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做馓子的教程(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1)

馓子(寒具、粔籹、细环饼、捻头)是一种民间小吃,主要食材为水、面粉、食用油、食用盐等。其制作方法为用水和面,搓成细条,扭结为环钏形状,油炸而成。酥脆香甜,口感好。

sǎn zǐ ,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馓子,用面粉制成,细如面条,呈环形栅状。

甘肃人做馓子的教程(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2)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西北地区都有吃馓子的习惯。一般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甘肃人做馓子的教程(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3)

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

当客人来到的时候,宾主互致节日问候。客人入座后,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馓子递到客人面前,然后斟上香喷喷的奶茶或茯茶,殷勤地给客人泡上主人喜欢食用的新疆石河子产的方块糖。客人吃着油馓子喝着茶,主人高兴地连声说:“热合买提,热合买提。”(汉语“谢谢”的意思),感谢客人的光临。

甘肃人做馓子的教程(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4)

馓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过春节,有的汉族人家也请少数民族邻里巧手帮做油馓子,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可见油馓子亦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名点美食了。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和面时要用比较大的劲道,最好能再加一些鸡蛋或者植物油,可以使馓子更香脆;把和好的面擀成面饼,再把面饼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馓子,也是回族的一种小吃,由于地区不同,也别称膏环,捻头等。它用面粉加少许盐和好,捻成细条,油煎而食,有盘馓和酥馓之分;以股细、条匀、焦酥、香脆为佳品。在宁夏各地,每逢节日喜庆,回族妇女同胞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

如今,在许多食堂和早点铺里,馓子也已成为常见食品,随时可以买到,馓子也常出现在非节日场合,并且在内地也普遍存在,比如四川乐山的豆腐脑中就有馓子加入,味道也不错。

制作方法一:

甘肃人做馓子的教程(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5)

主料:面粉

炸馓子的做法:

第一步,揉面。

把面团子放在面板上擀扁,首先动用小擀面杖,把它压开,动用大擀面杖想做面片一样,把它干成好大好大的一张面皮。第二步,造型。先把面像做手工一样按最好的使用面积切好,剩下的边角料最后直接炸就可以不用管它。然后切开每一个,要注意合适的大小。

第三步,炸制。

制作方法二:

甘肃人做馓子的教程(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6)

原料配方:面粉500克鸡蛋1个盐12克植物油500克(约耗100克)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放入盆内,兑入约250毫升温水(天热可用凉水),鸡蛋1个,盐12克,同时放入,待盐溶化后,用手把面抄匀,再用手把面扎成柔软光滑有筋力的面团,盖上湿布饧20分钟。

2.案子上抹些油,把面放在案子上,在面皮上再抹一层油,用水搓成筷子样粗细的长条,分层盘入盆内。层层都要刷油,从头到尾搓成一根。

3.将面条的一头夹在左手的虎口处,用右手捋住面条,往左手并排伸出的4个指头上缠9~10圈,再取一双筷子,撑在缠好的面条圈套内,用双手拿住两头,往外抽至20厘米左右长,投入七成热的油锅中,刚一见热,立即将一头扭一个半剂,然后抽出筷子,在油锅中炸至定型,成柿黄色捞出即成。

馓子又称寒 具,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寒具的制作方法。

甘肃人做馓子的教程(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7)

对于寒具,通常的解释是,古人过寒食,一天早晚不动烟火,只能吃冷饭,而吃冷饭对人的肠胃又没好处,远不如油炸食品耐储藏,且不伤肠胃,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期间的快餐。既是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了。这类解释未必可靠,但是暂时还没有更可靠的解释。

关于寒具还有个典故。说是东晋时有个大将叫桓玄,此人附庸风雅,收藏了大量名贵书画,又爱显摆,每有朋友登门,就拿出来让人一同观赏。一日广邀宾客,大摆宴席,酒足饭饱之后,又取出一幅珍品请人品评。那天的饭食当中有寒具,桓玄的客人吃寒具就像我们今天吃麻花那样,用手抓着往嘴里塞,一顿饭下来,手上都沾满了油,当大家在桓玄那幅画(一说是书法)上指指点点之时,油印子就转移到了画上,好好一幅画给糟蹋了。桓玄心疼得要命,从此吸取教训,再请人吃饭一律不上寒具。

甘肃人做馓子的教程(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8)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曾经活跃在南北朝时期;上述典故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在两晋也该是流行食品。沿时间的长河一路回溯上去,我们还能在遥远的周朝发现寒具的踪影———寒具在东周居然是宫廷主食之一。我们说东周已有寒具,只是根据文人的记载,而文人的记载常常离诗意很近,离事实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