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队的师兄杨康老师,在国家队担任女双陪练多年,是葛菲顾俊的人肉杀球机。退役后从事业余教学多年,他手里那些十五六岁的小朋友,从小一路学球也都有大约十年的光景,水平已在很多业余高手之上,但只要上课,杨老师仍旧是平高球对拉十分钟开场。

打球的人都知道,这个内容令我们苦不堪言,又费体力又费线,很多人也不理解,为什么从小打基础就练的东西,到了国家队还是练这个?

实际上国家队的训练内容并没有存在很多高精尖元素,它只是一种基础模式的拓展,平高球作为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术,它的重要性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如何防半高球教学(业余技术学习指南)(1)

唐诗摄于2017日本赛

一般的练习回位就是垫步防重复的动作,大致一米多的距离。为了增强前后移动接球能力,我们可以要求击球后向前跑三步还原,就会回到前半场的位置。如果能在这个位置起动也不怕别人压你后场,就会非常有利于抢网啦。

林丹在后期向反击打法转化的重要标志,就是站位的前移,他的这个转变首先就要依托于扎实的基础能力。

左右连续接后场球也是爱好者的难点,不妨通过练习不同还原点的两侧移动来加强。除了常规的回中起动,再加上从两个半区的中间位起动,使两侧的移动距离超级不对称,从而提高非常规位置起动接球能力,因为在实战中一定会出现位置被打乱情况的。

如何防半高球教学(业余技术学习指南)(2)

唐诗摄于2017日本赛

今天我们浅谈了平高球的作用和一些训练手段,希望大家能有收获,最后送上作家刘瑜的两段话:

“观念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以前在人们眼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开始变成问题了。”

“我一个剩女朋友在恋爱屡屡碰壁后说:其实,彻底绝望还挺难的。”

由于看不到问题,或者觉得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屡屡碰壁,却又永远不彻底绝望,大概就是很多羽毛球痴迷者走过的路吧。不如先抛开诸如意识、连贯之类的高级货不谈,静下心来练一手可靠的平高球,岂非退而结网之功?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