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到了夏天更容易多发的“心气儿”
“心主身之血脉”,那血液要正常运行呢,需要三个条件:
一、心气充沛,就是动力要足;
二、血液充盈,就是血液量要够;
三、脉道通利,就是血管要通畅。
所谓心气虚,就是指心脏之气的功能不足了,心脏搏动的力量受到影响而变弱。心气一虚,我们最明显的感受信号就是“气短”
副信号:心悸怔忡、精神萎顿等症突出,并有脉结代、或迟或数,但虚软无力、心神不宁等症。
1.心主血脉,其面在华。心气虚则血不足,气虚体质者面色萎黄或淡白。
2.心主神明,人的七情六志都由心所主统,所以气虚体质者易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精神不振的现象
3.心与小肠构成脏腑表里关系,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心气虚则气血推动无力,小肠易腹胀或便秘。
心气不足,则心血难生,心气虚的问题若久久得不到缓解,很容易引起心脏健康问题,这也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原因。
怎么补呢?
说个案例
刘某,男,68岁。自述心悸、气短、最近越来越严重,下个楼梯就心慌气急,乏力难受,自汗、胸闷不舒服,有时候还痛、
诊见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
我给他遣了一张方
处方:黄芪(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柏子仁、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人参各,甘草(炙)叮嘱他要避免日常生活中损耗心气的行为,年龄大了,少费点儿心。
随证加减,后来患者的反馈,症状消失了,人也不虚了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
其实是宋代名方养心汤加减,养心汤出自宋代医家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
你听我跟你分析一下
方子以黄芪、人参为君,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补气先行,补血药跟进。
臣以当归补血养心,与黄芪、人参配伍,补益气血不足;
茯苓、茯神,养心安神,调理心神不宁。
佐以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补心安神定悸;
半夏曲和胃消食,与黄芪、人参补脾和中,脾胃好了,气血生化有源。
肉桂引火归原,温阳化气,可以鼓舞气血生长,增加温样的效果;
川穹调肝和血、行血,让这些滋补药补而不滞。
甘草调和诸药,与人参、黄芪配伍,增减益气的功效。
这个方子配伍的特点是气血并补,但是重在补气,主要是对心气虚证;心脾同时调理,重在宁心。
每熬一次夜,少吃一顿饭,或者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大部分现代人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导致很多人的身体慢慢走向亚健康。
卢老师还是建议朋友们,良好的睡眠才能保证气血越来越充足,当然还少不了适当的体育运动,好好休息,适当运动。
就是这么个事儿,就说到这里了,感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