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古诗词#

如何才算读懂一首诗(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1)

附录原诗:

【七言律诗】《秋风》

出品/永胜

洞庭雨骤雾茫茫,

尽是鸬鹚笑乱鸯。

隔岸观鱼频摆尾,

穿桥唤子似开行。

残云指点迷饶歉,

弱柳依稀刻嫁殇。

一曲相思枝上度,

舟迟过处梦犹长。

——————

【诗词制式】

〖韵〗《平水韵》,下平七阳。

〖律〗七言律诗,平起首句入韵。

【诗题注释】

以“秋风”为题,是为咏物绘景诗。

【内容诠释】

◎首联|洞庭雨骤雾茫茫,尽是鸬鹚笑乱鸯。

出句以“洞庭雨骤”起兴,进而以“雾茫茫”二次起兴,是为绘景。

对句以鸬鹚与鸳鸯作衬,点染雨后雾中景致,以一个“笑”字增强反差隐喻——鸬鹚的特立独行(为人类捕鱼做帮手,是利他)与乱鸯的成双结对(拉帮结伙地利己)。

如何才算读懂一首诗(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2)

★作为咏物诗离不开置景,置景中最重要的是景物与景别之间的关系,景物具象需要为景别服务,这里存在着主次关系,不能出现景物具象彼此毫无关联,以堆砌而成的景物具象代替景别铺排的问题。

此联的出句是景致的描绘,对句则是以景物具象二者之间的互动,来烘托出句景致的变换,上下句之间衔接紧密,使得诗题突出。

诗题是“秋风”,风从哪里来?

是啊,风从哪里来?

风是雨的头,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风其一。

因为风的缓慢流动,才有雾茫茫的景致,这是风其二。

因为鸬鹚嘲笑乱鸯的利己,才有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印证,这是风其三。

看懂了吗?

★我们说——为什么要评诗,或者说鉴赏诗词?

那是因为很多人看不懂别人的诗词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就认为别人写的诗词不好,或者看到别人文章中有个生僻字不认识,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所以就心生羡慕嫉妒恨,所以……就!!!

虽然说,百诗百解,但是作为作者本人才最有资格品鉴自己的诗词,他所讲的答案才是唯一的,其他的理解都是错的,这就是主席为什么当年,把郭沫若对自己诗词的注释全都推翻而自己作注的真实原因。

首联是以兴比赋的手法开篇。

如何才算读懂一首诗(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3)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颔联|隔岸观鱼频摆尾,穿桥唤子似开行。

出句的“隔岸观鱼”,是谁在观鱼?

是鸬鹚?是鸳鸯?还是作者?亦或是“风”?

作为读者只能是猜测,无法给出统一答案。

这里的“隔岸观鱼”,实际是“风”,这个风,是拟人化的风,它代替了作者的视角,它是以作者的口吻在叙述在铺陈。

而这,就是诗词创作技法中的“隔”。

你学会了吗?

★有诗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要用“隔”的技法,平铺直叙不好吗?是不是故弄玄虚地在炫技?

错,“隔”的技法,不是在故弄玄虚,是为了体现诗词的一折三叹,是为了

增强诗词内涵的曲折婉转,而这才是真正体现诗词的魅力之所在。

并不是说诗词的语言平直易懂不好,但是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比如说在古代,你要写有关讽刺朝廷腐败独裁的内容,你敢用不隔的手法“平铺直叙”吗?你知道“文字狱”的厉害吗?你听说过“诛十族”吗?!

你明白了吗?

当然,并不是说用了“隔”的技法,作者就比其他人高明多少,这如同同样是司机开车,有的人知道有三条路线可以到达目的地,而作为一般人只知道一条,你觉得谁会是老司机吗?

去去去,我说的老司机不是你脑补的亚麻跌的那种老司机,你说你一天到晚脑子都装的是些什么呀?真无耻,哈哈哈!

回到诗词。

隔岸观鱼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视力再好,恐怕也看不到鱼儿“频摆尾”吧?

所以,这里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得通,是作者是头脑中的造景造境,在现实中的风,前景确实可以亲眼所见,而这种亲眼所见,作者是怎么知道呢?

前文提过“隔”的技法,这里正好加以印证了,作者就是以风代替自己的口吻去铺陈,所以出现了看似不合理而实际合理的情状,即——作者无法隔岸观鱼,见鱼儿“频摆尾”,而风可以做到,而风正是作者的化身,故作者有有理由有资格知道,这就是诗词玄妙的地方,你如果理解了,你的诗词水平就又有了新的提高,这是后话。

此联对句的“穿桥唤子似开行”,这句是一句双解,你既可以理解为是鱼儿的情状,也可以理解为鸳鸯的情状,无论是哪种情状,都是“风”之所见。

颔联是流水对。

颔联是以兴兼赋的手法延续诗脉。

如何才算读懂一首诗(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4)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颈联|残云指点迷饶歉,弱柳依稀刻嫁殇。

此联出句从颔联对句的水面跳脱至天空中,以“残云”点醒世人,作物的丰收与亏欠是风的消息在传递。

对句是从天上回转到水边沿岸,以“弱柳”与“嫁殇”来诉说风中的悲欢离合。

“迷”与“刻”同为诗眼,前者为怜,后者为痛,二者相互映衬,互为掎角。

此联是以兴兼赋的手法宛转。

◎尾联|一曲相思枝上度,舟迟过处梦犹长。

此联出句继续以方位向上延展,以“枝上度”将颈联对句的弱柳加以生发。

而“舟迟过处”是与颔联遥相呼应的。

这就是诗脉的延续。

“梦犹长”是对秋风所引发的一切进行总结,以进一步完善诗题,使全诗圆满。

【诗词通解】

洞庭雨骤雾茫茫,

尽是鸬鹚笑乱鸯。

隔岸观鱼频摆尾,

穿桥唤子似开行。

残云指点迷饶歉,

弱柳依稀刻嫁殇。

一曲相思枝上度,

舟迟过处梦犹长。

————

¹ 洞庭湖的雨来得是真急啊,雨后的湖面上雾气昭昭。

那鸬鹚与渔人们一起在劳作,它们看着那一群群的鸳鸯不免暗自讪笑。

² (风儿)隔岸可以看到鱼儿们欢快地摇头摆尾,鸬鹚们和渔人们也可以看到。

而鸳鸯们也在成群结队地向那里而去。

³ 天上的残云在指点着人们对待丰欠的态度。

而岸边的弱柳也在默默地刻下那出嫁人的心伤。

⁴ 相思的曲子会有不同的主角,它会和弱柳一样具有同样的牵挂。

而那迎接归人的船儿每每迟来,它总是用风来搅动我的梦与眠。

如何才算读懂一首诗(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5)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诗词总结】

作为一首以“叙思咏隔涧为寄”兼“对景动情”的咏物绘景诗,作者以风的口吻与视角去置景布情,将“自利与利他、丰饶与欠实、离别与思念”等情节加以铺排,把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期望蕴涵在诗词内容之中,使自然、感受、哲理与期盼很好地表达了出来,并且通篇诗词没有大起大落,反而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使人感觉情绪的宣泄更加的委婉清丽,虽然没有大喜大悲,但却表达出了一种恬淡达观的生活态度,所以更加容易使人产生共鸣与亲近。

如何才算读懂一首诗(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6)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诗后语】

风是自由的,人心也是渴望自由的,如何把这种自由用诗词来表达出来,需要我们在情节的安排上花费更多的心思。

感悟——主题明确了。

思念——诗题明确了。

简而言之就是——剧本有了。

接下来就看如何选择“演员”、如何搭设布景、如何进行“拍摄”了。

所以,永胜老师经常说——写诗词如同拍戏,作者是导演,就看你怎么导戏了,是这么个理儿吧?!

———“听讲座、多读书、勤练笔、敢献丑,一年后你也可以成为诗人”!

——————

备注:本文作者为京城前资深媒体人,曾担任《人民日报·市场报》周刊副主编。

自2018年开始,在平台上开办公益诗词讲座以来,目前已经累计培养了4000多人次的诗词爱好者,需要免费学习诗词的诗友,可以私信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