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1)

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和春节、五月节(端午)一样,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宫在中秋节期间,内务府的演剧机构—昇平署,会负责举办一系列的演出及与节日相关的活动。

乾隆朝的中秋观剧活动

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2)

清人绘 戏剧图册之“盗魂灵” 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能见到的较早的关于清宫中秋节间的演剧活动记载,是乾隆朝的档案及时人笔记等。乾隆帝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三日,所以乾隆朝的万寿节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一般连在一起举办,格外隆重。演剧活动多数是秋狝至热河时在避暑山庄举行,回京后或有继续。

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3)

清人绘 戏剧图册之“女儿国” 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奏折档案表明,乾隆五十二年中秋节后的八月十六日,乾隆帝即开始着手安排三年后他的八旬万寿庆典。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十余里路分为三段,交两淮等处商众来京办理(若援乾隆二十六年旧例,那么雇用戏班的费用有一部分是由朝廷支付的),在这一路段搭建彩台,安排戏班唱戏或歌舞班表演。这一年的乾隆八旬万寿节是清中叶最为隆重的庆典,来自江南一带的戏班三庆徽部等进京祝釐,在由西直门到西华门沿途搭建的彩台上演出。近年来戏曲史论著作大都将此当作乱弹腔戏(或称二簧戏、皮黄戏)进入北京的标志,进而将此年中秋前后作为京剧艺术发端的时间节点。

嘉、道、咸间的中秋戏剧活动

嘉庆、道光时期,昇平署档案较乾隆朝大为详尽,记载了这一时期宫廷在中秋节日间的演剧活动。

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4)

清人绘 戏剧图册之“通天河” 故宫博物院藏

道光帝登基后,乾隆朝的宫廷大戏已经没有了大规模的演出,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日,一般在圆明园同乐园的清音阁大戏楼观看一些规模较小的昆弋戏。道光六年《恩赏日记档》载:「八月十五日,同乐园承应戏:《祥云捧月》、《计擒秦明》、《教刀》、《算命》、《强亲打枷》、《跌包》、《收青》、《锁云囊》、《别姬》、《十面》、《花子叩喜》、《西池应瑞》。」

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5)

除此之外,道光帝还会要求在寝宫「晚班」承应戏,酒宴间也要承应,有时会要帽儿排(早期记为帽儿戏,亦称上排。戏曲史家王芷章先生曾访问宫内旧人等,据说演出帽儿排时「仅于头上束网,所有官帽纱帽罗帽等一概不戴,足下登靴,不用戏衣,穿一种特备衣服,亦能作扬袖甩袖姿势,其登台出演,唱做念白,悉与花唱相同」。其实帽儿排、上排、花唱都是只需简单化妆的演出形式,一般在寝宫里的红氍毹上即可表演)。道光朝晚期,道光帝健康状况不好,则在身体状况允许时,在慎德堂后院看帽儿排。

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6)

清人绘 万寿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乾隆八旬万寿节的盛况

上举例子可以看出,中秋节间演出的基本都是小戏,传统的中秋节令戏亦偶有演出。按昇平署档册《节令开场》承应戏目,中秋的节令戏是《丹桂飘香》、《霓裳献舞》,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是。咸丰十一年《恩赏日记档》载:「(五月)二十七日,上问八月有什么节戏?回奏,有《天香庆节》、《会蟾宫》、《丹桂飘香》。」事实上《天香庆节》和《会蟾宫》的演出频率也确实相当高。

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7)

清宫戏本之《丹桂飘香》、《霓裳献舞》 故宫博物院藏

咸丰朝的观剧活动基本是道光朝的延续,但也会出一些新花样。咸丰三年《恩赏日记档》载:「八月十三日,旨意问《天香庆节》。禄喜回奏,因有云兜、船只、日月光,重华宫唱不开。十四日,敬事房传旨,八月十五日,酒宴不要十不闲,净伺候变戏法。钦此。」可知这一年的中秋节是在紫禁城漱芳斋「昇平叶庆」戏台观剧,因为戏台过小,放弃了《天香庆节》的演出。而中秋当日的酒宴,在前一年也就是咸丰二年应当伺候有十不闲和变戏法,这一年去掉了十不闲。(咸丰元年中秋还在道光帝驾崩的服丧期内,不能演戏)

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8)

淑芳斋戏台

咸丰十年的七月十六日,咸丰帝下旨:「八月十四日,同乐园承应杂戏轴子,里外插着唱。十五日伺候《天香庆节》。」咸丰帝显然没有认清时局,在七月已定好了中秋节演出的地点与剧目,八月初八日即逃往热河。次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至此,圆明园与避暑山庄的两座清音阁大戏楼在清宫演剧史上双双谢幕。一九四五年冬,避暑山庄清音阁也被焚毁,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同、光、宣间的中秋戏剧活动

同治朝,推测由于用度俭朴的东太后慈安尚在,演剧规模有限,一般是在紫禁城漱芳斋。慈安太后驾崩服期满后,由于慈禧太后的喜好,宫中演剧规模越来越大。而中秋节间宫外苑囿的演出除中南海外,又增加了颐和园。

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9)

颐和园戏楼烫样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规模,慈禧太后观剧的开销也越来越大。自光绪十九年起,内外学之外,外班整班地进入宫苑献艺,赏银越来越可观。众所周知,同光时期京剧正在取代昆弋,成为舞台上最主流的艺术形式,大批的昆弋戏本被翻为皮黄本演出。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中秋的节令戏《天香庆节》。此剧在同光时期很受欢迎,光绪十五年中秋节后,皇帝特别下旨要求第二年的万寿节也要演出《天香庆节》。约在光绪末,此剧被翻为皮黄本演出,并流传至宫外,也成为了民间一出重要的节令戏。有种说法是王瑶卿将《天香庆节》翻改为皮黄本,如是,则二十九年的《天香庆节》演出仍为昆弋演法。

慈禧太后见过乾隆皇帝(千里共婵娟乾隆)(10)

中南海纯一斋戏台

宣统帝继位后,由于服丧,至宣统三年二月初一宫中才开始演剧。这一年中秋节在中南海纯一斋演剧,演至八月十六日后,便停止了。清宫成规模的演剧活动至这一年的中秋,画上了句号。


原文作者:宁霄(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开放管理处科员)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7年10月刊《清宫中秋戏剧观演活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