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 塞(塞上江南绽梅花)(1)

2009年5月,我所在的银川市秦腔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小雄经过努力拼搏不负众望,成功摘取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宁夏第三个、银川市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优秀青年戏曲演员。此次获奖对于李小雄个人而言,无疑是自己艺术道路及人生历程中一个全新的里程碑及奋斗起点,而围绕在他获奖前后的感人经历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更是时时紫绕在我及众多秦空同仁的眼前……

塞上江南 塞(塞上江南绽梅花)(2)

银川舞台初识才

1996年8月中旬至下旬,第八届西北五省(区)首府市秦腔名家新秀交流演出在美丽的塞上湖城银川市隆重举办。来自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五个西北首府城市的30余位秦腔名家与新秀汇聚银川,各展风采。当时,我担任银川市秦腔剧团业务办公室主任,并作为主办方组委会演出组工作人员及秦腔新秀代表受命参与了相关组织工作与交流表演。整个演出期间,来自青海省西宁市秦腔剧团25岁的须生李小雄表演的折子戏《斩姚期》和《杀庙》以扎实的唱做基本功、成熟的高难技巧表现、独特的表演风格引起所有参演人员的关注,也吸引了银川众多秦腔戏迷的眼球。短短的十余天交流演出,李小雄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艺术印象。从此,他也和五市秦腔艺术界的同行朋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合作情谊。自那以后的十多年间,每当我团举办重大演出活动时,我们总是应观众要求特邀李小雄从西宁来银川加盟演出。在经常不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亲眼见证了他在秦腔须生表演艺术及综合业务素质方面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层跨越的进步与提高。

塞上江南 塞(塞上江南绽梅花)(3)

高原热土育良才

李小雄出生在陕西省凤翔县农村,在酷爱秦腔的父辈及乡亲们的鼓励支持下,他16岁考入甘肃省定西地区戏剧学校学习秦腔表演,并从此踏上秦腔艺术道路。戏校毕业后,在定西地区秦腔剧团7年、西宁市秦腔剧团11年的工作经历和大量的舞台艺术实践,使他在秦腔表演艺术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应当说:父辈的鼓励和期望是他走上了秦腔艺术舞台的力量。在西宁工作的11年中,市文化局及剧团领导同事的培育帮助、广大观众的喜爱支持、高原热土的锻造锤炼、为实现艺术理想付出的难言苦累,这一切使得李小雄逐步成长为优秀的青年戏曲俊才。2000年11月,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他以对秦腔新编历史剧《秦腔将军》中男一号人物童天雄的成功诠释与刻画荣获最高奖一—优秀表演奖;2003年至2004年,他先后以秦腔现代剧《湟水情》(饰演大宝)、《母亲》(饰演刘刚)和秦腔传统折子戏《汉宫惊魂》(饰演刘秀)的出色表现分别荣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接连不断的获奖使得西北的秦腔观众一遍又一遍熟知了李小雄、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他在表演艺术方面的进步与提高。

塞上江南 塞(塞上江南绽梅花)(4)

塞上江南引人才

在全国各个戏曲团体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一个共性问题不容回避,这就是普遍稀缺优秀的男演员。而在秦腔剧团中,尤以缺少优秀须生、花脸、丑行男演员的矛盾最为突出。随着逐步的成熟与成名,西北地区一些具有相当业务实力和优越条件的省级、地市级秦腔剧团纷纷看好李小雄,并频频向他抛出招纳贤才的“橄榄枝”。其实,我自担任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后也一直看好李小雄。一是我们团太缺少像他这样优秀的成熟型须生演员,二是长期的合作使我们对他的艺术实力和做人品质、工作作风都比较了解,并具备相知相亲、相互信任的真诚合作基础,三是他本人对我们团的业务发展氛围和队伍建设及业务发展成果年年刷新的工作状况也称羡不已、心仪已久。尽管我们团物质基础非常薄弱,我无法对他许下那些提高个人工资水平及生活待遇方面的承诺。但是,我心中充满自信;只要我团提出商调意向,李小雄绝对会来银川工作。在与上级领导和本团领导班子成员反复沟通意见后,我正式向李小雄提出调动意见。结果,和我预料的完全一样。他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们银川市秦腔剧团,并于2007年5月告别西宁来到银川。

塞上江南 塞(塞上江南绽梅花)(5)

我难忘为了尽快解决他的调动问题,我们的局长郭正样同志多次找市领导和人事部门领导苦口婆心地工作,表现出求才若渴事业为重的责任意识。他向有关领导反复介绍李小雄的优点长处以及调他来团对于发展银川市秦腔艺术事业、壮大剧团实力、带动青年人才尽快成长进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坦率地说:也可能是我的求才决心和反复游说感动了局长,局长的真诚惜才感动了市领导,银川市各级领导重视人才的真情实感和务实高效的办事态度感染了李小雄。这一切,促使他下定决心婉谢西宁市领导和秦腔剧团同事的一再挽留,选择了素有“西部明珠、塞上湖城"之美誉的银川市。

塞上江南 塞(塞上江南绽梅花)(6)

众星捧月成英才

李小雄来团后,我和全团演职员工在工作上给予他热情的信任和支持,鼓励他在多部新排剧目中演主角、挑大梁,并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和照顾。2007年秋季,我团领导班子根据他自身的艺术优势积极鼓励他申报“梅花奖”,并于2008年将此事正式列为剧团两年内业务工作重点计划与目标任务。说实话,当时李小雄想都不敢想申报“梅花奖"这件事。因为他深知:许多优秀的戏曲演员虽穷尽毕生精力努力拼搏,但最终也与“梅花奖”无缘无分,甚至擦肩而过。他坦言“梅花奖”只不过是自己多年来在艺术奋斗与理想追求方面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目标。但是,团领导的热情鼓励和真诚支持,全团同志坦诚无私的帮助给了他冲刺“梅花奖”无尽勇气和信心。之后的一年多里,在全团业务工作十分繁忙、各项排练演出任务苦累繁重、业务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为他“申梅”制定折子戏专场排练方案、科学安排平日的演出与重点排练,多次聘请外地导演老师来团做专门指导。演员队、乐队、舞美队全体同志为专场排练加班加点、认真做好每一件细节工作。特别是2008年剧团排演新编秦腔清代历史剧《庄妃与多尔衰》时,团领导班子果断作出决定,安排他领衔主演男一号人物多尔衰。在导演老师和全团同志的指导帮助下,李小雄较好地完成了人物刻画与塑造,并在第四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中再度荣获最高奖一—优秀表演奖。这一奖项的获得,为他申报“梅花奖”取得了第一回合的成功。经过宁夏剧协初选及中国剧协“梅花奖”评委会审查后,他成功入围河南平顶山决赛演出。

塞上江南 塞(塞上江南绽梅花)(7)

2009年3月,为确保决赛演出成功,团领导班子安排了突击强化排练工作计划。全团从演员到演奏员、舞台技术员每天从早到晚陪伴他一遍又一遍合成排练、一次又一次完善提高,同样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心血与汗水,而他自己也为了排演好每一个细节动作反复训练、反复揣摩。在折子戏《寇准背靴》和《太庙请罪》的排练中,西安市豫剧团国家一级导演何尚达、西安市秦腔剧院资深导演姚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钮票都给予他热情而中肯的表演指导。

塞上江南 塞(塞上江南绽梅花)(8)

在《寇准背靴》中,有一个踢靴的技巧要求演员一定要做到稳、准、巧、利,不能出现场上失脱。为了练好这个技巧,李小雄牢记导演老师的示范教诲,反复观摩其他剧种的成功范例,认真与同事们研究探讨动作要领,并坚持每次连续完成30次以上的连贯循环、不断降低跑脱失误概率。在他“申梅"折子戏专场排练期间,一些业余剧团的前辈和领导也给予他真诚的帮助和支持。银川市新月秦腔剧团张进来团长对他的表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银川市秦韵乐老年艺术团李继增团长个人为他送来1000元钱,一定要他买些营养品补补身体,把决赛专场演好。决赛演出开演前,我带领演职员们早早赶到后台,乐队同志提前3小时开始调音定音工作,舞美队同志早早把所有的演出剧装熨烫平整。当李小雄看到这一切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也为取得决赛成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李小雄取得了成功。他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二十多年的努力追求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遇,但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广大观众、剧团全体同仁共同倾注真情关心支持的结果。因此,我个人认为:李小雄荣膺“梅花奖"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银川秦腔界乃至银川各族人民的共同荣誉。

塞上江南 塞(塞上江南绽梅花)(9)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李小雄荣获“梅花奖”既是他艺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他今后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更为他今后的人生求索及艺术提高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文/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