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1)

前几天,逛早市,看见多年不见的鸡毛掸子,情不自禁地拿在手上端祥了好久,好像见到了久别的故人,感觉非常亲切。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在农村,大多人家都有一个鸡毛掸子。在城市的家庭里,鸡毛掸子也是很多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由于鸡毛不沾灰,具有静电作用,通过摩擦产生静电来吸附灰尘。故此,都用鸡毛掸子清扫室内或物品上表面的灰尘。它柔软有韧性,不损伤物品。特别是家庭里的一些细软和怕碰怕磕玻璃等物体,落上灰尘后,又不好擦拭,用鸡毛掸子掸去灰尘是最好的工具。

以前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都是很贫困,屋里摆设没有什么东西。两个小柜,上面挂一块大镜子,镜子上面刻满了人名,不用解释,是结婚时候同事联名凑钱送的。同时,还挂有大相框,里面贴满密密麻麻的照片。柜上放一个座钟,暖水瓶等,在柜的两侧是两个掸瓶,鸡毛掸子就插在里面。成为一个装饰品。美丽的掸瓶配上五颜六色的鸡毛掸子,毛冲上,红褐色的,饱满浓密。非常好看,显眼,美观。在物品极其缺乏的年代里,显得家庭很殷实,温馨。

鸡毛掸子不是伯来货,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行,爬过之处地上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灰尘的东西,这就是鸡毛掸子最早由来。

后来,少康觉得用鸡毛东西打扫灰尘的面积太小,为使打扫面积更大一点,避免鸡毛太软,又不耐磨损,少康用竹条为主干,把鸡毛绑在上面,有了把手,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2)

鸡毛掸子最好用野鸡毛,由于野鸡稀少,使用野鸡毛做掸子人家特别少。一般普通人家都用公鸡毛来做。鸡毛分尾巴毛,脖子毛和后背毛。尾巴毛做的掸子最多,洒脱和大气。脖子毛扎成的掸子显得比较敦实和稳重。后背的毛比较柔软,用的比较少。鸡毛的颜色有白、红、黄、黑、紫色、芦花等很种。其中天然的白尾巴毛、芦花尾巴毛最为稀少。

农村有句俗语:攒鸡毛,凑掸(胆)子。这话亦真亦假,有调侃的味道。然而,做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的确需要很多色泽鲜艳的公鸡毛。鸡毛掸子的鸡毛最好是三年以上成年公鸡的,用这样羽毛扎好的鸡毛掸子支撑力强,使用耐久。

我父亲心灵手巧,会编炕席,又会扎鸡毛掸子。过年杀鸡的时候,他立刻把大公鸡的不同位置毛拔下来。那个年代养公鸡的人家少,大家都知道父亲会这个手艺,都给他留着,送到我家来。当鸡毛攒够扎几个掸子,父亲开始干活了。

鸡毛掸子的杆是用小拇指粗的竹竿做成的,长一米左右。做的时候是很费功夫。先用白面打好浆糊,把几根鸡尾毛翎粘上浆糊后,粘到竹竿的顶部,这样鸡尾毛绕着竹竿正好是一圈,然后用细麻线绑结实固定好,这是第一道工序。接着将鸡毛按不同颜色分成一小束、一小束的,基部要齐,按第一道工序那样将鸡毛的基部粘好、绑牢。以此类推,一层一层的,大约将竹竿留到半尺左右的地方就不用粘鸡毛了,保证根部不露在外面,布条在鸡毛根部绕两圈,用手攥一会,压实,待粘鸡毛的浆糊凝固后,就可使用了。懂行人会看,鸡毛无论从上面看,还是从下面看都是平齐的,从不同角度看都是毛绒绒的一件艺术品。

鸡毛掸子主要是用来掸灰尘的,作用类似吸尘器,但同吸尘器两回事。吸尘器将尘土收起来,用鸡毛掸子掸家具,看着表面没有尘土,干净了,其实物质不灭,掸子给尘土搬家了,不在这儿,已飞到别处了,根本不会消失。看来,还是吸尘器科学,但是,在以前科学不发达的年代,鸡毛掸子就是最好的除尘办法。

鸡毛掸子,如今在农村也少见。但,它总能让人们回望那流水般逝去的岁月,如诗,如画……

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3)

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4)

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5)

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6)

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7)

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8)

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9)

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情散文鸡毛掸子)(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