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这一和饮食、年龄、遗传有着正相关性的恶性肿瘤已经多年排在经济发达城市高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意义堪称巨大,早期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也正是基于此点,大肠癌免费筛查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不少地区推进。

“然而我们发现开始推进大肠癌免费筛查项目的城市数据反馈,初筛阳性病人最后进入到肠镜筛查阶段的比例依然很低,深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作为免费筛查提供的肠镜诊断是普通肠镜,而不是无痛肠镜。”5月29日,在出席一年一度的康立明生物“肠道安心日”品牌活动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孔宪和教授表示道。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大科暨消化内镜中心行政主任张北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李爱民教授、康立明生物创始人邹鸿志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与活动并做了主题分享。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1)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2)

康立明生物创始人邹鸿志教授致辞

超17万例前瞻性应用数据发布

通过粪便基因测肠癌肠镜依从性更高

活动现场,康立明生物首席市场官邓晓琴女士发布了长安心®最新前瞻性应用数据: 截至2021年12月,作为持续披露真实世界应用数据的肠癌粪便基因检测产品,长安心®共完成33万例前瞻性筛查,其中175528例筛查数据可追溯,12114例受检者长安心®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6.9%),其中4970例长安心®检测结果阳性的受检者进行了肠镜复查(肠镜依从性41.0%),一共发现3408例需要治疗的受检者,其中755例肠癌,1444例腺瘤,1209例息肉。长安心®对肠道肿瘤阳性的预测值(PPV)为68.6%(其中肠癌的阳性预测值为15.2%),来自科技部项目的数据显示,长安心®的阴性预测值更是高达99.9%。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3)

此外,更多的详细数据也在“529肠道安心日”现场披露: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4)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5)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6)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7)

该项无创肠癌筛查技术从去年可追溯的78773例数据,到今年可追溯的175528例数据,呈爆发式增长,此数据对于肿瘤筛查产品立足严肃医疗途径上的推行,给业内提供真实可信的产品和数据,在推动整个行业市场发展的进程中,具有标杆意义。

据悉,自长安心®获批上市以来,该产品就以大型消化疾病医疗中心作为主要应用场景进行布局,依托公立机构的权威、精准检测,大大降低了生产企业的实验室检测压力。“在我们为早筛群众提供的产品中,有超过80%的检测是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内开展、检测,仅有两成左右的筛查标本通过寄回实验室完成检,测落地场景和覆盖面更加广泛。”邹鸿志教授表示道。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8)

李爱民教授。

而在著名的消化病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通过粪便基因检测技术推进的大肠癌筛查项目,也使得早期直肠癌内镜检出率得到了逐年提升。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李爱民教授表示,以长安心®为代表的无创肠癌筛查技术联合肠镜检查,在南方医科大学系统的前瞻性应用数据,展示了粪便基因检测在临床上良好的进展情况,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依靠“去中心化”的检测方式,肠癌检测产品才能更快获得医疗机构信任,触达广泛的受检人群。

通过粪便基因无创筛查

提升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率

据悉,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我国第一大高发癌症)多年来长期排名居民高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也正是基于此点,珠三角城市先后推出了大肠癌免费筛查项目。通过大便潜血实验、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初筛,初筛阳性高危人群随后通过肠镜、无痛肠镜方式进行明确。此方案推广多年后,依然表现出肠镜筛查依从性偏低的问题。

“一方面前期的初筛手段存在的误差较大,筛查出来的市民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就和项目的‘免费’内容多仅覆盖普通肠镜,而不是无痛肠镜。”有关与会专家表示,通过粪便基因检测这一完全无创、准确性更高的方式进行初筛,大大提升了人们随后接受肠镜检查、手术的依从行,进一步提升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不仅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也大大节约了医保支出和综合社会成本。”

自从长安心®率先获批上市后,康立明生物积极推动大面积人群的筛查项目,被纳入多学科共识指南,合规合法开展筛查工作。从临床辐射社区,从院内覆盖院外,2021年,康立明生物一直在不断解锁肠癌筛查的新场景新模式。该产品参与了全国范围结直肠癌万人社区筛查项目、东莞市石排镇社区筛查,为降低社区居民的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为探索优化肠癌筛查路径的研究作出了应尽的贡献。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9)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孔宪和教授分享“石排模式”

东莞市石排镇社区筛查的发起者之一,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孔宪和教授表示,与几年前采用“调查问卷 便潜血 血液肿瘤标志物”的东莞市高埗镇筛查方式不同,2021年开展的东莞市石排镇社区筛查,直接选用了长安心®检测和肠镜诊断序贯结合的筛诊一体化闭环模式,长安心®粪便基因检测阳性结果,在筛查中提高了肠镜的依从性,使整个项目的准确性提高,民众更加受益。“目前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案在社区筛查中存在一些问题,而粪便DNA技术的应用,具有精准、方便的特点,在肠癌筛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1年,康立明生物还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积极合作,完成了结直肠癌万人社区筛查项目,以社区及肠镜质控优质的医院为基础,旨在构建起科学可行的社区人群肠癌筛查新模式。该课题项目在广州地区的参与医院是广东省中医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启动线上“0”接触发放,广东省中医院的张北平教授回忆当时的情形也是深有感慨,在2021年8月-12月期间,通过媒体发出招募信息,线上报名并发放641人,回收630人,回收率达98.3%,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尝试并获得成功。这次万人筛查阳性受检者的肠镜依从性最后达到65%,也是史无前例的,万人筛查阶段性数据显示发现肠癌25例,体现出良好的筛查价值。

肠镜检查是怎么发现大肠癌的(大肠癌筛查推广多年肠镜依从性依然低)(10)

广东省中医院张北平教授分享结直肠癌万人社区筛查项目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