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散文》第086期

林溪旅游区 林溪故园(1)

作者简介:

杨青梅,商洛市商州区人,笔名林溪,热爱文字的一位70后女子,曾做过企业内刊编辑,现为商州区作协、商洛市作协会员。

故 园

作者:林溪

从母亲家出来刚走下楼梯,一阵风吹来,也夹杂着一股浓浓的花香扑面而来。

禁不住驻足在这初夏的夜色中,东边一丛丛灌木的暗影,在风中舞动;西边院墙边几株高大的树影,那么有气质的挺立着,浓密的枝叶遮住了一方天幕,它也是花香的发源地—刺槐。

林溪旅游区 林溪故园(2)

时间飞快,又是一年槐花盛开的季节了。当年的小槐树如今已成参天大树。沧桑30多年,故园已面目全改,但还是有痕迹可循的。

西边档案馆所在的地方,曾是多年前我们的家园。当时前后有两排砖木的平房,屋前是各家门前种的一些花草,屋后是几棵高大的核桃树和柿子树,旁边有一片竹林。中秋节前后,风刮过,地上会落下好多已褪去青皮的核桃,我们便去捡拾;深秋以后,树上的柿子红彤彤的,那么的诱人。后院的王叔自会砍一株竹子,作一杆夹杆,采下柿子,给这家送去些,那家送去些。

屋东边是两排整齐的菜地,一家席子大几片,却被充分利用种的各色菜品都有:韭菜、辣椒、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地边栽有南瓜,院墙边则种的是丝瓜,藤蔓常常爬过院墙去。

每到夏日黄昏,家家到地里浇水或采摘已成熟的蔬菜,大人们边劳动边谈论,孩子们欢笑嬉闹,那曾是多么美的一副画面啊。邻居们常常互通有无,把采下的东西你给我几个黄瓜,我给你一把韭菜...

林溪旅游区 林溪故园(3)

那时的院子,院墙上装有电网或插有锋利的玻璃片,门房24小时值班。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我们与外界几乎没有多少联系。但院内的邻居,却是那么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大家一起坐在小郭叔家的葡萄架下,或聊天或一起看电视。那个院子,如一个大家庭。谁家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帮忙。记得一次,小郭叔与小李阿姨不知怎么把独生女儿关在屋里打,听见哭声后,邻居们赶快过去劝阻,但他们就是不开门。这件事情后,院中的妈妈们仿佛找到依据,几乎都对自家孩子说:小孩犯错误了就是要严厉教训的,看小郭小李北京来的大知识分子都打女儿哩。

八十年代中期,父亲单位为职工建起了一座家属楼。记得当时大家开玩笑,说部里觉得这些职工长期在边远山区生活艰苦,该改善下他们的居住条件,因此请了西安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进行设计。在当时小城内大多平房,少有的几栋楼房也是灰墙灰地板的年代,我们房间的地板是黄红相间的地板漆刷的正方形块和菱形块,家属楼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在那个年代,在家里直接就有热水洗澡是多么想象不到的事啊。在亲友们的羡慕中,我们从西边的平房搬进了东边绿树掩映中的新楼。

林溪旅游区 林溪故园(4)

虽然家家住进了以各自为单位的单元房内,但楼上楼下的邻居还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院中的菜地边,依然是大家一起劳作,一起谈笑的场所;大人要出差了,上学的孩子邻居会争相照管。夏日傍晚,楼上的王姨会在楼顶铺张凉席,招呼我们上去,习习凉风中,我们或坐或躺,听大人天南海北的谈论。

从家属楼侧边下20多阶台阶后到院中,是一座5层的灰色大楼。那是父亲当年工作的办公楼,当时,除过楼内工作人员,不持有效证件,其他人是不能进入的。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便对神秘大楼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一个夏日午间,烈阳下花草树木似乎都疲惫的低垂着头,我们看值班室王叔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便蹑手蹑脚试图去大楼内看看。谁知还没到门口,便被王叔拽回。

不用说,被父亲狠狠批评了一顿。一直来,关于他们的工作内容,父亲是从来不吐露半点信息的。母亲曾开玩笑说,如果战争年代,父亲一定是名能严守秘密的共产党员。的确,军人出身的父亲,他是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也要求我们的。多年以后,当我也参加工作,当我也入党后,“严守党的秘密”,工作人员该遵守职业规范等,似乎明白了父亲当年的心境。

林溪旅游区 林溪故园(5)

直到九十年代末,楼内档案资料交回北京部里,单位交地方管理后,我们的院子才同其他院子一样归于平常。

曾经的新楼在时间的风雨中渐渐褪色,城中的土木平房渐渐不见,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室内瓷砖地板、木地板,地暖、天然气等等,昔日新楼成旧楼,已是多么的落伍。

沧桑三十多年岁月弹指而过,已年近80的父母,仍然常常会于夏日黄昏,去东边院中他们曾经耕种过,如今已荒草萋萋的地边坐坐。

夜渐深,深深的再呼吸几口这醇美的空气。墨蓝的天幕下,身后那座曾多么耀眼的新楼,此时如一位暮年的老人,寂静的矗立着。槐香在风中弥漫。

林溪旅游区 林溪故园(6)

摘选自:商洛散文,版权属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