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关于过草地,建议朋友们结合棠棣之前一篇文章来读:

不为人知的长征故事:爬雪山、过草地有多难?可能你根本无从想象

川西北草原,历史上一直为松潘所辖,故有松潘草地之称。它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连接地段,纵横几百公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000至4000米以上。其地势由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起伏不大,为典型的平坦高原。

1、草地的艰险

远远望去,像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林木,没有村舍,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际。白河(即葛曲河)和黑河(即墨曲河)由南而北纵贯其间,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水流迟缓。由于排水不良,潴水而成大片的沼泽。漫漫泽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1)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腐草堆积,泥泞不堪,如胶似漆,浅处齐膝,深处没顶。人畜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否则,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潭。一旦陷入,如无人救助,则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甚至遭灭顶之灾。

草地水质恶劣,不仅无法饮用,而且稍有不慎,刺破皮肤,泡水后即红肿溃烂,难以医治。草地的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昼夜温差很大。雨雪风雹来去无常,变幻莫测,时而晴空万里,骄阳似火;时而迷雾重重,方向莫辨;时而阴云密布,风雨交加:时而电闪雷鸣,冰雹骤下;时而雪花飞舞,漫天银色。

每年的5月至9月是草地的雨季,年降水量的90%在此期间注入地表,使本已泥泞滞水的草地,更显出“沧海横流”的景象。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这块草地人迹罕至,只是在每年的5月至9月才有牧骑纳足其间。

这片草地是险恶的。早在《松潘战役计划》制定后,为探明道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在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率领下,曾由康猫寺进入草地。

由于对草地情况不明,所带粮食不多,饥寒交迫,再加上遭遇千余藏族反动骑兵,缺乏与骑兵作战的经验,致使第六团损失惨重。在撤出战斗向长板山、黑山方向靠拢的四天里,粮食已绝,红军战士茹草饮雪,无法充饥,冻饿而死者触目皆是。幸得运粮队赶到,才使全团免于覆没。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2)

有了对草地的初步了解和红六团草地失利的教训,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对征服草地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视。右路军各部队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2、过草地的准备工作

筹集粮食和御寒衣物是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

8月11日,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委周恩来致电红一、红三军领导人,要求努力筹粮,改善给养,每人带足15天的粮食,并收集布、羊毛等,做到每人有皮衣,每连有帐篷。

此外,各部队还组织有经验的同志尝百草,挑出无毒可食的野菜食用,以积累草地就地取食的经验;同时,还尽量减少坐骑,腾出马匹、牦牛,宰杀后做成肉干,以备食用。

除做好物资准备外,各部队还加强军事训练,做好军事上的准备。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3)

其中,主要进行了打骑兵的战术训练。

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亲自到红三十军,为部队详细讲解骑兵的特点和战术,以及步兵与骑兵作战的战术原则。各部队通过训练,都掌握了一定的打骑兵的战术。

此外,各部队还进行了寻找既熟悉路线,又懂得汉语的向导的工作,并在生活上给他们以优待。

在进行物资准备和军事训练的同时,各部队还开展思想动员,注重政治保障工作。

在政治保障准备过程中,各级政治机关人员深入基层,做好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并健全和加强了连队中的党支部工作。

3、过草地有多难?

8月18日,右路军先头部队3个团在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和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的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进军草地。21日,红一军军长林彪率领红一军第二师从毛儿盖地区出发,经腊子塘、色既坝等地,向班佑开进。红四团作为先头团,在前面开路。22日,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等,与前敌总指挥部随红三十、红四军北进。23日拂晓,红一军主力北上;军委纵队、红三军、红军大学随后跟进。

一场征服川西北草地的行军,终于开始了。

(1)沼泽——看不见的危险

8月的草地,野草丛生,郁郁葱葱,繁花似锦,但在这绿草和鲜花之下,却处处隐藏着大自然的邪恶和死神的狞笑。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4)

难怪在50年以后,当来自美国的著名作家兼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慕名踏上这块神秘的草地时,也不得不惊呼:“夏日里,一望无际的草地是一副鲜花织成的魔毯。”当红军踏上这块“魔毯”时,面对的是来自大自然的严重挑战。

茫茫草地,无路可走。红四团依靠藏族向导的指引,才踏着千年沼泽的草甸,在水草深处寻找出一条曲折的小路来。

但是,由于红军进入草地后,连日阴雨不断,雨水不仅湿透了战士们的衣衫,而且也淹没了先头部队设置的路标和部队行进的路线。

在草地的有些地段,连续几十里水深没膝,甚至藏族向导也难以找到过去牧骑留下的过路痕迹,有些战士因此而身陷淤泥。

有时,当一个战士腿陷泥潭,身旁的战士急忙伸手去拉,由于用力过猛,自己也陷了进去;另一个战士奋不顾身上去抢救,结果还是陷了进去。其余的战士赶忙解下几条绑腿带,将带头抛给陷进泥潭的战士,让他们缠在腰间,才把他们逐个拉上来。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5)

更糟的情况是,当一个战士陷进泥潭,还来不及抢救,就已没顶,被污泥所吞噬了。红军战士们只好一个紧跟一个,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可是,有些骡马牲口陷入泥潭后,拼命挣扎,结果越陷越深,庞大的身躯很快就被淹没了,水面上留下的只是一串串水泡。

红军战士们行进在茫茫草地,除偶见零星的灌木丛出现于缓坡平岗外,连一株树木也见不到。缺乏判定方向的参照物,常常使人难以辨别方向,以至于有时艰难地行进了半天,才发觉仍旧回到了原地。

(2)饥饿——如影随形的威胁

饥饿,时时困扰着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成为草地行军中最大的威胁。进入草地前,各部队虽然开展了筹粮工作,但在川西北物产不丰的贫瘠之地,难以达到每人备粮5~7.5公斤的要求,有的部队甚至只筹到两天的干粮。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6)

进入草地后,战士们身上背的一小袋青稞麦粒或青稞麦粉成为他们的第二生命,麦粒一颗颗地数着吃,麦粉一小把一小把地省着吃。当麦粉被无情的雨水淋湿后,使成了粘疙瘩,更是难以下咽。

如果有战士不慎摔了跤,有毒的污水浸泡了干粮,那将是他最大的不幸,立即陷入断粮的绝境。尽管红军战士们视粮食如生命,尽量节省,但由于准备不足,又无法补充,行程未及一半,有的部队即告断粮。

为了维持生存,战士们不得不在草地里寻找野菜来充饥,有的战士甚至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牺牲了生命。

为此,卫生部门挑选指定了几十种可食的野菜,以供部队寻找食用:当可食的野菜吃完后,便不得不宰杀坐骑或其他牲口;当牲口不能再宰杀了,战士们只好煮食自己身上穿用的皮带、皮鞋等,甚至只是烧一点开水充饥。红军战士们一面忍饥挨饿,一面还要艰难地在草地上跋涉,体力渐渐不支,不少战士走着走着,突然倒在野草鲜花之中,便再也起不来了。

(3)寒冷——最意想不到的危险

高原的寒冷,侵袭着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们。

草地的8月,本是最暖和的季节,白天最高气温可达摄氏30度,但一到夜间,温差却在摄氏25度以上,气温骤然降至摄氏零度左右。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7)

红军是远征之师,战士们体弱衣单,疲病交加;内无果腹之食,外无御寒之衣,饥寒交迫。为了抵御草地的寒冷,战士们只好穿戴起各色各样的衣服鞋帽。

身上有的穿着单衣或夹衣,有的穿着毛衣或棉衣,有的裹着毯子,有的则披着羊皮、狗皮、驼皮等各种兽皮;头上有的戴着斗笠或草帽,有的顶着油布,有的打着雨伞;脚上有的穿着稻草或布条打的草鞋,有的穿着羊皮或其他兽皮制作的靴子,有的甚至赤着脚。

经过一天的行军,到了宿营地,既无避寒之处,又无干柴可供烤火,战士们只能找一块比较干的地方,或拣一些草叶铺在湿地上,几个人背靠背地互相用体温来取暖,稍稍休息一会儿。

夜晚来临,强劲的高原风裹着雪花,向露营在草坡上的战士们袭来,寒彻肺腑。每当黑夜过去,宿营地上便留下许多长眠的英灵。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8)

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饥寒交迫之中,许多红军战士满怀着对生存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渐渐地体力不支,默默地倒下了。

4、那些感人的故事(1)小宣传队员郑金煜

来自江西石城的小宣传队员郑金煜,在刚开始草地行军时,精神抖擞,不知疲劳,讲故事,唱山歌,柴禾拣重的背,工作拣难的做,生龙活虎,忙个不停,但在进入草地不久,他突然发起高烧,病倒了。尽管团政委杨成武把马让给他骑,把干粮匀给他吃,但他的病情还是恶化了。

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杨成武说:

“政治委员!我不行了,感谢你对我的照顾。我知道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政治委员,我确实不行了,我看不到胜利那一天了。”

说到这里,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周围的战友们也都泣不成声。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9)

最后,经过一阵急促的喘息以后,他声音微弱地说:

“希望党的路线胜利,革命快胜利,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家里,我是为执行党的路线,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的!”

战友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告别了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

(2)戴天福的马肉

戴天福进入草地后不久,在过大渡河时染上的疟疾又复发了。他在临终前,委托卫生员钟福昌带给毛泽东一个纸包,里面包着发给重病号的一小块马肉。

钟福昌流着眼泪对毛泽东说:

“戴天福同志临死的时候,让我把这块马肉,一定要交给毛主席!他说,他没有什么牵挂的,只盼望革命成功。请您多多保重身体。还让我转告吴吉清、黄亚堂、王七九以及警卫班的其他同志好好照顾您!”

与戴天福朝夕相处的战友们都哭了,毛泽东也为之动容,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3)其他感人故事

红一团的一个班,在大雨中露宿了一夜。第二天吃早饭时,连长见这个班的战士没有来,扯着嗓子喊,可还是没有一个人答应,走过去一看,已全部停止了呼吸。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10)

残酷无情的草地,不知夺去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仅据红一军的统计,牺牲者和掉队者就有500多人。

但是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并没有被困难和牺牲所吓倒,他们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他们默默地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又继续无畏地向草地深处走去。

红三军某连的炊事班共有九个人。进入草地后,为使全连同志有热水饮用和烫脚用,炊事员轮流挑着那口沉重的铜锅。有一天,一个炊事员倒下了,第二个炊事员含泪挑起铜锅,继续走下去。清晨,炊事班长老钱一大早起来为战士们烧开水,倒在了铜锅旁。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去,最后这口铜锅挑在了司务长的肩上。炊事班的同志全部牺牲了。

(4)团结的力量

生命是宝贵的。红军战士同样珍惜生命,但是,当生与死的考验毫不留情地摆在他们面前时,战士们会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牺牲留给自己,瞬间,红色战士的灵与肉得到了升华。先头部队无线电队进入草地的第一天,就把所带的粮食吃光了。第四天,挑夫老周倒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了。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11)

恰在这时,部队遇到了敌人的骑兵,战斗在激烈地进行。

政委决定拾着老周走,老周对政委说:

“政委,…不要管我,你们走吧!”

他沉默了一会儿,脸上挂着泪珠,继续说:

“我不能抬电台,已经对不起党了,再不能把你们也拖住呵!政委,电台重要啊!”

当政委坚决要抬着老周走时,他忽然猛一使劲,从政委和其他战士的手中挣脱,重重地跌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红军战士谢益先在刚进草地时,碰到了一个面黄肌瘦的妇女带着两个忍受着饥饿折磨的孩子,就把自己仅有的一袋干粮悄悄地留了下来。在以后的几天里,一到吃饭时,他就避开大家,去找野菜吃,遇到没有野菜的地方,他就喝点凉水充饥。终于有一天,他支持不住了,倒了下去。临终前,他还喃喃地说:“那两个孩子不知怎么样了?”

牺牲在草地上的红军战士已无法计数,他们的英灵长存,精神永驻,激励着活下来的战友们。

5、乐观而又顽强的斗志

在艰苦的草地行军中,无论是干部是战士,无论年老年少,无论是男是女,无论是有着何种阅历,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团结互助的友爱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同困难作着顽强的搏斗。

有一天夜晚,战士们在露营地上点燃起一堆篝火。篝火旁,围坐着经过一天行军的干部战士。他们边烤火边吃饭,有说有笑。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12)

一会儿,毛泽东、彭德怀来了,著名文学家成仿吾也来了。他们坐下来后,彭德怀提议请毛泽东讲故事。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毛泽东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述了几年来红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迭克强敌的故事,使指战员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像这样的篝火晚会在这草地中处处可见。每当夜晚来临,到达宿营地后,战士们总要点起篝火,驱赶行军的疲劳和寒冷。

战土们有的唱歌,有的讲故事,有的在吟诵着自己编的顺口溜和诗歌。

“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天当被,地当床,暴雨来了当蚊帐。”“天上无飞鸟,地上无人烟,茫茫草原,蓝蓝的天,只有红军亲眼见。”

这些出自红军战士之口的诗篇,不仅是对草地行军的真实写照,也反映出身处困境的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

篝火旁,洋溢着热烈的气氛,战士们好像忘记了疲劳和饥寒。不知是谁,低声唱起了《国际歌》,随后大家跟着唱了起来,由小到大,由近而远。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13)

簇簇篝火,飘动着红色的火焰,映红了夜空,映红了红军战士兴奋的脸庞;阵阵歌声,流淌着战斗的音符,冲破了长夜,汇成了一曲曲雄壮的大合唱,震撼着战士们的心灵,激励着战士们的斗志。

6、浓浓同志情

周恩来在过草地之前,因劳累过度,突然病倒了。他患的是阿米巴肝脓肿,来势凶猛,连续几天高烧,五六天没有进食。经过治疗,高烧虽然退下来了,但身体极为虚弱。开始过草地了,周恩来随红三军殿后。

彭德怀军长要萧劲光参谋长负责组织担架队,抬着重病中的周恩来、王稼祥等向草地进发。陈赓自告奋勇担任担架队队长,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坚持要给周恩来抬担架。杨立三和战士们挺着本已虚弱的身体,拾着担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双肩磨破了,渗出殷红的鲜血,脖子一动就疼痛难忍。周恩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挣扎着从担架上爬起来。

就这样,经过六天六夜,终于走出了草地。周恩来牢记着这战友深情。19年后,杨立三去世,担任着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坚持要给他抬棺送葬。这是一种多么深厚而又诚挚的同志之情啊!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14)

素有党内“四老”之称的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等老战士,也精神抖数、步履坚实地踏进了草地。年近60岁的徐特立徒步行军途中,碰上了毛泽东。

毛泽东问他为什么不骑马,他笑着说:

我给马找到了工作,让它给红军大学三个生病的学员驮行李了。

谢觉哉正患感冒,脚也肿了,还拄着拐棍,坚持步行。当他断粮后,徐特立立即送来了自己节省下来的二三斤干粮。高度近视的林伯渠担负着红军供给的工作。他总是左手提一盏马灯,右手拄着拐棍,跑前跑后,忙个不停。董必武安步当车,坚持拄着拐棍步行,还热心帮助同志。谢觉哉为减轻负担,扔掉了心爱的毛毯。

董必武捡到后,认出是谢老的毛毯,就背在身上继续赶路。到了宿营地,物归原主,将毛毯还给了谢老。谢老深受感动,到延安后,将这条毛毯送给董老作为纪念。

“四老”还时时鼓励战士们继续前进,说:“同志!努力跟上呀!快到宿营地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着年轻的红军战士们。

那些身着戎装、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们,也和男同志一样,笑迎困难,勇往直前。

蔡畅,这位曾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女革命者,是红军战士们尊敬的一位大姐。在草地里,她和战士们一样步行,一样挖野菜。她还经常给战士们讲故事,唱歌,以鼓舞士气。一次等待过河时,战士们看见蔡畅,高兴地喊叫起来,欢迎蔡大姐唱法国的《马赛曲》。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15)

蔡畅笑着说:好,不要闹,我唱。顿时,草地上响起了《马赛曲》那激昂的歌声,深深地叩动着战士们的心田。因患肺结核而吐血的邓颖超,身存多块弹片的贺子珍,也拖着伤病之躯踏进了茫茫草地。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她们就从担架上下来,坚持步行。她们还经常鼓励其他伤病员,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她们这种不屈的精神,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过的李伯钊,是红军中的歌唱家和戏剧家。在草地中,她以动人的歌声,激励着战士们去克服困难,深受战士们的爱戴。

还有那些活泼可爱的“红小鬼”们,不叫苦,不怕累,草地的磨练使他们稚气的脸上平添了几分刚毅,使他们幼小的身躯和心灵增添了几分坚强。红三十军第二六七团的宣传队里有一群“娃娃兵”,他们同大哥哥们一样吃野菜,一样徒步行军。

他们在行军中,勒紧腰带,边走边唱,开展宣传鼓动工作。一天,在宿营地的篝火旁,慰问演唱开始了。

第一个节目是“童子舞”,五个小宣传队员兜了几个“8”字形,边跳边唱道:

“牛皮本是好东西,哟嗨!吃多了就要胀肚皮,好东西,哟嗬嗨!”

这歌声给战士们带来了欢乐,他们纷纷走上去和小宣传队员握手。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16)

一个大个子战士把一个外号叫“小皮球”的小队员拉过去,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小把青稞麦,递给“小皮球”,说:“拿着吧,小兄弟!”“小皮球”看着这比生命还宝贵的东西,问道:“你吃什么?”大个子回答说:“没关系,还能顶几天!…”“小皮球”无可奈何地收下了那一小把青稞麦。

这个“小皮球”,名叫侯登囊,个子矮矮的,很结实,所以战士们都亲切地叫他“小皮球”。这时,他才12岁。“小皮球”很懂事,大个子送给他的青稞麦,他没有吃。他把青稞麦交给了组长,煮了一盆米汤,大家喝了个痛快。

经过六七天的行军,右路军终于跨越了“魔毯”,先后走出了草地,到达班佑。

横跨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草地行军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几乎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在极端艰难困苦面前,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激情,将困难和艰险甩在身后,前仆后继,一往无前。他们依靠的是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依靠的是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依靠的是乐观进取的革命精神,依靠的是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

长征中过草地的事迹(过草地2个危险意想不到)(17)

他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响了团结奋斗、人定胜天的壮丽凯歌,谱写了不怕困难、视死如归的慷慨悲歌,写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不朽篇章。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