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王阳明不仅是一位哲人,而且还是一位圣人。

但是,在成为圣人之前,王阳明也会有类似于哲人那样的困惑,如对于“生从何来,死归何处”这些终极问题的疑惑与追问。

王阳明心中困境(王阳明哲人的困惑)(1)

影视剧照:王阳明

只是相对于那些晚熟的哲人来说,王阳明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似乎提前了许多年——古往今来,哲人大都晚熟,而王阳明却是例外。

据《王阳明年谱》的说法,王阳明开始思考“生死”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三岁之前。

也就是说,在十三岁的那些无眠夜晚,他脑海里,经常浮现这样的疑惑,如:

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

死到底是一种结束还是另外一种开始?

……

王阳明心中困境(王阳明哲人的困惑)(2)

王阳明雕像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十三岁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年纪,但对于王阳明来说,却需要像哲人一样思考。

当然,这种思考并非是外在强加给他,而是他自身的需求。

他想要知道活着的意义,也想要了知死后的归宿……

言外之意,这些疑惑很可能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以至于对于其它事,很难再产生兴趣。

我们知道,这些问题,就算是几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还会充满疑惑,更何况几百年前仅有十三岁的王阳明。

王阳明心中困境(王阳明哲人的困惑)(3)

王阳明画像

就算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也只能用“未知生,焉知死”来回答,可想而知,这些问题给王阳明带来的困扰之大。

好在王阳明不是我们,他很快就找到解决疑惑的办法。

在他看来,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人,既不是高中状元的父亲,也不是精通《周易》的爷爷,而是古之圣贤。

所以,唯有自己也成为圣贤,这些疑惑,才会有答案,困扰才有可能解除。

于是对于他来说,寻找答案虽然是目标,但是成为圣贤才是最为紧要之事。

王阳明心中困境(王阳明哲人的困惑)(4)

古之圣贤图

由此可见,王阳明的思维确实与常人不同,光是从这种困扰中解脱出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另外,我们也可能看到“成为圣人”这一目标,确实是他从小就有的志向,否则,他在面对“生从何来,死归何处”这些困惑时,也不会又回归到这个“志向”之上。

或许正因为如此,王阳明才有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够与孔子比肩的人物,而我们这些人,不过是一些吃瓜群众罢了。

甚至可以说,仅有十三岁的王阳明,其思想、格局以及调整自己的能力,远超常人以及后的绝大多数人。

王阳明心中困境(王阳明哲人的困惑)(5)

王阳明画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个时候的王阳明,虽然年仅十三岁,但他已经是一位哲人,也有和哲人一样困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故事止于秋天V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菜根谭》《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诗经》《左传》《曾国藩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