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绿皮火车,欢迎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我的阅读书单和生活感悟。

“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正是因为不完美,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是枝裕和

写在前面

过一日

少一日

与你的时间

夏至将至

周末宅家窝在沙发里,享受着窗外时不时吹进来的微风,听着手嶌葵,喝着现磨的咖啡,看着信手从书架上抽出的这本是枝裕和的随笔集,不知时日。

是枝裕和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导演。如果说他的电影是静静沉淀在水底的东西,那这些文字就是沉淀之前,缓缓漂荡在水中的沙粒。

书中题材虽然广泛,但却并无所谓的“大事”,只是一个电影从业者换了另一种方式,记录下自己对世界、生活、人生的观察和感悟。看他的文字,就知道他为什么能拍出那些温情的作品了。

在书里,可以看到是枝先生各种精巧捕捉下的生活细节,平实却触动人心,真的犹如散步一样,慢慢来,细细品。里面的蜡笔插画也超级可爱。

看似平淡的一本随笔集,看完却好喜欢好喜欢。他的内心真是太柔软、太细腻了。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1)

(图|豆瓣读书)

他写随笔的风格同他的电影一脉相承,润物无声细腻动人,用语言道破那些平凡日常里的潜流。

童年记忆中的大波斯菊、父亲穿越时空而来的明信片、螃蟹和怪兽的故事、粉色牛奶、台风的声音、与女儿的对话……他深入而多样地畅谈对创作、对日常、对影像、对世界的思索,以及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探问。

每篇的篇幅都不长,却神奇地容纳下了导演对社会与政治不留情面的批判和对人生的绵长思考。导演还剖析了日常经验对作品的影响,读了此书还明白了他的影片中为什么常常出现死亡和葬礼的情节。

放下书的那一刻,想起了电影《步履不停》中咚咚咚撞击内心的画面:

主角和家人慢慢走着,不疾不徐,走得波澜不惊,走得地久天长,走到最后心都出其不意地平静了下来。

读完让人又安静又充盈。

生活本来就是以缓慢的步调与我们相伴而行的。

他捕捉到的这些瞬间无限接近生活的本质,创作观上亦有很多共鸣。有如走路的速度,漫步日常风景,潜入到生活的日常。

“风从哪里出来,云又将飘向哪儿,世界的尽头在何方?想知道答案,唯有向前走。翻山越岭仍不见尽头,但这个疑问不断催我前行。”

一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愈丰富,他的内涵和价值愈值得玩味。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2)

每个导演,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学理念或美学系统。对是枝裕和而言,“贴近生活,平实畅达”,这八个字是他的关键。

“说到底,电影就是要对日常生活进行丰富的描述,并且把它真实地传达给观众。“人”比”故事“更重要。”

那么,到底哪种态度才是认真与观众交流呢?

“你要在心里想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做。这是我入行之初,一位前辈送给我的话。以抽象的观众为对象去做节目,难以打动任何人。不管是母亲也好,恋人也好,“像面对着一个人倾诉般去做”。那位前辈想告诉我,不要试图表现作品,而是去对话。

的确,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作品就会自己打开门窗,清风自来。这股清风也会拂去我从“表达自我”中感受到的“自我终结感”。

是枝裕和以朴实平淡的影像,叙说日常情感。并不追求戏剧化冲突,而是从生活片段里撷取细腻感情;也不喜好英雄式情节,而是捕捉世界突然展现美丽的瞬间,让观众带着未完的故事离场,继续思索下去。

能够这样真实呈现人们生活的电影,就是我认为最棒的电影。

作为“重温党”,每年都一定会有自己不断去重温地曾看过的影片。是枝裕和的电影就是我每年都会拿出来不断重温的。

在一个新的契机下,重新拾起那部旧片,就好像和一个老朋友久别重逢。也许你会突然回到过去的童真,也许你会对此有新的理解和体悟,找到新的内涵。

是枝裕和导演的系列电影片单: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3)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4)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5)

拍摄《祝你平安:Cocco的无尽之旅》时,Cocco在谈话的最后,对着观众席说:“所以,我歌唱。”意思是,在我无能为力,面对无可奈何的现实,还有亲密友人的死亡时……唯一能做的事就算歌唱。她扬起脸,说:“所以,我歌唱。”而没有说:“但是,我歌唱。”这让我看到她的坚强,也看到她的了不起。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6)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7)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8)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9)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10)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11)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12)

看完这本书更加解答了“为什么喜欢是枝裕和呢?”这个疑惑:

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日常生活进行丰富的描述,并且把它真实地传达给观众”,更因为他“对电影中的人物没有道德性的批判”。

无论是在电影还是文章中,是枝裕和都营造了一种以“温情”作为内核的美学风格。

电影艺术的魅力,正在于它的神奇与奥秘。那些动人的场景,眼神的交流,情感的碰撞,是其他无法带来的极致感官体验。

在这种背景下,一切细小和微弱的事物都被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气息。即使是亲人离去、家庭破碎、婚姻不幸这样的主题,在他的处理下也并没有丝毫悲痛或不堪,反倒成就了另一番色彩。

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精准再现,是枝裕和把真实的生活和荧幕上的生活一一对应。在这种看似对琐碎细节的过度关注中,恰恰体现了是枝裕和对生命全部内容的理解,这也许就是“不物喜,不己伤”

写在后面

说起来,买了快一年的书,今天才做了终结,却因时间的蹉跎有了更多的共鸣。

一如导演在电影《步履不停》中的宣传语,“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是啊。是啊。

那就不着急,像绿皮火车一样,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多感受一些属于自己的慵懒与惬意吧~

爱电影,爱生活,爱大家!

是枝裕和夏日庭院(读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13)

文字|绿皮火车

图片|豆瓣电影

关于作者:绿皮火车,阅读症深度患者。这里有我的读书、电影、生活分享,不端、不装,做一个内心充盈的乐天行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