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扶持国产动画的特别项目“胶囊计划”邀请专业动画团队从刺、欲、喜、幻、麻、泪、燃7种“极致情绪”中选择两种作为母题创作独立动画,最终得到由14部时长在10分钟上下的作品组成的动画短片集。其中,Solidstudio出品的《界》将国风元素与科幻叙事融合,探讨了人工智能的道德边界,上线后颇受好评,目前是“胶囊计划”中播放量最高的短片之一。

震撼心灵的短片我们身处的宇宙(短片界拒绝元素堆砌)(1)

《界》海报。

如何才能在短短几分钟里打造出具有独特中国风的科幻世界?该片导演朱晓鹏、美术指导熊尹嘉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他们在每个可见的画面里都构建出一个丰富的“象征网络”,观众看到的每一处中国风设计背后都有隐喻与象征。比如女主角李未手中的电磁脉冲笔设计得像中国古代女性的发簪,就与她的结局紧密相关,“簪子在古代与少女的成人礼有关,融入簪子的元素暗示了女主角‘成人’这一层含义。”

创作灵感来自小说、音乐和生活

《界》的故事发生在未来,主角名叫李未,一个脸上带着梅花印记的女孩。李未作为实习助理前往地底参加人工智能实验,中途遇到AI叛变,意外成为手握人类命运的人——为了不让她启动摧毁装置(即电磁脉冲笔),AI(人工智能)许诺她成为人类的神……短片的结尾却迎来了令人“细思极恐”的反转与反思——一个呈现出更多人性的机器人和测试并毁灭掉它的人,哪边更有道德?朱晓鹏表示,加入“胶囊计划”之初,《界》的主创团队就选择了“刺”和“麻”两种情绪作为创作母题。该片总制片人陈钻的朋友“吴Sir无味”的一段原创科幻小说节选提供了《界》的基础脚本和故事主旨,即人工智能科技发展与人性道德之间的关系。

早期创作阶段,美术指导熊尹嘉也分享了她两年前在互联网大厂朝九晚五工作时写的一个短片剧本:一个女孩每天庸庸碌碌地搭乘地铁上下班。有一天路过地铁的扭蛋机抽了个扭蛋,之后每天抽到的都是同一款扭蛋。她开始审视这种日复一日机械般的生活,怀疑自己是否是为了维护世界正常运转而存在的一种算法,甚至只是一行代码。看着地铁车窗玻璃映出的摇晃着的自己,忽然又闪过了一个被废弃掉的自己,她感到灵魂和身体的不同步。不经意间看到乘客手里的报纸,上面有一则“寻人启事”,照片正是自己,于是她开始证实自己是否为AI的旅程。

震撼心灵的短片我们身处的宇宙(短片界拒绝元素堆砌)(2)

女主角日常装设定,故事里有熊尹嘉个人生活的感悟。

这个故事里既有熊尹嘉个人生活的感悟,也受到了她很喜欢的音乐作品的启发。一个是说唱歌手熊仔的《梦中梦》:“当这loop重复,灵魂和肉体逐渐不同步,不同的布景上演同个剧情不同幕……造神毁神,标准流程,掌声嘘声,一转身鸦雀无声”;另一个是荷兰音乐人Sevdaliza的《Human》,用简单的几句词表达并强调了“我是一个人类”的事实。这些都为熊尹嘉提供了画面的想象力和剧本的创作灵感。这个故事跟“吴Sir无味”的小说有些相似之处,于是《界》就在这二者的基础上构建了剧本,最后由朱晓鹏把传统元素融入整个故事之中。

古代发簪式脉冲笔意喻主角成人

《界》的风格既“赛博朋克”又很本土化,但它最初的脚本是比较纯粹的硬科幻。早期讨论过程中,总制片人陈钻提出了一个想法——要做属于中国的科幻。“正好我也在思考如何把作品做风格化的呈现,就顺着这个想法发挥,想要打造一个‘没有数字,没有英文,科技由《易经》的算法逻辑发展起来’的世界观。这可算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挑战挺大的。”朱晓鹏说,要做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动画短片,仅在表面堆砌中国元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内核上就跟中国传统哲学融合。思考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从道家哲学出发,去探讨有人性的机器人是否也是“顺应自然”的产物,这可能是一个适合的角度。

震撼心灵的短片我们身处的宇宙(短片界拒绝元素堆砌)(3)

短片中对卦象的呈现,观众看到的每一处中国风设计背后都有隐喻与象征。

具体到动画呈现形式上,如何能在短短几分钟里打造出具有独特中国风的科幻世界?《界》的做法是在每个可见的画面里都构建出了一个丰富的“象征网络”,观众看到的每一处中国风设计背后都有隐喻与象征。“我们很难在几分钟内交代清楚这个世界观有多丰富,那就只能通过承载这些隐喻和象征的视觉内容,在观众脑海里构建起这个世界观。其中,中文的运用是很重要的一环。”原著小说中的一些设定,朱晓鹏查阅资料后跟作者“吴Sir无味”反复讨论,把它们转化成中文表达。比如“AI机器人”转换成了“智僮”,“服务器中心”转换成了“枢机”,既表达了原来的意思,又体现了中国本土化的思维方式。

震撼心灵的短片我们身处的宇宙(短片界拒绝元素堆砌)(4)

枢机开机。

片中李未在实验中遭遇AI叛变,临危受命掌握了可以摧毁AI系统的电磁脉冲笔,也因此面对AI让她成为统治人类的“神”的引诱。最后,她选择牺牲自己用脉冲笔摧毁了系统。这把电磁脉冲笔的外形很像女性的发簪。而将头发挽成髻并插上簪子,是中国古代女性成人仪式“及笄礼”的一个重要环节,“看过片子的观众都知道,李未的结局和这支笔紧密相连。她作为一个机器人手持这把脉冲笔为人类牺牲自己的时候,某种意义上她就已经‘成人’了。”

不完美和小缺陷让李未更像真实的人

《界》中的李未是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被设计成了一个长相平凡、性格也并不完美的年轻女性的形象。朱晓鹏透露,原本“吴Sir无味”故事里的主角就是个女性,主创团队也非常认可这一性别设定。“把李未设定为女性,更符合她最终‘为爱牺牲’的结局。脸上的梅花印记也是她性格的象征。梅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坚贞、刚毅的品格,这也正是我们常在女性身上看到的特质。”朱晓鹏把李未的造型交给了美术指导熊尹嘉亲自操刀,他认为由女性设计师设计一个女性角色,会更容易也更成功地把女性细腻的部分表现出来。

震撼心灵的短片我们身处的宇宙(短片界拒绝元素堆砌)(5)

李未脸上的梅花印记也是她性格的象征。

角色塑造方面,主创尽可能地丰满李未作为“人”的性格:有小女生俏皮、胆小的一面,会怕自己丢脸,也会有虚荣心,会害怕、恐惧,会有内心挣扎。他们根据这些性格设计了对应的小动作和微表情,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观众感受到她具有丰富的人性,这些小性格之下也隐藏着她对人世间的情感。在剧情高潮部分,正是这份情感让角色升华,达到为爱牺牲的境界,“其实短短九分钟要让这个反转做到顺理成章着实有难度,所以我们在前面会花篇幅去表现和铺垫女主的这些性格,让高潮的升华更具有说服力。”

对于李未的外形设计,优先标准并不是“漂亮”,而是要让她极致地像一个真实的“人”。因此,熊尹嘉把李未设计成了一个非主流审美的可爱女生,眼距有点宽,鼻子有点塌,下巴也有点后缩。“正是因为有各种不完美和小缺陷,李未看起来才更像一个‘人’。”此外,李未留着一头漂染过的蓝色短卷发,但头顶部分呈现出咖啡偏橘的颜色。这一点源于熊尹嘉的生活体验,漂染过的头发长出来再染各种炫酷的发色,最后一定会呈现咖啡偏橘的颜色。这个不完美的染发小细节也是为了凸显“李未是全片最像真人的人”。另外,熊尹嘉也以此致敬自己小时候很喜欢的动漫《银魂》里的一句台词——“自来卷的家伙都是好人!”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