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在古代是啥(你知道名列前茅)(1)

名列前茅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矛在古代是啥(你知道名列前茅)(2)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争霸,矛盾尖锐。

矛在古代是啥(你知道名列前茅)(3)

郑国(今河南新郑一带)是个小国,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处境非常艰难。有一次,楚国发动大军,攻占郑国,郑国由于比较弱小,很快就失利了。晋国派大将荀林父为统帅,出动军队援郑,但是还没有渡过黄河,就得到音讯:郑国国君现已向楚国臣服,楚军也已开始撤走了。荀林父召集部下将领,商议对策。荀林父的主张是:战事既已完毕,楚军也撤了,我们就回去算了。另一位大将士会赞同统帅的主张,并详细分析了晋、楚两头的形势,认为退兵回国是正确的。但是荀林父的副将先縠不赞同,竟不听指挥,私行带领他的军队,渡过黄河,追击楚军,终被楚军打得大败。

士会分析晋、楚两头形势时,曾说过“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等语,意思是楚军的前锋戒备森严,中军领导很强,后军实力也很充足,所以不宜轻敌。

名列前茅的意思我们都懂,那“前茅”终究是什么呢?根据后来晋朝的学者、研究《左传》的专家杜预注曰:“时楚以茅以旌识”。

矛在古代是啥(你知道名列前茅)(4)

认为“前茅”就是走在戎行最前面的先锋部队。茅,是楚国的特产,楚军标兵兵拿来作信号旗用,标兵兵发现前沿敌人有什么动静,就举茅打信号。因此前锋就叫“前茅”。

但是这个解说也有争议,杜预虽说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但所注的《左传》却错误颇多,这个“前茅”就是一例,不仅没注明白,还留下了撒播至今的错误。因此清代学者王引之批评说:“茅为草名,旌为旗章之属,二者绝不相涉。”其实这儿的“茅”是古人“用其形不用其义但取其音者”的通假用法,也就是说“茅”是“旄”的假借字或通假字。“旄”即旄牛尾,古人常用旄牛尾绑在竹木杆上用来指挥,这就是原始的旗子,因此古人也把旌旗称为“旄”。

矛在古代是啥(你知道名列前茅)(5)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可为佐证。

矛在古代是啥(你知道名列前茅)(6)

后来约定俗成,“名列前茅”成为固定的成语,本字“旄”也被借字“茅”所代替,固定了下来。

这个“矛”倒地具体指代什么?你们有什么具体研究能验证的吗?欢迎大家下方留下您的精彩评论,大家一起交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