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过司马光上台执政,就想割地的事情,后来这些地还给西夏,条件之一就是让西夏归还在永乐城之战中俘虏的宋朝军民。

那永乐城之战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会有宋朝军民被俘虏?

其实永乐城之战从筑城,到战斗,到战役最后的结果,宋朝边将的表现都很有代表性。

永乐城筑城是宋朝想对于西夏赢得战略优势的迫切体现。

在宋神宗元丰四年的时候,面对西夏的多次进攻,宋军反击西讨西夏,占地两千多里,于是在当时元丰五年,宋神宗命给事中徐禧、鄜延路兵马都总管种谔继续征讨西夏。

宋辽之战沙盘推演合集(永乐城之战宋将决策失误)(1)

最终种谔打下银、夏、宥三州,但却不好筑守,当时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的沈括就想在横山地区筑城,这样可以俯瞰平夏,在对战西夏上取得地理优势。

不要忽视这些将领,这些宋将在此战中表现出了宋朝将领应有的素质。

当然这中间都是徐禧管事了,城成,徐禧、沈括、李舜举等人回到米脂。

永乐城筑成之后第二天就有数千西夏骑兵去侦探,不久西夏大军三十万来攻永乐城,徐禧越权代理作战,与李舜举、李稷一起前往永乐城,沈括独自镇守米脂。

夏军远来,刚开始高永能建议请求趁西夏没有列好阵的时候袭击,徐禧却说王师不鼓不成列,不同意,这跟宋襄公有什么区别。

列阵对敌时候,宋军一共只有万人,列阵而战,兵寡不利,曲珍说野战宋军必败,建议入城据城而守,又被徐禧大骂乱其军心,不同意。

这个徐禧真是跟宋襄公很像,如此顽固,固守兵法。

宋辽之战沙盘推演合集(永乐城之战宋将决策失误)(2)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最终宋军还是入城据守,入城之后的徐禧却也不是孬种,西夏军队断绝水源,围城攻打。徐禧每天怀着两个烧饼,往来巡城,亲以矢石抗击夏军,困则枕士兵大腿睡觉,整个城池在他的指挥下,士皆扶疮忍渴以拒西夏军,打的对方积尸如山。

永乐城被围,沈括和种谔又在做什么呢?

在筑守永乐城前,种谔曾经劝谏筑守永乐城的不利之处,并且预言了西夏军队会针对永乐城的作战策略,可是徐禧上表说了种谔的坏话,种谔被降职调用,种谔深以为恨,不去救援。

而沈括呢,他原来支持筑城的,他在干嘛?

沈括也没闲着,永乐城被围,他就领兵万余救援,到了无定河川,被西夏军阻击,无法到达永乐城,此时羌兵又犯绥德,沈括衡量利弊大小,弃永乐而援绥德。

至此,永乐城外无援兵,内部困渴,此时高永能对李稷说城为新筑,久守不住,不如尽出金帛招募死士突围,并让曲珍转告徐禧,又被徐禧拒绝。

攻城多日,夏军进攻不利,让徐禧派人去谈判,徐禧先派吕文惠,夏军说他官小,又派景思谊去,并且嘱托不要丢了宋家威仪,谈判中西夏想以宋朝归还兰会、米脂为解围条件,被景思谊拒绝,结果被囚禁。

宋辽之战沙盘推演合集(永乐城之战宋将决策失误)(3)

二军相持,天降大雨,永乐城为新建城墙,浸水后被夏军擂垮,宋军又饥又累,永乐城被破,徐禧、李舜举、高永能,李稷死难,宋军一万多士卒阵亡,得免者十无一二。

只有曲珍、王湛、李浦、吕真逃出,李舜举在快死的时候,撕裂衣襟草奏道:“臣死无所恨,惟愿官家勿轻此敌。”

宋廷得此报大惊,宋神宗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

在此战中,虽然徐禧筑城,指挥失误,但是守城作战,谈判都一心为国,其余宋将既有先见之能,又有死战之志,整个战役,以万余人兵力对战西夏几十万大军,已是难为,最后城破死难,也做到了尽职尽责。

内侍李舜举最后的奏章,让皇帝认真对待西夏,更是表达了臣子的拳拳之心,感人非常,这些旧账最终都在哲宗年间被找回,打的西夏满地找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