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被塑造成了一个能文能武且又长于韬略的人物角色,一度受康熙帝的重用和信赖,最终因是汉人身份而又手握重兵,被索额图、明珠等满洲亲贵所排挤,康熙帝权衡满汉利弊之后,将周培公贬至盛京,最终郁郁而终。

康熙怎么知道周培公(周培公和图海是什么关系)(1)

历史上,确有周培公其人,但是他的作用和地位被影视剧给艺术化了,而那位为人耿直不谙官场人情世故的图海则被有意识地忽略了。

周培公,名昌,培公是他的字号。明崇祯五年出生于湖北荆门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早卒,母亲也随即殉亡。周培公先是担任州府小吏,后来因功升为七品官,三藩之乱后,周培公以其过人的谋略,成为了朝廷重用的汉臣之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领10万大军出兵陕甘,镇压并招抚王辅臣。周培公作为图海的幕僚,随军出谋划策。当时,王辅臣手握重兵,且骁勇善战,对于清军的围攻视而不见。图海出兵后,驻扎在平凉城,手下将领纷纷请战。

康熙怎么知道周培公(周培公和图海是什么关系)(2)

但是,周培公却提出异议,他认为:“陕西关中地区乃是天下的要塞,吴三桂叛军不经由四川占据陕西,反而在湖南、湖北地区与清军恋战,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如今,王辅臣实为举足轻重的势力,关乎天下安危。尽管他一时依附吴三桂,反叛朝廷,但心中仍然恋念朝廷的恩惠。倘若朝廷派人前去招降,王辅臣定会重新反正。”

图海听取了周培公的建议后,下令“先招抚,后攻伐”。他派遣将士向王辅臣守城喊话说:“我军奉天威讨伐逆贼,战无不胜,然而一旦攻城则杀戮必多。城中生灵数十万,圣主有好生之德,望你们归降。”城中军民听后多有感触,心生归顺之意。

康熙怎么知道周培公(周培公和图海是什么关系)(3)

不久,图海又率军在平凉城北大门大胜王辅臣,不日又用红衣大炮攻打平凉城,使王辅臣军伤亡惨重。眼见时机成熟,周培公便主动请命进城劝降。康熙帝得知后,亲自召见了周培公,封他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黄马褂。周培公孤身入城,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先后七次劝降王辅臣,之后王辅臣归降,陕甘平定。

平定王辅臣对扭转清王朝平定三藩之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表彰周培公的功绩,康熙帝决定要重重嘉奖他,但是周培公却拒绝了所有的奉赏,只提出一个要求:母亲为父殉情,望朝廷予以嘉封,并请求回家守孝三年。

康熙怎么知道周培公(周培公和图海是什么关系)(4)

周培公的孝心打动了康熙帝,康熙十五年,康熙帝下诏封周培公的母亲孙氏为贞烈夫人,加赠夫人衔,并亲笔为孙氏撰写祭文。周培公守孝期满后,又曾到山东等的任职。观其一生功绩,劝降王辅臣乃是他的最出彩的一笔。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叛乱,当时年仅60岁的周培公已赋闲在家,他听说后忧心忡忡,连夜写下了平叛条陈上报给康熙帝。康熙帝看后深表赞同,并重新启用周培公担任盛京提督,协助平叛事宜。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周培公愁病交加,但仍兢兢业业为大清效劳,其忠心可鉴日月。康熙四十年(1701年),周培公病逝于任上。

康熙怎么知道周培公(周培公和图海是什么关系)(5)

周培公在康熙一朝,算不得大红大紫,他的功劳也并不十分巨大,在汉臣中,他的名气无法与熊赐履、高士奇、陈廷敬、李光地、张英等人相提并论。和图海就更不在一个档次上了(图海死后封一等公,并配享太庙),终其一生也不曾进入过朝廷中枢机构,最多也是康熙帝六十年执政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