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日常生活配套设施,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便民设施,比如晾衣架、书报栏、信箱等;一类是环境卫生设施,比如垃圾箱、公厕等。这些设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有些设施已经老化破损,使用不方便,或是跟不上现在的生活需求,来看看社区微更新案例中都有哪些解决方案。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

01 FACILITIES FOR CONVENIENCE

01 便民设施

■存在问题:

○原有设施老旧,形式和功能无法满足当下居民生活的需求;

○新增设施,如自助式智能快递箱、自动售货机、共享读书亭等在小区内“见缝插针”,布局缺乏整体考虑,使用流线不顺、环境景观杂乱;

○设施设计水平不高,尺寸、材质、功能未能充分考虑使用的便利性、耐久性、景观的协调性。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

小区中随处可见造型、材质、色彩各异的宣传栏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3)

破损的信箱,过高的晾衣架

■解决途径:

○重视整体布局。将小区的主要出入口空间、户外公共空间、居民楼出入口等整体考虑,处理好“相对集中与有序分散”的关系。居民使用频率高的设施与居民出行交通流线相结合设置,使用频率一般的设施可与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结合设置,同一空间的多种设施尽量集中布局。预留一定的空间,应对今后新增的设施。

○提升设计品质。各类便民设施均应考虑风格与环境协调、材质耐久、工艺安全、无障碍设计,兼顾夜间照明、遮风避雨等多场景使用需求。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艺术美化,提升小区的环境面貌。

--晾晒设施:数量上,应评估现有设施的使用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布局上,在满足日照等条件下,结合小区景观综合设置。空间上,可挖掘剩余空间设置集中晾晒区。设施提升方面,可设置公共洗衣房(配设烘干机)等。设计方面,晾晒架高度需符合晾晒衣物的需要,方便老年人使用。

--宣传设施:是便民信息发布的主要平台,精神文明宣传的窗口,形式多样,如张贴式、电子屏式以及特制设施如广播喇叭、读书亭等。布局上,宜分区域、适当集中设置,如小区主要出入口附近,居委会、物业入口处,小区活动中心、中心花园出入口处等。形式上,应考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如结合建筑外立面、围墙等综合设计。

--信箱:设施更新应重点关注材质耐久、工艺安全、照明设计,可与雨棚、大门、门厅等一体化设计,融入环境。

--自助式智能快递箱、共享读书亭、自动售货机等新兴设施:一般需要一定的设施占地和前区空间。在布局上,宜设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居民主要活动区域等位置。在设计上,可与门卫岗亭等工作区域结合设计。

案例之一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爱民弄

设计团队:日清设计

位于宁波路587弄的爱民弄,是20世纪初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哈同建造的石库门里弄住宅。随着时间推移,各类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设计方案根据交通量和风貌完整性要求,将弄巷空间进行动静划分、设施调整,梳理出12个重要节点。在保持历史风貌,展现格调的原则下,对节点进行“细胞疗法”设计,修复或替换老旧破损的设施,以点带面地改善里弄环境,实现更便利的使用。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4)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5)

爱民弄入口改造前后对比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6)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7)

入口空间集合设置有门房间、宣传栏、照明设施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8)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9)

改造前,弄巷里私拉线晾衣服,与电线混搭,杂乱无章。改造后,整理线槽将电线梳理干净,统一在弄巷日照最充足的四个交叉口设置有LED灯带的公共晾衣架。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0)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1)

改造前,一层居民自建的水斗,形式各样,破损严重,卫生情况不佳。改造后,统一采用不锈钢、倒锥形水斗,坚固耐久,缩小使用者占道空间。水斗上侧设置盖板,既可翻开充当扩充台面,也可盖上避免杂物掉入。

案例之二

长宁区华阳街道大西别墅

设计团队:格吾景观

百年历史的大西别墅拥有茂密的水杉树,使得分布在每条道路边的晾晒设施没有充足的日照。设施高度过高,高层的晾晒架无法使用。

设计方案根据日照分析,选取日照充足二处进行集中设置晾晒区。将原有的晾晒设施进行改造,降低高度,更换颜色,组合成“向阳花”的形式。不仅大大提高了使用便利性,更成为了小区的艺术景观。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2)

晾衣架改造前后对比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3)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4)

多个晾衣架组合,集中设置。降低高度便于老人晾晒。每两组晾衣架之间拉设尼龙绳,增加晾晒空间。

案例之三

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四明体育弄

设计团队:普方研究室

位于愚园路的花园里弄四明体育弄,面临最大的问题,弄堂经常被晾晒的衣物占据,无法为居民提供活动空间。

设计团队在小区内发掘了多处尺度不同的“畸零空间”,经与居民协商后,选定弄堂内一处废置不用的健身苑点进行改造。设计方案将场地打造为可开闭的户外装置,提供晾衣、照明、避雨、遮阳、收集雨水再利用等多种功能,并重新规划布置了原有闲置的健身器材,满足了居民对晾衣和休闲健身的复合需求。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5)

居民在弄堂里私搭的晾晒设施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6)

改造前堆满衣物的健身点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7)

单一公共空间的功能叠加实验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8)

晾衣设施可打开扇形的雨棚,遮阳避雨。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19)

全金属铸造的开闭工具,可迅速打开雨棚。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0)

雨棚下方还提供了木质长椅和易养护的绿植,方便居民闲时乘凉聊天,促进邻里间的交流。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1)

雨棚设计了雨水收集储存箱,可供浇灌绿植和居民自由取用。

案例之四

长宁区仙霞街道虹旭小区

设计团队:道辰设计、上大美院陈志刚老师团队

虹旭小区在经过2015年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之后,持续开展微更新工作,不断探索小区内的开放空间、便民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方式。每轮更新设计都广泛征询和收纳居民意见,进行合理化调整。

通过微更新,对整个小区的宣传阵地进行了梳理,对应于各类信息的功能和宣传对象,分级分类设置宣传设施。如需小区居民周知的信息集中设置于出入口,文化宣传类信息结合休闲广场综合设置,楼栋居民的个性化信息设置于楼栋入口。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2)

小区主入口宣传栏改造前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3)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4)

小区主入口改造闲置空间为“虹旭微园”,扩大宣传界面,也为园艺爱好者提供了种植交流的场地。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5)

改造后扩大的宣传界面为各类宣传预留空间。设计形式采纳了居民意见,以青砖材料体现江南风格。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6)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7)

小区户外广场的休闲廊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8)

居民楼入口空间集合设置有信报箱、废纸箱、管理信息公告栏等设施,便于居民了解。

案例之五

杨浦区大桥街道中王小区

设计团队:同济大学陈泳教授团队

中王小区是原国营三十一棉纺织厂的职工住房,仅有4幢5层住宅楼,空间局促,环境老旧,绿化缺失,进出小区只有一条长约80米、宽约5米的公共消防通道,经常被外来车辆停放占领。

设计方案在北侧开辟门禁式车行出入口,原来南侧入口改为人行,使通道真正成为小区的公共生活空间。新的设计将原封闭实体围墙改成透绿铁格栅围墙,并与垂直绿化、宣传栏、信报箱、休憩、遮阴等设施一体化设计,成为多功能的透景围墙。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29)

中王小区公共通道改造前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30)

公共通道和围墙设计方案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31)

查看小区升级改造(这五个小区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微更新案例)(32)

改造后,信箱、宣传栏、休憩设施、遮蔽设施与围墙一体化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