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大唐建立1400年,那是个群星璀璨的伟大时代,那是直到今时今日还依然活在我们心中的盛世大唐。”遇见发愁的李白,和他一起登上金陵的凤凰台;品尝王翰的葡萄美酒,在刚健的时代风貌里体会中国式的狂欢;跟随王维的行迹,走近“安史之乱”的事件现场;借用罗隐的锐利目光,在唐代市井中观察世间百态……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新著《唐诗简史》,带你品读唐代王朝历史与诗人浮沉命运,解唐诗、说唐史,还原心中大唐,走进恢弘却温暖的大时代。

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最孤独的诗(盛世之下的卑微灵魂)(1)

《玉堂富贵图》(资料图)

沈佺期、宋之问的人品虽然为后人所不齿,但在诗歌发展史上,尤其在格律、音韵和创作技巧方面,他们的贡献却是不容抹杀的。

事实上,沈、宋的诗歌作品流光溢彩,在唐初绽放出一种特别的光芒。两人对律诗的贡献很大,宋之问的五律创作尤为突出。我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不讲宋之问的律诗,而选取他的一首绝句《渡汉江》。诗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这是讲诗人被流放、被贬谪到岭外。岭外也就是岭南地区,在唐代的时候,官员被贬谪、被流放,一般比较严厉的处罚都是被贬到岭南。当时的岭南是穷荒之地,所谓瘴疠横行、人烟稀少,和中原的联系尤其不便。“岭外音书断”,这个“断”字用得触目惊心;“经冬复历春”,冬天,一个漫长的冬天,可见出心中的孤苦。“复历春”,即使春天来到了,心中的这种孤苦、这种悲凉,乃至落寞,依然不能减去半分。一个“断”,一个“复”,不知不觉间就可以看到诗人内心的那种孤苦和煎熬。这种铺垫很重要,为三四句的精彩表现,营造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氛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讲诗人从岭南流放之地回到故乡,所以题目叫《渡汉江》。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经湖北流入长江。从岭南要回中原,在唐代时要经过湖南、湖北,所以就要渡汉江。渡过汉江就临近中原,就临近故乡了。但是越走近故乡,心中就越是胆怯。这个“怯”字用得实在妙,诗人还用了五个字来形容这种近乡之“怯”,这就是——“不敢问来人”。诗人从流放之地自南向北,这是“北返”,那么见到中原而来,自北向南的人,这就是“来人”了,不管是不是从他的故乡而来,他其实发自本能地想探听些故乡的消息。可是因为“近乡情怯”,以至于“不敢问来人”,描绘出了一种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情。最难得的是,诗人用了最浅显的语言,既自然又熨帖,丝毫不矫揉造作,就把一种经典的心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见其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我一直以为这个“胆怯”的“怯”字,不仅是这首《渡汉江》的诗眼,也可以说是宋之问整个人生的“诗眼”所在。

当然,在这个“胆怯”的“怯”之前,他的人生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急切”的那个“切”字。宋之问的才情确实惊艳。有一次武则天带领群臣去游洛阳龙门,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先写成,于是武则天赐锦袍以示嘉勉。但等到宋之问的《龙门应制》写成奉上,武则天一读龙颜大悦,居然夺下已经赐给东方虬的锦袍,重新披在宋之问的身上。

平心而论,宋之问的那首《龙门应制》写得确实好,尤其是最后四句歌颂武则天,说“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难怪连武则天也觉得“文理俱美”。因为有武则天的欣赏,宋之问那颗向上攀爬的心就被彻底点燃。

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最孤独的诗(盛世之下的卑微灵魂)(2)

武则天(资料图)

据说宋之问长相比较英俊,可野史记载他有狐臭,所以武则天不喜欢他。宋之问想为男宠而不得,只好掉头去奉迎、投靠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宋之问投靠、追随张氏兄弟,甚至到了为张易之捧溺器的地步。武则天病重之后,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大难不死,被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就是今天的广东罗定。宋之问一路戚戚惶惶去岭南的时候,写下了《度大庾岭》。诗云:“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同样有一句“不敢恨长沙”。第二年他回中原的时候就写了《渡汉江》,为什么其中还有“不敢”呢?还有“胆怯”呢?首先他不是被赦免北返的,而是偷偷地回中原去的。宋之问这个人一辈子投机惯了,前面攀附得太急切,为天下人耻笑,等到“树倒猢狲散”,又惶惶不可终日。当他从岭南流放之地偷偷地返回中原的时候,内心的那种胆怯,那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可想而知。

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最孤独的诗(盛世之下的卑微灵魂)(3)

资料图

可一个人因为太急切放弃了操守,因为太胆怯又首鼠两端的时候,他做人的底线就完全被突破了。宋之问回到洛阳之后,好友张仲之接纳了他,把他藏在家中。当时武三思骄横专权,张仲之就和王同皎密谋诛杀武三思。而宋之问住在张仲之家中,探听到了消息,竟然卖友求荣,让自己的侄子去告密,导致张仲之被杀。宋之问也因此重新得到重用。

后来,他又攀附太平公主,但等到韦后与安乐公主得势的时候,他又去攀附安乐公主。景云元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而宋之问则被下诏流放广西钦州。等到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后,在流放之地戚戚惶惶的宋之问,再也没有机会咸鱼翻身,被下诏赐死在流放之地。

他明明叫宋之问,却不敢问;明明内心胆怯卑微,却又急功近利、欲望满满;甚至为了向上爬,可以卖友求荣,可以完全放弃士人的品格。做人的底线一旦被突破,也就没有下限了。从《唐才子传》中所记载的一件事来看,宋之问的丧心病狂已经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一次,他的外甥刘希夷创作出《代悲白头吟》,拿给舅舅宋之问看。宋之问读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便起了据为己有之心。外甥刘希夷不肯,做舅舅的宋之问居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这不仅是赤裸裸的谋杀,而且手段极其残忍,是用土袋把刘希夷活活压死。当然,后代也有不少人为宋之问辩诬,认为宋之问夺诗杀人,尤其还是杀了自己的亲外甥实在匪夷所思,况且《唐才子传》只不过是一个笔记性质的作品,不能“以正史视之”,认为宋之问为诗杀人的证据不足。

当然,除了宋之问夺诗杀人这件事,对于《新唐书》《旧唐书》记载的他出卖张仲之,以及为张易之捧溺器这些污点,也都有人曾经提出过质疑。质疑的理由,大多认为宋之问的行为太过夸张,太过匪夷所思。说实话,这样的天才诗人,我们去读他那些精美的诗作,很难想象一个文采如此华美、才情如此出众的人,怎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但细想想,其实这就是那个“怯”字,那个“诗眼”所揭示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如果向上对当权者、威权者无条件地谄媚攀附,意图换得荣华富贵,这样的人自然就失去了人格的底线。在位高权重者面前,他们站不直身,挺不起脊梁,一定是胆怯而懦弱的。反过来,这种人转身向下时,因为已经失去了人格的底线,则会急切蛮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做出任何常理难以推知的事情来,其实都是有可能的。

我们看他“度大庾岭”的时候说,“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渡汉江”的时候则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如果在人生的坎坷中,他体现出来的还只是卑微,但等到了政治与名利场的角逐中,他卑微的灵魂则被迅速放大成了卑鄙与卑劣。

那是怎样一个卑微的灵魂啊!

因此宋之问给人最大的启示,我觉得应该就是:如果你有一颗诗心,那就请离名利场远些,再远些。

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最孤独的诗(盛世之下的卑微灵魂)(4)

作者简介: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嘉宾。

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最孤独的诗(盛世之下的卑微灵魂)(5)

《唐诗简史》,郦波著

注:本文摘自郦波著《唐诗简史》,经作者授权刊发,原标题为:如有诗心,请远离名利场——宋之问《渡汉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