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教师节感恩##清风计划#

金秋九月,

又是一年新的开学季。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

总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在三尺讲台上耐心讲解,

就算喉咙干涩,也要答疑解惑。

教师上课用什么可以保护嗓子(教书育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1)

他们在面面黑板上书写希望。

哪怕肩酸难忍,也要精心板书。

他们无私地把自己的所知、所学,

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你!

他们不计自己的付出,

只期望你能收获更多!

时光匆匆而逝,正是有了这份关爱与呵护,我们才得以一步步成长!

老师们教书授课,孜孜不倦,而嗓音,是知识的传声筒,嗓音对于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带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平均每秒要振动200次左右,如果我们连续说上一个小时,声带就要振动72万次。

声带承担了这么多的工作量,如果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声带就容易发生病变,出现嗓音疾病

教师上课用什么可以保护嗓子(教书育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2)

老师的嗓音问题不容忽视

据数据统计,在我院体检中心一次为老师们体检的过程中,发现90%的老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嗓音问题,甚至有的老师患了声带息肉,也仍在坚持每天长时间的教学工作。

很多老师都习惯了嗓子不舒服的状态,殊不知,时间一长,嗓音疾病是会进阶的,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不可逆地影响发声功能。

老师的用嗓强度虽然大,如果能遵照这份指南,对嗓子的伤害可以减轻到最低,做到嗓子“经久耐用”。

老师,这里有一份护嗓指南,请查收!

1 、老师,请记得一定要多喝水

水是咽喉最好的润滑剂,虽然不少老师都是手持水杯或保温杯上课的形象,但是很多人往往是一讲起课就忘了时间,水也忘记喝上几口。

老师,您一定要记住这个量,一天要喝2000毫升—2500毫升水才足够,而且尽量要喝温水,不要喝冷饮。

教师上课用什么可以保护嗓子(教书育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3)

2、老师,请别为熊孩子着急

一着急说话就快、急、大声,甚至“硬起声”,也就是爆发式发声(如:体育老师喊口号就是硬起声……)殊不知,这样发声对嗓子的伤害非常大,也容易诱发嗓音疾病。

说话的时候,尽量选在背景噪音低的时候——也就是尽量减少在教室嘈杂的时候、远距离或户外大声对学生喊话的机会。

3、老师,请您讲课用上麦克风

受限于学校的师资力量与排课时间,教师的用嗓时间长度往往无法控制,那为了保护嗓子,只能想办法控制用嗓的强度,也就是降低说话的音量。

有些教师误认为脱离麦克风授课是对大家的负责、尊重,其实伤害了自己的嗓子,耽误了工作才是最麻烦的。

所以,有条件的话,老师授课应该常规使用麦克风。

4、老师,特殊时期要照顾好自己

感冒、经期或孕期,尤其要注意用嗓别过度。

处于这些特殊时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的异常,导致声带呈充血状态,在这个时期不注意而大声、快速、吆喝说话,对嗓子的伤害是加倍的。

教师上课用什么可以保护嗓子(教书育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4)

5、老师,请不要熬夜批改作业

我们的人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劳累过后适时休息,便可以得到充分的恢复。

有科学研究表面,声带创伤在24--48小时后及时休息,组织是可以自我修复的。

身体的重要代偿时间是晚上11时至凌晨3时,这段时间老师一定要好好睡觉,身体得到代偿,也就是为声带的修复争取了时间!

即使不注意说话方法,导致急性声带创伤,在48小时内减少说话,放慢速度,是可以自愈的!

6、老师,快速缓解咽炎茶了解一下

有些时候嗓子有点不舒服,或者感冒后期声音还没有完全恢复怎么办?这里我推荐一剂咽炎茶:

金银花、桔梗、西洋参、麦冬、乌梅、陈皮、甘草各10g,均匀混合在一起,每天抓一小把,代茶冲泡。

但是如果喝上一两周还不见好,就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7、老师,嗓子难受1-2周不好,一定要去看医生

尤其不要通过清嗓子和咳嗽来恢复说话的嗓音,这样会加剧声带的损伤,是错误的代偿方式。

如果感觉嗓子不舒服,1-2周内自我调适(包括服用上文推荐的咽炎茶)后还没有恢复,请一定要到耳鼻喉科就诊。

教师上课用什么可以保护嗓子(教书育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5)

如声嘶严重,甚至失声,建议做喉镜检查,如声带出现如声带肥厚充血、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需到院就诊,及时接受治疗,在科学的指导下学习用声方法。

教师职业的嗓音保护,除了教师自身认识,医生重视以外,也需要学校相关领导、政府的重视,采取措施在入职培训阶段、体检阶段、排课方面充分考虑嗓音保护因素。

如果能做到未病先防,相信教师们的职业生涯会更顺利,工作会更进步!

在这里,我们也呼吁:老师,请您定时来医院检查咽喉,我们会为各位教师的顺利工作保驾护航!关爱教师,从关爱教师嗓音开始!

再次祝各位节日快乐!

(编辑ZS。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龙弦琼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