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前后,我的朋友圈相当清静,不像去年,大家都在跟高喊我是女王,也不像前几年,兴致高昂地转发各类创意十足的女生节横幅。上的当多了,自然知道“女王”、“女神”、“小仙女”、“小蝴蝶”不过是商城撩拨你的消费欲望,而精心炮制的糖衣炮弹。进入职场,开始财务独立,发现所谓内敛温柔敏感的女生力并不会让生活容易几分。所以厌弃带有弱势色彩的“女生”称谓,而渴望成为具有力量的女人。

为什么过三八妇女节(我们不喜欢被叫做)(1)

女生节女神节,挂着横幅插着花,开心就好。重要的是,要把没长大的小女孩关在心中,然后努力成为一个有丰富而有力量的,树立个人口碑和品牌的独立女性。

别去自我蒙骗。工作上捅了篓子,被老板质问一次便知道自己不是女王。找块镜子,卸下妆认真照一照,就会清楚知道算不得女神。

知道不可随意示弱,也不能自大,才能开始真正接纳自己作为的女性身份。

相比女孩成为女人,男孩成为“男人”,在日常语境中具有更多积极意义。电影中常常看到,父亲对着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或者男孩默默下决心,“I am gonna be a real man”。成为男人是一条光荣之路,途中男孩需要习得责任、力量和勇气。但是鲜有镜头留给母亲说“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现实生活中,妈妈也没有这样跟我说过啊。你们呢?什么叫成为真正的女人呢?

如此赤裸裸地以性暗示解读“女人”/“妇女”的内涵,让我想起某壮阳药广告:

一个男人赤裸上身,硬着初生的太阳仰天长啸:男人当自强,我要领头阳!

原来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原因,是因为性和欲望,能让人生踏上新台阶啊。

为什么过三八妇女节(我们不喜欢被叫做)(2)

我们为何如此厌弃“妇女”这个词。作为女性本尊,我去过女生节、儿童节,不断幼齿化,自称宝宝,也不愿意接受妇女这个称谓。因为“妇女”本身,长久以来,被加诸了太多消极的,男权对女性的训导。

《康熙词典》中说“已嫁曰妇,未嫁曰女”,“妇女”,表示已然出家,为妻为母。妻与母的内涵,以奉献和顺从为先。相夫教子,谓之女德,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的繁体字是婦,一个会意字,从女从帚。也就是说,在家里扫地的那个女人就是妇。妇,主事服人者也。

古达男性对妇女品行能力的描述,也是居高临下,随意贬低。比如“妇人之见”、“妇人之仁”、“头发长见识短”。

所以长久以来,“妇女”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挥之不去的,显而易见的性别歧视,包含着对女性生理的贬低,精神的不敬。这些社会含义一日不消失,女性便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污名的称谓。

大清已经亡了,两性平等的宣言被篆刻在国家的宪法里。可是我们还忍不住对迂腐的夫子加诸的概念揪着不放。

因为在还是小孩时,我们所见到的,那些被称之为妇女或女人的人,我们的母亲,居委会的大妈,广场跳舞的阿姨,人民公园为拿着儿女照片做婚姻搭配的老太太,她们的生活状态,从来就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想要成为的样子。

为什么过三八妇女节(我们不喜欢被叫做)(3)

所以我们才想要抹掉女人成长轨迹的历史印记,屏蔽周遭人对我们的身份规劝,我们需要一个没有任何联想的词,然后重新定义它,给它属于这个时代的性别想象。

绝不因为不喜欢“妇女”这个词,而忘记捍卫女性长久争取来的各项权利。

这可能是今天我们收下礼物,享受假期,唯一合理的理由。前辈给我们争取来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各项权利,我们来实现它,并且丰富它。

国际劳动妇女节,作为一个小小的女性个体,感谢一路来给我性别权利启蒙的师友,感谢活得特别漂亮的女性,让我拓展女性生活质量和高度的想象,感性良心的电影电视音乐书籍给我以独立精神的滋养

最后感谢所有尊重女性的男同胞们。愿未来美美与共,让这个节日属于我们

有你们,才叫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