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68年,年过半百。近几年,小时候看的电影经常浮现在脑海,或是因为一首歌、一句台词、一幅画面,挥之不去。那时候,电影产量小,看电影的机会不多,好多电影看了好几遍,因而记得更清楚。
现在闲来无事,就把十岁左右亲眼看过的电影回忆一番,慰藉一下追忆童年的情怀。影片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我遇见它的年龄是最好的!
《兵临城下》: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基本剧情: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向某城国民党军发动强大攻势,从打入敌人内部,到最后瓦解敌军的故事。
最深印象:1、小朋友看这部电影是很烧脑费劲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穿国民党军服,分辨起来着实不易,只能从人物的长相、神态、做派上来区分。长得堂堂正正,身姿挺拔的是好人,反之,是坏蛋。
2、影片开始,敌军郑团长被俘,我军开始给其相面。额头上的帽子印记、下巴上的伤疤都是郑团长不是商人的明证,厉害厉害,学了察言观色的一招。
3、郑团长和钱参谋长对话:“共军的诡计都用在战场上了,所以他们老打胜仗;我们的诡计都用在官场上了,所以我们老打败仗”。寥寥几语,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同时也是国共之战成败的关键。将如此重要的论述从敌军将领口中说出,大胆、巧妙,更具说服力。
4、敌军内部混乱不堪,争抢空投物资,就像一场闹剧。官兵不平等,士兵就像下等人,得不到起码得尊重。比如:敌军官为了套取情报,拉拢士兵,发根烟,还扔在地上,让士兵自己捡起来抽。
5、敌军参谋长的角色十分重要,但显得特别无能,不够阴险狡诈!如果换陈述来演就好了。看到了《小兵张嘎》中的胖翻译,他在影片中扮演牛师长,反正演不了好人。
这部电影展示了国民党师长赵崇武从坚持反动立场到弃暗投明的全过程,体现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影片刻画出了他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面临命运抉择时的彷徨。
小时候看这部电影吃力的主要原因是对“起义”的概念还很模糊,对特殊战斗的微妙性和艰险性还理解不了。影片对我军指战员的刻画不够,潜伏人员的背景交代不清楚,总在关键时刻就有关键人物是我们自己人,这样一来,拉低了劝降的难度。
十分喜欢“兵临城下”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同名的电视剧和外国电影也爱看。
您还记得哪些细节?一起探讨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