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朝,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有钱。确实,根据历史学家的估算,宋朝的人均GDP甚至比当时的欧洲还高12.5%。另一项对宋朝经济之发达更加直观的体现就是宋朝房价,北宋末年的京师有独门独院的房子一般是数十万贯起步,而普通房屋约为5000贯,而当时男性技术人员(木工,泥瓦工等)的年薪是170贯。甚至鼎鼎大名,官至龙图阁学士的苏轼50岁那年在当时三线城市常州买一套房子,还问其弟弟借了3000贯钱。

也就是说,北宋时期的大城市里随便来两三个小区的价值,就可以买下同时期欧洲一座城池,北宋的海外商人更是一掷千金,扮演着拥有话语权的主要角色,可想北宋经济之发达。

北宋水浒时期国都在哪(从水浒传看是富宋还是穷宋)(1)

然而宋朝却又是一个十分矛盾的朝代,刚刚经历五代十国分裂期的百姓应该是非常渴望安稳,但仅仅是宋朝立国后的第三年,也就是乾德元年(963)在朗州(现湖南常德)就发生了汪端起义。自此之后,两宋319年国祚里能叫的上名,成规模的农民起义就多达434起,可谓封建王朝之最。可是真正能够对宋朝国祚产生影响的,比如黄巾起义于东汉,黄巢起义于大唐,李自成起义于朱明这种的,却一个都没有。

这么矛盾的宋朝到底是怎么产生呢?今天,我们就从《水浒传》中梁山泊108将起义的故事,来说一说,宋朝那些年的农民起义。

北宋水浒时期国都在哪(从水浒传看是富宋还是穷宋)(2)

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率领的梁山泊好汉光首领就有108位,更别提还有数万手下了。不仅聚山为贼,更是实力强悍,隐隐有能颠覆大宋王朝之势。书中说梁山好汉"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童贯是何许人也,领枢密院事,掌北宋兵权二十年,曾亲自破西夏,平有十数万之众的方腊起义。而高俅一路从苏轼的书童到边关小卒,通过二十年战功积累最终官至禁军首领,皆不是吃素的人物。

只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在整个两宋历史上都未曾出现能够打败八十万禁军的农民起义,实际上真实历史中的宋江本是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后来带着三十六个农民头领起义,占据了当时的梁山泊最北端一块山头之上。《宋史·候蒙传》就说: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兵数万无敢挡抗者,其才必过人。

北宋水浒时期国都在哪(从水浒传看是富宋还是穷宋)(3)

这里说三十六人,肯定是三十六个将领,不然不见得能打的过数万官兵。不过宋江猛归猛,其根据地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只要湖面稍有萎缩,梁山山体就会暴露在陆地上,作为天然屏障的湖水消失之后,使得梁山众人成为瓮中之鳖,所以宋江只能带着兄弟到处攻城略地。

宣和三年(1121)海州知州张叔夜受诏令解决正准备攻打滨海城的梁山众人,于城中紧急招募1000余民兵,不仅设计重创梁山民众,更是生擒宋江,为历时两年的梁山泊起义划上了句号。

梁山泊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引起宋江等人走上梁山的事却还继续发生着,那就是宋朝最出名的"土地兼并",实行此项任务的机构叫做"西城括田所"或者"城西括田所"。

北宋水浒时期国都在哪(从水浒传看是富宋还是穷宋)(4)

众所周知,自商鞅变法之后,中国的农耕文明就和"重农抑商"政策想结合,商人地位远远低于有田地的自耕农。然而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抑兼并不抑商的朝代,导致大量财富积攒到封建社会的地主阶层中,"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成为这个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王朝的真实写照。

然而这样问题就来了,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层层剥削下来就落到了老百姓这儿,可老百姓家里也没粮啊?再加上宋朝巨额的对外供岁来维持边境安稳,中央大规模的禁军每日都需要不可计数的军粮,导致了宋朝中央财政一度空缺严重。那怎么办呢?当然是想办法搞钱。

北宋水浒时期国都在哪(从水浒传看是富宋还是穷宋)(5)

这个时候,北宋宦官,宋徽宗朝的太傅杨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叫做"立法索民田契"。由官府向百姓提出查阅土地契约,但是我们知道许多人的土地都是辗转所得,或是自行开垦的,根本拿不出地契,这种现象在底层百姓中尤为严重。

那没用地契当然是违法的,所以朝廷就给你发地契,自然就有明目在上面征收赋租了。实际上这个做法说白了就是把一切能利用的土地都收为公有,然后有偿分租给老百姓,而当时实行这项政策的机构就叫做"西城所",全名"西城括田所"。

北宋水浒时期国都在哪(从水浒传看是富宋还是穷宋)(6)

而这其中最实在的例子就是由宋江率领的梁山泊起义。原来梁山泊是从五代到北宋期间由于黄河多次缺口泛滥,才把整一块地盘冲刷成了一个纵横八百里的大湖泊。由于地处黄河下游,湖内小岛众多,加之港汉交错,于是山东西部一带的破产农民,渔民纷纷跑到梁山泊藏匿于此,自给自足,逐成为许多人逃避赋税的"世外桃源"。

可惜好景不长,杨戬设立西城括田所后,朝廷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所有入内捕鱼,采摘等从事生产的活动必须按照船只大小课以重税,不缴者以盗贼论处。于是这些本身就或逃难,或破产的老百姓在官府的欺压之下,最终利用梁山泊复杂的地形和有利的湖泊做掩护,于宣和元年(1119)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在宋江的带领下宣布正式起义。

北宋水浒时期国都在哪(从水浒传看是富宋还是穷宋)(7)

除了"土地兼并"使得众多百姓不得不起来反抗统治阶层以外,宋朝的两税法更是对农民起义推波助润。所谓两税法,就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一改我国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以百姓资产为参照进行收税,因在夏、秋两季征收,所以叫做"两税法"。

北宋水浒时期国都在哪(从水浒传看是富宋还是穷宋)(8)

两税法起源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由宰相杨炎所提倡,实际上单从两税法的初衷来看,它比以人丁为主的税法更为科学,也更利于征收和使用。然而由于朝廷财政困局,宋朝开始利用各种名义征收规定以外的附加税,使得传统名义上的两税法便得臃肿不堪,地主阶层尚能承受,可对于老百姓来说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甚至到了"雁过拔毛"的地步。

所以,当土地兼并再加上不合理的税赋,不同阶层的财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宋朝能够发生如此频繁的农民起义也在情理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