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位于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终于落成。此时,距离孙中山死后灵柩被“暂厝”北平(以下称北京)西山碧云寺已经整整四年。
四年间,孙中山的灵柩险些被奉系军阀焚毁。也正因此,杜聿明曾为保护孙中山灵柩,以黄埔学生身份率营进驻碧云寺静宜园守护孙中山灵榇。
孙中山遗体
种种迹象表明,孙中山下葬已经是当时国民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几轮商议后,他们决定:于6月1日举行隆重的奉安大典。
“奉安”在旧时特指安葬皇帝或父亲,后安置神像、神位等也称奉安。从国民政府为孙中山葬礼定名为“奉安大典”便可看出:他们想要给孙中山一场史无前例的隆重国葬。
国民政府还拟定了总理奉安委员会章程,其委员阵容堪称“史无前例”:委员有蒋介石、胡汉民、谭延闾、蔡元培、林森、冯玉祥、孙科等28人。
林森(右一)葬事筹备处职员(1929年)
因为孙中山的灵柩停在北京,而他的下葬地则是他死前遗嘱交代的“紫金山”,所以,奉安大典还将包括“迎榇”(迎灵)。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具体迎榇路线:“北京到南京浦口,再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再到紫金山中山陵。”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很快,因为反对蒋介石所代表的国民党背叛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而流亡海外的宋庆龄被迎接回国。
作为孙中山的未亡人,蒋介石等断定宋庆龄一定会回国参加奉安大典。此时已于1928年宣告全国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者蒋介石打了一个算盘:他想借孙中山的奉安大典扩大和巩固他的影响,同时拉拢此前一直反对他的宋庆龄。
为了这番“拉拢”,蒋介石下足了功夫。他先是派了宋庆龄最喜欢的弟弟宋子安亲自前往德国迎接她回国,后又为她的归来准备了巨大的欢迎阵仗。
服丧期间的宋庆龄
实际上,以宋庆龄的性格,和她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信仰,她断不可能因为任何因素而选择成为任何人的工具。所以,早在决定回国参加奉安大典前,她就公开发表了《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声明中她说:
“为了避免任何可能的误解,我郑重重申,我将恪守本人1927年7月14日在汉口发表的声明。即鉴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反革命政策和行动,我宣布不再参加国民党的工作。我参加葬礼,绝不意味着,也不能解释为我对之前的决定有任何更改或转变。”
当宋家人(一说宋子良,一说宋子安)看到声明提出她这样会引起政府恼怒和家庭不快时,她斩钉截铁地说:“是宋家为中国而存,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
宋庆龄做事向来干净利落,从以上种种便可看出,她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当年5月15日下午,宋庆龄自德国柏林抵达中国东北哈尔滨。此时,当地长官、各界代表以及苏联、日本驻中国总领事等3000余人已到车站迎接。
当日,宋庆龄穿着一身米色西装外套,静穆雍容。长途劳顿让她看起来稍憔悴,但她的精神状态尚可。在这里短暂停留后,她便前往了沈阳,她预备从这里搭乘专车前往北京。途径沈阳时,她还受到了张学良、于凤至等的热烈欢迎。
途径天津时,孙中山儿子孙科携夫人陈淑英及迎榇专员林森、郑洪年、吴铁城,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和天津市市长崔延献到车站欢迎。
这一切,都在蒋介石的掌控之中,在他看来,自己这一番操作是给足了孙中山未亡人面子了,这也侧面展示了他不计前嫌的宽大胸襟。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面对这伸过来的橄榄枝,宋庆龄丝毫不准备妥协。
孙中山与宋庆龄
国外流亡的这几年里,宋庆龄比以往更清醒了,一直关注国内局势的宋庆龄早已看透了蒋介石。在她看来,蒋介石的那一套,尤其他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正在试图将中国拉回到为个人争权夺利的无谓战争这条老路上去。”
十分清楚蒋介石企图的宋庆龄,此次回国既要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又要找机会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
越是接近北京,宋庆龄的心情便也越发沉重。她想起了孙中山病重期间,她衣不解带照顾他的那段日子了。那段日子真是艰难啊,她眼见着先生一天比一天弱,还有什么比那种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离开更加让人难受的吗?
转眼,已经四年了,四年里,她虽未守在先生灵柩旁,但她的心一直还在先生那里。
宋庆龄在孙中山病榻前(1925年)
5月18日下午6点08分,宋庆龄终于抵达了北京。此时,国民党党政领导人及各界人士到站欢迎。抵达北京时,宋庆龄竟是被孙科夫人陈淑英和孙中山侄孙搀扶下车的。之所以如此,自然因为此时的宋庆龄早已沉浸在了对孙中山的深深哀思中。
踏上北京这片故土时,宋庆龄竟已泪流满面。当天的宋庆龄穿着灰色直贡呢西服、黄丝袜、白皮鞋,戴黑缎帽。自始至终,她未对欢迎者表达任何意见,她也谢绝了各方来客的谒见。这一切都只因为:作为未亡人,她此刻的心里只有无尽的哀思。
下火车后,宋庆龄便直奔孙中山灵柩停放地西山碧云寺了。走到碧云寺时,宋庆龄几乎已经悲痛到不能行走了。当日,她是在宋子安等的左右搀扶下,才直奔孙中山灵堂。
宋庆龄在碧云寺孙中山灵堂
走到丈夫灵前后,她含泪三鞠躬,敬献花圈后,她便失声痛哭。良久后,她手指着灵柩,提出要看孙中山的遗容。卫士于是掀开覆棺的旗子,扶宋庆龄上台阶。
宋庆龄上台阶时,每一步都在颤抖,她一面上台阶一面声声呼唤孙中山道:“总理!我在此地,你往哪里去了?”看到丈夫的遗容后,她不禁扶棺大哭不止,她的泪珠直淌在玻璃棺盖上。那日,目睹这一幕的所有人都泣不可仰。
接下来的几天里,宋庆龄每天都会前往西山碧云寺谒灵,并与孙科及迎榇专员等在西山碧云寺商议孙中山遗体奉移等各项事宜。
5月22日上午8点20分,孙中山遗体改敛铜棺。国民党迎榇专员郑洪年率卫兵将孙中山灵榇从碧云寺最高处之石龛内,移至祭堂。
孙中山的铜棺是从美国购置,它长6尺,宽2尺,首尾两端的底部有铁制的横栓,棺盖之侧,缀以木旋。孙中山的棺材上,覆盖着国民党党、国两旗。
孙中山的铜棺
当晚9时30分,孙科等与协和医院史蒂芬医生来到了碧云寺,医生将对孙中山的遗体进行最后的防腐手术(1925年已进行过防腐手术)。10点15分,宋庆龄在弟弟宋子安的搀扶下再次来到了碧云寺。
这一次,宋庆龄的装扮与以往有些不同了,她身穿青布旗袍,头发向后低低地扎成结,脚蹬黑色皮鞋,她已经做好了送别丈夫的准备。
在碧云寺家属休息室时,宋庆龄的眼泪一直没有止住。
11点,宋庆龄目睹孙中山遗体后,又是大哭不止,她的哭声传到了屋外,屋里屋外的人,全都掩面而泣。
孙中山入殓时,周身裹白绸,头戴礼帽,御白手套,穿白丝袜、头绸鞋,身着蓝绸袍、黑马褂。他看起来和他生前似乎没有两样,看到入殓后像睡着了的孙中山,宋庆龄的哭声更大了。
因为孙中山的灵柩将途径多地最后再抵达紫金山,所以,为防遗体动摇,工作人员在他的铜棺内放置了数百枚特种棉花球。
奉移结束后,宋庆龄主持举行了家祭奠礼。
26日凌晨1时,是孙中山正式启灵的时间。钟声一响,天安门广场鸣炮101响。在宋庆龄等的哭声里,孙中山灵柩由24名扛夫抬出灵堂,出大门后即改由32名杠夫移灵,缓缓下山。紧随灵柩之后的,是宋庆龄、宋子良、宋子安等。
民国杠夫
迎榇队伍由时任河北省政府主席、代理平津卫戍司令的商震率骑兵开道,后面跟着的是仪仗队。灵车之后,则是国民党党、政、军等迎榇人员及各界和各团体代表,另外,还有幼童千人携灯照耀,这支队伍足足有一里多长。
2点20分灵柩抵达北辛村后,宋庆龄、孙科等改乘汽车,他们将先行进城,到西直门迎候。9点45分,孙中山灵柩抵达西直门,宋庆龄、孙科等随后乘坐马车护送灵柩前往前门车站。
一路上,共有30万群众默哀行礼致敬,现场一片肃穆。这种送别场面,真真震撼人心。
当天下午2点半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孙中山的灵柩将在这个时间点被奉移到灵车之上。孙中山的灵车为国外进口的蓝钢车,它共有10节车厢。这台车经过改造后,变成了一台很有“党性”的车,就连车内也铺着镶有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的厚地毯。而车顶的四周,则被缀以白丝线扎成的花圈,车的两头装有铜制栏杆。
孙中山的灵柩被放置在了灵车的第5节车厢,灵车前后几节头等车厢,为宋庆龄、孙科夫妇及子女、戴恩赛夫妇乘坐的专用车厢,以及迎榇专员、日本友人梅屋庄吉等乘坐的专用车厢。
灵柩被装运上灵车后,时间已经到了当天下午5点整。天安门广场再次鸣炮101响以示送别,灵车在铁甲车的护卫下缓缓启动,并驶往浦口。
灵车缓缓开动时,宋庆龄的眼泪又下来了,她喃喃道:“我们出发了。”所有人都知道,她这话,是对丈夫孙中山说的。
5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孙中山的灵车终于抵达了南京浦口。上午10点,南京狮子山炮台鸣礼炮101响,以示迎接孙中山灵榇。
此前,宋庆龄已经知道,丈夫的灵柩将在这里举行简单仪式,随后,灵柩将被恭移到威胜号军舰上,军舰抵达下关中山码头后,将转灵车(小汽车)并被移至国民党中央党部,并在这里做最后的停留。
29日下午三点,灵车抵达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到此时,孙中山的灵柩已经在路上奔波了整整三日。
孙中山灵车
孙中山灵柩被移至礼堂正中停定后,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主祭向孙中山灵榇行停灵礼,礼成即散。根据当时的报道,当时的宋庆龄情况大致如下:
“宋庆龄身穿黑布单旗袍,足登黑皮鞋,发髻后随,精神尚佳,惟气色稍见憔悴。自浦口移灵至中央党部停灵,均泣不成声。”
从官方报道来看,孙中山未亡人宋庆龄痛不欲生,丈夫去世的四年时间里,她对丈夫的思念有增无减。
当日,也是宋庆龄时隔多年后,第一次再见蒋介石和妹妹宋美龄、姐姐宋霭龄。见到宋庆龄后,宋美龄和宋霭龄都无比亲切地挽着她,她们还不时地给予她安慰。宋庆龄对姐妹们表现得很亲昵,可对于试图来套近乎的蒋介石,她却始终阴沉着脸:她在刻意和他保持距离。
下午,在姐妹们的陪伴下,宋庆龄乘车前往紫金山瞻仰孙中山陵墓。当晚,她住在陵园内的别墅里。
30日下午,宋庆龄在孙中山侄孙孙满夫人等的陪同下前往中山陵,她还在姐夫孔祥熙的陪同下进入墓道,视察了一周。看得出来,她对丈夫的安葬地中山陵很满意。
1929年的中山陵
奉安大典正式举行前一天,即31日下午2点30分,宋庆龄主持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孙中山灵前举行的家祭。行礼如仪后,众人在宋庆龄率领下依次瞻仰孙中山遗容。
两小时后,便是孙中山灵榇封棺典礼,宋庆龄等依次在三鞠躬后瞻仰了孙中山遗容。宋庆龄再次落泪,她知道:这是她和丈夫的最后诀别。
宋庆龄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怎样率孙科、蒋介石等将灵榇玻璃盖移开,又是怎样亲手用螺旋钉封棺的……
6月1日凌晨4点,几乎完全没有休息的宋庆龄和孙科等及国民党各级官员、孙中山故旧等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举行最后的移灵典礼。
礼成后,宋庆龄等扶灵柩出祭堂,并乘马车随灵送殡。启灵前1小时,狮子山炮台再鸣炮101响,以示敬意。
一路上,灵车所经之处,民众均肃立脱帽致敬。当日,沿途亲往送别孙中山的民众,达到了30万。
早在八点时分,得知消息的民众已经到达了墓地等候。灵柩抵达时,陵墓石级平台早已万人攒动。而国民政府军乐队、奉安灵舆及108名杠夫,也已抵达石级前广场等待。
灵柩抵达后,全体人员脱帽、肃立、致敬。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缓缓驶来的灵车上。
9点45分,孙中山灵柩由杠夫起杠沿石阶而上,宋庆龄等随后趋行。
孙中山
宋庆龄知道:这是她送丈夫走的最后一段路,所以一路上,每上一个石级,她都在心里默数。当数到391级,只剩最后一级时,她的泪如断线的珠子滚落。
中山陵392级石级,代表3亿9千200万中国人,他们始终是国父孙中山最牵挂的存在。
踩在第392级石级时,宋庆龄的嘴唇已经抖动得无法合拢了。最后的分别就在眼前,最后的分别,注定将痛彻心扉。
灵柩抵达中山陵祭堂的时间是10点,奉安典礼在10点15分举行,主祭是蒋介石。
蒋介石
礼毕后,宋庆龄、孙科等家属及国民政府官员、孙中山亲故代表恭扶灵榇进墓门。这是除家属至亲外的人们能送孙中山抵达的最后一站,最后进入墓门的只有被邀请参加大典的少数人。
一路送孙中山到墓门前的民众此时都肃立一旁,他们都默默垂泪看着孙中山的灵柩被抬进墓门,并被安置于墓室中央的木塘内。孙中山灵柩被放入木塘,便也意味着他终于“入土(塘)为安”。
此时的中山陵再次鸣炮101响,全体肃立,默哀三分钟。这最后的101响,也预示着奉安大典即将结束。
安葬完毕后,宋庆龄、蒋介石等依次进入墓室,环绕着灵柩瞻仰。瞻仰完毕略事休息后,他们被集合行三鞠躬礼,哀乐声中,孙中山先生受了宋庆龄等最后的致敬。
随后,宋庆龄率领孙科夫妇、戴恩赛(孙中山女婿)夫妇等将墓门“敬谨严扃”。墓门被关上那一刻,宋庆龄喃喃道:“你归葬紫金山的心愿,终于完成了。”
墓门被关死,也预示着奉安大典已圆满结束。站在已关严实的墓门前,宋庆龄涕泪俱下。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奉安大典结束的当天晚上,宋庆龄便不顾人们的挽留,执意和母亲和两个弟弟一同返回了上海。宋庆龄如“逃”一般地离开南京,自然因为:她不想和蒋介石有任何的接触。
宋庆龄与弟弟宋子安
奉安大典后,宋庆龄曾称:“这次奢华的奉安典礼是‘我们的希望和牺牲所行的葬礼’。”
然而,即便宋庆龄的态度已经如此决绝,蒋介石也依旧没有放弃拉拢宋庆龄的想法。6月17日,宋美龄专程前往上海请宋庆龄参加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这一次,宋庆龄依旧予以了坚决拒绝。
之后的几个月里,宋庆龄一直以“养病”为由闭门谢客,她当时所居住的寓所,正是她和孙中山共同居住多年的莫利爱路寓所。在这里,她可以静静地怀念丈夫,同时进一步掌握当时的中国政治局势。
宋庆龄在寓所看书
8月1日是国际反战日,这天,宋庆龄发电报给“国际反帝大同盟”,强烈谴责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电报指出:
“今天各被压迫民族已经组成一个巩固的反帝反军国主义的阵线,而反动的南京政府却与帝国主义分子联成一气,残酷地镇压中国的广大民众。反革命的国民党头目的背信弃义的本质,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清楚地暴露给世界。”
宋庆龄的电报犹如一把插入蒋介石政府心脏的钢刀,事发后,恼火、恐慌的蒋介石下令禁止各报发表这份电报,并逮捕那些将电报印成中文小册子和传单散发的人。
宋庆龄对此却不以为然,面对蒋介石派来对自己威逼利诱的戴季陶,她说:
“要我不发表反对你们的言论,除非我死或者被囚禁。”
无疑,奉安大典后的宋庆龄,更加坚定地坚持孙中山革命原则的政治立场。她对先生的政治立场有多坚定,她对蒋介石政府的谴责,就有多深刻!
1929年9月21日,奉安大典三个多月后,宋庆龄乘坐法国邮轮“史芬斯”号离开上海前往法国,再度踏上了流亡海外之路。
宋庆龄
随着豪华的奉安大典的落下帷幕,宋庆龄短暂的回国也画上了句号。世人也在记住奉安大典的“空前绝后”的同时,见证了她:“不仅是一位悲痛的孤孀,而且是一位有权使孙博士的言论保持活力的坚定的人”。
后来写下《西行漫记》的美国记者斯诺,在奉安大典后这样评价宋庆龄道:
“孙夫人由于坚持她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并为她的信念而作出牺牲,使她比其他任何一位革命家更受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热爱”。
可以说:奉安大典,绝不是宋庆龄最后一次追随孙中山,它恰恰只是她追随孙中山及其革命精神的一步,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