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寄情思(睿思一刻秋意浓)(1)

秋意浓,天微凉,勿忘添衣裳

今天12时08分,我们在秋风习习中,迎来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气——白露。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老虎”渐行渐远,一个清清爽爽的秋天来了。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是秋季由闷热变为凉爽的转折点。在季节交替之间,涌现出许多健康食物及特色民俗。白露的到来,引发了网民热烈讨论。新浪微博话题#白露#阅读量近6亿,讨论量超50万。

皓月寄情思(睿思一刻秋意浓)(2)

新华睿思数据显示,网民对“白露”节气讨论的相关话题中,“养生”热度最高,达93.24,补肾气、润肺气、预防秋燥、长秋膘、保暖等成为网民的最大关切。“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白露节气后的凉爽“气候”也深受网民期待,舆论热度达91.02,“白露,让秋天终于放开了夏天的手”“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爱美秋”等留言充分表达了网民喜悦的心情。此外,与白露相关的习俗(如祭禹王、打枣、吃龙眼等)、白露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以及白露的由来也备受网民关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通常代表着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成熟、萧落。此节气一到,网民纷纷借助古诗来表达辞夏迎秋的心情。

皓月寄情思(睿思一刻秋意浓)(3)

在这个“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的季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成为最广为流传的诗句,热度值为85.71。白露一到,常常勾起人们的乡愁,望着皎洁的月光,伴着初秋的微风,大家纷纷发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诗和歌,总是难以分割。古代诗词与现代民谣在寄予情思之时总有异曲同工之处,每每读到“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此般诗句,总会使人不禁吟唱“林深时见鹿,老树陪古屋;清晨时见鹿,青草沾雨露”的民谣曲调,仿佛秋天的露水从古至今都让清晨的微凉更加清晰。

白露时节,除了清晨的雨露,陪伴人们的还有湖边的秋风。白居易在《南湖晚秋》中写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他望着露水微降的湖景,抒发出内心的凄凉。也许一些分别是在八、九月,离别是思念的愁;不知这秋天可有嫩绿的垂柳,亲吻着你额头……

白露已至,你,是怎样的心情?

(数据统计时间:2020年9月6日14:00-9月7日14:00)

策划:孙巍、吴新丽

监制:朱永磊

作者:陈泽西

设计:吴国晨

数据分析:胡乐满

编辑:田欣佳、郭芮男

《睿思一刻》栏目由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网大数据中心联合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华网《睿思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