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名波利尼西亚南岛语族人沿着祖先4-5000千年前的足迹驾着仿古独木舟从太平洋大溪地出发航程达1.6万海里最后登陆中国福建。

郑和宝船内部结构图(郑和宝船近万吨排水量只能沿着海岸线走)(1)

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交通 学院教授席龙飞在“郑和初次奉使下西洋600周年(2005年)”之时,公布了其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郑和宝船上下共有8层, 是世界上第一艘万吨巨轮,船上官兵有上千人,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乘坐的旗舰要大许多倍。永乐年间15世纪初的铁产量高达9700吨,到了17世纪欧洲产铁量最多的俄罗斯才2400吨。郑和宝船绝对使用了大量钢铁。

郑和宝船内部结构图(郑和宝船近万吨排水量只能沿着海岸线走)(2)

关于这点,《明史·郑和传》中有明确记载:(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若以明尺进行换算,郑和宝船的长和宽分别为 140.75米和 57.06米;若以福州出土的文物“雕花黑漆木尺”(明代造船常用)来换算,长和宽则分别为 125.65米和50.94米。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图塔在游记中提到,大的中国船,载水手千人,其中六百是篙师,四百是兵勇。根据《明史兵志》记载:“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郑和宝船锚重有数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郑和舰队出海配备有各种武器尤其是大炮。船上养猪牛马羊鸡等家畜,还种植蔬菜瓜果。

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中说:“尽管15世纪早期威尼斯战舰在欧洲是最先进的,但与同时期的中国战舰相比黯然失色。最大的威尼斯舰只长150英尺、宽20英尺,与长500英尺、宽180英尺的最大的中国舰只相比相形见绌。此外,‘威尼斯战舰是由弓箭手护卫,而中国的舰只则装备了火药武器、铜制和铁制大炮、投射器、火药和炮弹’。”

根据中国海军专业人员的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相当于现在的舰艇部队,分为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1405年,郑和奉命率队出使西洋。郑和舰队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两三百艘船只,每次出使都是27000余人。

郑和舰队测绘全球,武装巡游各大洋,凭借强大的武力,把倭寇、南洋海盗全部扫平,保证了世界贸易顺畅,给明政府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历史记载"百姓充实,府藏衍溢”,国家也因此变得更为强大。还有史料称,郑和航海使“贫民致富”,而奢侈品“国用充足”。

在2022郑和国际论坛上,王胜伟教授作了关于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出行航程的研究报告,认为1433年郑和船队到达美国伊利诺伊州(土墩城),1435年返回途中很可能在新西兰的摩拉基遇险。

明朝奉行朝贡制度同时辅以海禁。海禁配上朝贡制度意味着在国家主权统一的前提下国营压着走私吊打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以国家意志强行垄断海上的贸易利润,掌握定价权。国家级定价权贸易利润比民间走私的利润要多上百倍。永乐时期几十年朝贡贸易为明朝政府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国家用这部分钱扩大基础设施造船工业国营单位军备力量,因此得以五征蒙古修永乐大典建万里长城平定四方蛮夷。中国历史上辉煌强盛的年代朝贡贸易是主要核心竞争力。

郑和宝船内部结构图(郑和宝船近万吨排水量只能沿着海岸线走)(3)

明朝中期海洋贸易沉船

郑和宝船内部结构图(郑和宝船近万吨排水量只能沿着海岸线走)(4)

明朝中期海洋贸易沉船大量瓷器

郑和宝船内部结构图(郑和宝船近万吨排水量只能沿着海岸线走)(5)

明朝中期海洋贸易沉船大量珍贵木材

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巨额的贸易利润,让明朝的江南资本家,文官集团垂涎三尺。为了窃取国家巨额财富,明朝内部的文官集团和资本家开始联手进行了绵延整个明朝后期的“废除皇权运动”。这也是国营海洋贸易没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