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原名郑燮(xie),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写过一个到处都能看得见的匾——“难得糊涂” 这四个字也是板桥先生的为官之道。

郑板桥形容茶句子(郑板桥的茶故事)(1)

郑板桥石像

板桥先生因字画非常独具一格而成名。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也画松、菊。同时,他也嗜茶,其颂茶诗亦有多首,而且写得通俗易懂,成为文人追崇的幽趣闲适的生活艺术。

《竹鞭词》

(清)•郑板桥

溢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这是一首清新欢快的茶诗。以民歌形式写茶中蕴含的爱情。呈现出一幅真实的图画;茅屋、江水、人墙、紫荆花,一个美丽的少女倚门相望,用“来吃茶”来表达心中的恋情,一片美好、纯真的心意。

郑板桥形容茶句子(郑板桥的茶故事)(2)

郑板桥(墨竹)

郑板桥写的诗完全没有文言文拗口,他把诗歌写成白话,易懂的同时又让人感到充沛的感情和力量,其作品感动着后世人。

郑板桥形容茶句子(郑板桥的茶故事)(3)

郑板桥故居

他关于茶最有名的故事记载在《扬州杂记》里。“扬州二月,花时也。板桥居士晨起,由傍花村过虹桥,直抵雷塘,问玉勾斜遗迹,去城盖十里许矣。”竹子和树林围墙之间,他看到一个没有锁的门就叩门而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媪捧茶一瓯,延茅亭小坐。墙壁上贴了郑板桥的词句,他看到就开心地问:“识此人乎?”

老太太说:“闻其名,不识其人。”

告曰:“板桥即我也。”

老太太大喜,呼曰:“女儿儿子起来,赶快起来,郑板桥先生在此也。”

老太太的女儿久闻郑板桥名篇《道情》的文采,于是恳请他留下笔墨。郑板桥欣然答应,挥毫写下《道情》十首,并另外题了一首《西江月》:

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纬香梦半朦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故事是郑板桥自己写的。一次意外的相遇成就了一首借茶抒怀的《西江月》这一首诗词写的是他当时的那种心境,写得非常美。碰到这个女孩子,会有一种美好的心情,心情是朦胧的。

郑板桥形容茶句子(郑板桥的茶故事)(4)

郑板桥喜欢竹,也喜欢茶,每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找他题诗写茶,他对茶有特殊的见解,语言是简朴的,却有力量,他更能让人们感受到茶道简单而优美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