前,嫂子正好在他家,嫂子说,你好好地参加考试,家里的事情,不用考虑那么多。走的时候,嫂子又从家拿了钱财过来,给了郭生。李宝莲说道,嫂子呀,你对我们真好,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地向你看齐。

就这样,郭生便去省城参加会试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嫂子盘算着,自己小姑子快生了,于是,就又去了郭生家,李宝莲的婆婆也是个勤劳的人,她现在正在给孩子准备小衣服,还有小铺盖,嫂子就帮着给李宝莲做几道她喜欢吃的饭菜,并且给李宝莲说,多吃点,到时候,快生产了有劲生。

李宝莲听了,很是动容,她说,嫂子对我真是好呀。

过了几天,李宝莲感觉肚子不舒服,嫂子给她找来了接生婆,并且,也帮着接生婆忙前忙后,李宝莲对婆婆说,王小姐,你真是个善良的人。

王玉花说,郭生去考试了,家里你一个人又忙不过来,我作为嫂子那是应该的。

就这样,不多时,在她们的忙前忙后下,小姑子,李宝莲生下一个小子,李宝莲也很高兴。她看了看一直在自己身边操忙的嫂子,感动地落下泪来。

这一天,李宝莲和孩子都稳定了下来,嫂子正准备回家里看看,她刚出了小姑子家的门,就看到,有一队人马往这里走来,走近了一看,原来,是郭生,这阵势,一看就是,郭生中举归来。

嫂子王玉花很是高兴,郭生也看到了自己的嫂子,他赶紧走了过去,嫂子连忙给郭生说了宝莲生下一个儿子的事情,现在母子平安。

郭生动容地说道,真是感谢嫂子,是嫂子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我的这一切。

当郭生进了家门,李宝莲知道自己夫君已经中举,她心里也是很动容,郭生看到,李宝莲怀里的小宝宝,更是激动。

当然了,他们最感谢的还是,嫂子王玉花。后来,郭生在本县做了官,他为官很是清正,深得百姓的喜欢,现在,他们这一家人,也住进了府中。

民间故事兄妹情深(善良的大小姐成婚当了嫂子)(5)

中举归来

郭生和李宝莲说,他们最感谢的是自己的嫂子。李宝莲说,嫂子,我真的要好好谢谢你!没有你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后来,李贺成的儿子跟着郭生学习,也成了一个学习十分好的少年,他们这姑舅亲,代代的传承了下来。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给大家讲完了,咱们呀,下个故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