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电影符号学

作为号称十年内最好的悬疑小说,《心理罪》系列可以说是悬疑类影视剧的大金山了。方木,已经成为华语悬疑片中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了。这个出自雷米笔下的方木面世了多个版本。

陈若轩在两部网剧《心理罪》中的饰演,让我想起陈若轩版本的方木;李易峰在今年上映的电影《心理罪》中的饰演,让我想起李易峰版本的方木;而看完邓超主演的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我忘记了邓超,大脑里第一想到的就是方木。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1)

好演员会让观众忍不住忘记自己,而记得角色。放在邓超在影片《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里的,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

邓超饰演的方木,是一名高智商的犯罪心理专家。跟前几版的方木不同,这个方木从外形上的呈现,就令人耳目一新。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2)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3)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4)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包含了众多剧情元素,警匪、犯罪、动作、小清新的萌芽爱情……整部电影高潮迭起,一桩桩案件,以各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被逐渐打开,让观众的观影体验就像坐着云霄飞车,时上时下。

而,除了故事本身的高潮迭起,案件抽丝剥茧外,影片最抓人的地方,更深度的核心推力,是邓超所饰演的主角方木。

方木,是有着过人破案天赋的警察,是仗义抚养孤女的大叔,还是穿着松松垮垮西装,摆出一副混蛋像的中年人。方木这个角色,有很多层面,他在影片中经历了几重大起大落。这样层次繁复的角色,放一般人身上特别容易演得别扭。但邓超做到了,他让观众相信了这个角色的一系列复杂变化。

影片刚开场,他让人看到了,玩世不恭之下,有他刻意掩藏的锋芒。

前一幕,他还在几平米的小厨房,为了煮锅汤而手忙脚乱;后一幕,当他站在警局报告大厅,跟所有人分析案件时,脸上笃定而严肃的表情,这是一种琐碎生活下也无法掩藏的专业锋芒。

邓超的处理转换非常自然。他完全演出了“方木”这个角色,在破案上与生俱来的自信。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5)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6)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7)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8)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9)

影片后半部,当反派江亚不断激怒方木,想要把他拖下水时,邓超的一系列角色反应让观众忍不住担心,他是不是真的变坏了?

当看到反派江亚害死了自己的养女时,邓超身上痛苦、歇斯底里的反应,完全把我拽进了影片情境中。

江亚故意给方木机会,让他拿枪杀死自己。那段戏里,邓超用一连串细微却丰富的表情,递进出人物的内心:他愤怒、他想要结束这一切、他在压抑自己、他在压抑和冲动的边缘游走……看的时候,我真的为阮经天饰演的反派江亚捏了把汗。

尤其是,到了影片高潮处,看到方木开枪打死警察同僚之后,邓超饰演的方木似乎真的走向了黑化。

一个警校毕业的优秀生,一个警局之光,一个可以为了别人的案件而主动揽过案件受害者,打算照顾一辈子的人,会突然黑化成对多年同事下手的杀人犯?这样的剧情转变,如果不是演员本身表演的层次丰富,有说服力,观众是很难会相信这件事的。

而现实是,观影过程中我全程被被邓超的表演牵着走。所以不得不说,《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完全就是邓超本人的演技大赏啊!

阮经天在电影中饰演反派一角江亚,他的表演堪称惊艳。看惯了他在偶像剧中霸道总裁的一面,他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画风一转,成了带着黑框眼镜、留着偏分斜刘海,嘴角含笑的变态杀人狂。

影片中,邓超跟阮经天对手戏的部分,让人看得十分过瘾。阮经天曾凭借《艋舺》获得过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而邓超曾凭借《烈日灼心》获得金爵奖、金鸡奖两项最佳男主角奖。用章子怡的话来说,演员跟演员之间的对戏,是互动中影响对方的。一个好演员碰上另一个好演员,就像你来我往地打球接球。

高手过招,反派方亚发球,方木不仅接住了,而且接得非常漂亮!

从角色难度来讲,因为原著系列大篇幅地讲述,以及核心人物的位置,方木这个角色要比江亚更厚重。江亚的人物层次很丰富,他残忍、暴力、疯狂、深情,但这些层次总体是在“偏执”的坐标系中。

而,方木这个角色,他既有跟江亚有相似的地方,他是犯罪心理学的天才,能揣摩变态杀人狂的心理,他又有温情正义的一面,同时具备“天才”和“疯子”的特质,身上游走在亦正亦邪的边缘。甚至就如影片中那样,方木,在江亚的刺激下,稍有不慎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城市之光”。

亦正亦邪的角色塑造,向来是邓超的拿手好戏。《烈日灼心》里他一次性挑战了强奸犯、同性恋、赎罪者、父亲等多重身份的角色。邓超饰演的辛小丰,人前是办事负责的小干警,人后是灭门疑案的逃亡者。

邓超把这么个天使与魔鬼并存的角色,呈现得丝丝入扣,令人折服。

不过,这次他的“反派式”演技又一次难度提升了。《烈日灼心》中的辛小丰,是邪多于正。而《城市之光》里方木,是正多于邪。

难得的是,邓超把握住了角色细微之处的差别,同时跟疯狂的“江亚”和亦正亦邪的“辛小丰”区别开来。

就像邓超本人发的那条微博:“去年7月,当我在房间里开始自言自语时,我知道,方木来了”。借由方木这个角色,观众用一种新模式打开和认识了邓超,邓超用全方位360度碾压立体式的方式激活了中年方木。

邓超用细节来塑造角色的功底,的确扎实。同样是意气风发的青年,《乘风破浪》里的邓超,是搞怪爱玩的大男孩徐太浪,而到这部电影里,却是靠谱向上优秀青年警察方木。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10)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11)

心理罪邓超变成城市之光了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12)

实际上,年轻方木在影片中只以回忆杀的方式出现了不到两分钟。但,这两分钟的出现,邓超也演出了不一样的风格,让荧幕下的观众隐约感知到少年方木到中年方木的经历之变。

好演员真的每一分钟都在塑造角色,深化故事,向观众递话。你付出多少,观众就能看到多少。冲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里邓超的表演,我又要为他疯狂打call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