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很喜欢讲故事,有一个著名故事是这样的: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翻译过来就是孟子说:两个国家打仗,在战场上,他们咚咚地敲起战鼓,士兵们都拿着兵器冲上前,两兵相接,刀呀剑呀长矛呀,都“叮叮当当”地撞击在一起,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不一会儿,有一个国家的士兵有点抵挡不住,眼见就要打败仗了,于是有些士兵就扔掉盔甲,拖着兵器转身就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来。战争结束后,将军开始论功行赏,那么那些逃跑的士兵是要被惩罚的,这时,那些逃跑了五十步的人就开始嘲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他们是胆小鬼,他们逃跑了一百步,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逃跑了五十步,和逃跑了一百步,都是逃跑了,都是胆小的逃兵。
所以有个成语叫“五十步笑百步”,就是讽刺那些和别人有一样的缺点和错误的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却讥笑别人错误更严重。
孟子给谁讲了这个故事,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战国时,位置在中间的国家是魏国,魏国的国君梁惠王是个爱好战争的人,他的一生,不是在与赵国、韩国开仗,就是在和齐国、秦国刀兵相见。一个国家与周边四个国家不断开战,时间久了,国力就不断衰落,一日不如一日。这该怎么办呢?梁惠王就想了个办法:招贤,让一些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振兴国家。五十岁的孟子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魏国,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所以希望梁惠王能停止战争,采用“仁政”,关心爱护百姓。
但是梁惠王心里想的是让国家强大起来,打败周围的邻国,他一点儿也不想听孟子讲“仁爱”“道德”,他完全不相信用“仁政”可以让国家繁荣富强。
于是,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河内收成不好,遭受了饥荒,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要是河东发生了饥荒,我也这样做。我看邻国的君王治理国家,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梁惠王的言下之意就是:你看,我施行了仁政,可是没用啊,和不施行仁政的邻国一个样。
孟子就给梁惠王讲了“五十步笑百步”,他用这个故事告诉梁惠王,你只是简单地做了一点点事情,和不施行仁政,都是一样的,没有根本区别。
经过辩论之后,梁惠王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我愿意虚心接受先生您的指教。”
德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承以相传,相续,不息,不止。
以德为根本,以国学为营养,
播撒种子,养成生命,
我们是“厚德载物 传承经典”的中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