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门
原本诊断为消化不良的刘叔叔,到了最近几年症状越来越严重,在2年内根本没有办法平躺入睡,就这样靠着床头硬挺。究竟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哪些早期信号需要格外注意?还有哪些症状容易和食道管反流混淆出现?
病例1:一个普通的馒头难倒一位硬汉
刘叔叔今年60岁,是一名老兵,他性格爽朗洒脱,好友成群,生活过的非常惬意,然后在2008年的时候,他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症:
往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他,现在只能浅尝辄止,一个白馒头也能一次浅浅地吃上半口,甚至半口馒头都会让他卡住,食不下咽,憋得面红耳赤,甚至出不了气,后来越来越严重,满肚胀、腹痛、胸口像有石头压、无法正常入睡,痛苦万分。
去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直到找到田主任,才发现这种善于隐藏、容易被误诊的疾病——食道裂孔疝。现在经过手术治疗,刘叔叔恢复得很好。
刘叔叔是幸运的,能够及时救治,田主任说更多的患者因为忽视和轻视,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走向了另一个结局。
病例2:延误救治导致死亡的患者经历
- 2012年,患者出现反酸、烧心、腹胀;
- 2022年7月,患者聚餐(吃得多)、便秘,导致腹压增加
- 2022年8月,突发胸部剧烈疼痛、胸闷、呼吸困难;
- 2022年8月3日,出现血压异常(65/40)、心率异常(156)、胸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生命体征不稳定;
- 2022年8月10日,由于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态不能耐受手术,选择保守治疗,最终没有抢救过来。
原来这位患者也是发生了食道裂孔疝,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她的胃跑到了腹腔,90%的胃被卡住,而且不能回到原来的地方,相关的血管都卡住了,造成了胃的坏死,继发了一系列症状。
这也提示我们,对于一些常见的症状要有警惕之心,避免发生急症和危急的情况,失去手术的机会,无法抢救。
▲患者的胃卡住以后继发肺部感染
好好的胃为什么会往上跑,哪些症状我们需要警惕?
1腹胀
食道裂孔疝相关的腹胀跟进食没有直接联系,有时进食发作,有时不进食也发作,腹胀没有具体的地方;而吃多了引发的腹胀一般集中在胃部。
2胸痛
和常见的心脏病引起的胸痛不一样,食道裂孔疝有胸痛的症状(胸前区、后背、肩膀疼等),但是能逃过所有心脏检查。
3反酸
胸腔和腹腔之间膈肌,食道与胃相交的地方有一个阀门——喷门,人体进食时,阀门打开,食物进入胃部;不进食时,阀门关闭,避免胃酸等进入食管。
一旦阀门的功能出现问题,会出现嗳气泛酸、上腹饱胀、胸骨后的烧灼、胃内容物上返。
4引爆点(负压增加)
膈肌薄弱后,裂孔增大了,容易导致体内的器官乱跑。比如腹压增加(吃得多、便秘等),本应该安静待在腹腔内的胃会跑到腹腔,引发胸痛、憋气、窒息的感觉。
有些可能通过人体活动,胃回到原来的地方,症状就会减轻,如果胃回不来,发生嵌顿,出现胃的坏死,就会引发感染等生命危机。
550岁以上
这种疾病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那就是50岁,在50岁之后,发病率达到了60%。
肥胖、肌肉少(膈肌部位薄弱)等原因,女性患者更多见。
其实危险的信号在很多年之前早已经出现,潜伏期长、不易被重视才是真正造成这种疾病的关键原因,像打嗝、窒息、咽炎等容易被混淆的信号,也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 打嗝:胃卡在膈肌上,刺激膈肌运动,会出现频繁、持续打嗝的情况。
- 窒息:一口气卡在胸口出不来的感觉,有患者痛苦到打滚、撞墙等。
- 咽炎:咽炎除了是咽喉发炎引起的,也可能是食道裂孔疝合并的反流引起咽喉烧灼、疼痛、烧坏,还有腐蚀牙齿等。
及时发现,还有机会得到治疗。如何修复食道裂孔疝?
田文
甲状腺(疝)外科主任
以前是通过开腹或者开胸的方式来修复,对身体的创伤大。现在可以用微创的方式,通过腹腔镜在腹部打几个洞进行修复。一般手术后3天就可以出院了,1~2周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坚决不能做的第一个就是腹压增加的危险行为,便秘、肥胖、脊柱变形、剧烈运动等都会引起腹压的瞬间飙升,导致食道裂孔疝的出现。要想远离这样的危险,腹压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日常要注意体重管理、改善便秘、合理运动等。
做什么有利于远离食道裂孔疝?
专家提示,吃饭的时间、睡觉的角度都是远离食道裂孔疝的重要细节。
晚餐距离睡觉时间要隔4个小时以上,让胃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保持一个排空比较好的状态,避免胃的容力过大、压力更高,进入胸腔,同时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和反酸。
肉类食物的排空时间一般在6个小时,如果晚餐吃的是烤肉类食物,建议延长时间。
对于胃食管反流人群,建议睡觉的时候可以保持一个15°斜坡的方式,避免胃的反酸和嵌顿。
膈肌薄弱,裂孔增大是食管裂孔疝的重要原因,专家带来了一个增加我们膈肌韧性和坚固度的居家锻炼好办法,来帮助我们远离食管裂孔疝。
用细吸管锻炼:嘴巴里放一根细细的吸管,坐着半躺的姿势,用鼻子慢慢地吸气,然后将气从管子里慢慢排出。每天锻炼2次,每次15分钟。
熟练之后,可以不用吸管,站立呼吸。深深吸气,把胸拉开,慢慢地呼气,每天锻炼2次,每次1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