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这些瞬间值得铭记

向战疫一线的最可爱的人致敬(儿子的让我泪崩)(1)

湖南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付艳萍。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一则女市长落泪的视频,感动了万千的网友。2月16日,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在同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交流时,讲到动情处她禁不住哽咽流泪。

邱丽新说,“支援黄冈第一个国内小分队湖南队,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那是雪中送炭,(湖南医疗队)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忘我的精神,为我们黄冈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做出了贡献。你们的到来,极大的缓解了我们的压力。我们会永远记住湖南省委省政府、湖南人民给我们黄冈人民带来的这份救助、带来的希望。我们非常感恩。”

截至2月18日,全省在湖北一线的医务人员共计1074人。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南医疗团队主动提出建设湖南ICU”;在武汉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湖南的医务工作人员带着患者练习八段锦……在过去的日子中,我们报道了不少远赴一线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的事迹。

今天,我们决定推出以下几个同样值得被铭记的瞬间。

中医

轻症患者中药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为湖北省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黄冈市疫情近日出现新变化。黄冈市卫健委通报,截至19日零时,黄冈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累计达1059人,占确诊病例总量37.2%。自2月14日开始,黄冈已连续5天每天出院人数超过100人。

截至2月18日24时,黄冈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2844例。疫情发生之初,黄冈紧急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改造成黄冈版“小汤山”医院,开放床位700余张,进驻湖南、山东两支援湖北医疗队和黄冈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共950人。目前,黄冈市共有34个集中救治场所、3382个房间。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成为黄冈救治患者的主战场。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曾普华说,对于轻症患者出现的咳嗽、发烧、腹泻等症状,利用中药进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缩短治疗疗程、减少西药副作用。截至2月18日18时,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院患者605人,累计治愈出院286人。

黄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救治组负责人介绍,围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目标,黄冈市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对危重症病人实施“一人一医疗团队、一人一诊疗方案”。2月14日至18日,每天治愈出院人数分别为107例、105例、122例、103例、118例。 据新华社

老父亲

领队每天送我们到门口

今天是2月15日,星期六,黄冈下起了暴雪。自1月25日,大年初一出发至今,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和感动中度过……

自从那天踏上征程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细胞就从未停息。我们的总指挥高纪平领队,是湖南省援助黄冈医疗队抗疫指挥部总指挥,湖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湖南省卫生工会主任。他还是儿童心血管专家,从事心胸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

他在2020年1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我是队里年纪最大的,我儿子都是80后,可是我的队员中有35个90后。每天,我送这些孩子坐上中巴去上班,我内心就有一种父亲一样的心痛和挂念。”“28日早晨,看着我的队员们毅然登上去医院的班车,我不停地挥着手,就像一个老父亲送儿女们上战场,突然想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背过身来,我流泪了!”……这些话一直触动着我的心弦,让我感动不已。

我们来到湖北黄冈已经近一个月了,我的高纪平总指挥也正如他日记中所写的一样,无时无刻都像一个“老父亲”一样关心着我们每一个队员,担当着我们这个临时组建的大家庭的家长。

人家都说“严父慈母”,可是我们的“老父亲”他性格温和,气质儒雅,待人和善,而且身体力行,面面俱到,对我们非常关怀,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动,心中无比的敬重这位“老父亲”。

我们每天早上上班,他都送我们到门口,嘱托我们,注意防护,别受凉了,照顾好自己,就像“老父亲”送孩子去上学。下班回来就经常问我们累不累,一定要注意休息和饮食,吃得好不好?饭菜合不合口味?还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吗?还抽出时间为我们的队员过生日……

他每天都很忙碌,一直要工作到深夜,我们从出发到现在近一个月了,他从未停歇,年过半百如此操劳在抗疫一线,真的实属不易。

今天湖北黄冈突降暴雪,虽然雪好美好美,但是气温骤然跌至-1℃,因为特殊时期防止交叉感染,所以都没有开空调,也不知道我们的“老父亲”冷不冷?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相信这场雪会给我们带来喜气祥瑞,等到大雪过后,春暖花开,我们定会捷报传来!

(讲述人:湖南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付艳萍)

整理/记者 张树波 通讯员 李奇

温馨应援

患者与信任给我们带来信心

这是我来到(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第一个大夜班。凌晨三点半,我跟队友一起乘车到了湖南重症医学科。在郴州医疗队到达黄冈后,我们经过多次的训练和严格的考核,现在在实战中,我一步步格外认真仔细地穿戴防护装备,与队友互相检查对方是否穿备严实,看到镜子里的“小黄人”模样的我们,互相加油打气觉得好可爱。

按照分组,我接同院小伙伴黄洁的班,口头交接后再到床旁交完所有病人,我对所管病人的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心里都有底了。

我分管的一位爷爷需要抽血常规,长时间佩戴的护目镜起了雾水朦朦胧胧的,抽了两次都没中,老人家的血管条件不是很理想,我捆起压脉带,努力凑得很近看他的皮肤,发现起了淤青。

“对不起爷爷,您再忍忍,我马上就抽好了。”我愧疚地说,他轻声回了一句没事的,我看不太清他的表情,但我想一定很痛。我放弃用压脉带,直接抽动脉血,因为不能开空调,下雪后的深夜温度零下,我戴着三层手套细细地摸爷爷的脉搏,说实话,我上班那么多年来从没有这样戴过手套抽血,隔着冰冷的塑胶手套压着跳动的位置,最终一针见血抽完了,心里的歉疚感随着真空管中流动的血液释放了一些。

这在平时工作中是很简单的,但是在多层的防护下,我们的穿刺成功率下降了,让患者承受了痛苦,而患者的理解与信任给我们带来信心,心里觉得暖暖的温暖,“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其实我们也是在相互“治愈”吧。

(讲述人:湖南援黄冈医疗队、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护师陈璐)

整理/记者 张树波 通讯员 陈璐

铁娘子

儿子的视频让我泪崩

“面对疫情,每天连轴工作十几个小时,没吃没喝,我都不怕,可是看见孩子……已经在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奋战10余天的医疗队员,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的第八医院)南院骨伤科四病区的“90后”党员郭星有些哽咽。郭星的丈夫是省脑科医院的护士,和她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两口子都战斗在抗疫一线,无法顾及6岁的儿子,就送到了在湘潭的姐姐家。除夕之夜,郭星都在值班。一家人分开已经近一个月了。

郭星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很快被儿子就读的仰天湖赤岭小学的老师们知道了,纷纷为她点赞。正在学画画的儿子也拿起画笔为妈妈加油,其他小朋友也先后用画笔来表达对郭星阿姨的赞美。绘画班的老师又赶制出图文并茂的视频。收到视频,听到儿子奶声奶气的声音,向来坚强的郭星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每天穿四层衣服,戴三层手套,将自己裹得像个粽子,非常的难受。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耳朵、鼻子一碰就生疼,脸上皮肤严重过敏。在这里,我每天要完成打针、输液、抽血、发放药物、雾化吸入、采集标本等护理工作,一分一毫都得严谨,神经高度的紧张。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处理垃圾、清洁消毒病区环境、为病友们送饭、整理床铺等生活护理,连轴转的工作让贴身的衣服每天湿了干,干了湿。为了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我教他们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即使再累再饿再渴,我都没有任何怨言,在得到病友们肯定地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就是这如“铁娘子”一般的郭星,却被孩子们的童真戳中了泪点。她说:“家人给我了最大的理解与支持。什么苦我都能吃,我就是太想家了,太想儿子了。最想听到的不是‘护士交班完毕,请医生补充’而是‘疫情结束,我们胜利’!”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